269只基金去年連續四個季度獲淨申購

2018年已經收官,除QDII基金和FOF基金之外,截至去年年底,其他基金的資產淨值規模已經全部更新完畢。5123只基金的總資產淨值達到12.94萬億元,較2017年底的11.51萬億元增加了1.43萬億元,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規模增長迅速,《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較2017年年底,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的規模分別增長了56.76%和19.57%。

從2017年到去年年底,在連續4個季度的時間裡,有269只基金一直處在淨申購狀態。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在去年全年的規模增長較好,有20只權益基金被投資者連續淨申購,以老牌公募基金旗下的產品居多。

資產總規模增加1.43萬億元

2018年全年,權益類市場大幅虧損,ETF產品和債券型基金規模暴增,貨幣型基金規模持續穩定增長,公募基金規模再次大洗牌。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截至去年底,5123只基金的總資產淨值達到12.94萬億元,較2017年底的11.51萬億元增加了1.43萬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大增近8900億元,成為推動公募基金規模增長的主力,混合型基金規模則減少了約5000億元,指數型基金規模增加約1300億元,但主動型股票基金規模縮水約500億元。

排除貨幣型基金和理財債基外,公募基金產品的資產淨值規模為4.83萬億元,比2017年年底約增加3600億元。

截至去年年底,共有16家基金管理人剔除貨基和短期理財產品後規模超過1000億元大關,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和廣發基金的規模均在2000億元以上。梳理發現,排名前20的公司合計規模達到3萬億元,佔整個行業總規模的62%;而在另一方面,尚有47家基金公司的規模不足50億元。

ETF產品規模的暴增是去年基金市場的熱點之一,在市場持續調整過程中,大量資金持續流入ETF產品。《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在去年年初,公募基金市場上共有155只ETF產品,合計流通份額達到831.96億份,而到了去年年底,公募基金市場上ETF產品的數量已經增至198只,合計流通份額達到1763.43億份,較今年年初已經實現了翻倍。

截至目前,淨值規模超過20億元的ETF產品共有30只,超100億元的則有10只,華夏上證50ETF以457.9億元的淨值規模高居第一,南方中證50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緊隨其後。從去年規模增長情況看,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淨值規模增長均超過120億元,規模增加最多。

269只基金連續被淨申購

回顧2018年公募基金行業,受A股市場持續調整影響,權益類基金的整體規模略有縮水,一方面是有部分資金從權益類基金撤出轉向了固收基金,另一方面是權益類基金的單位淨值不斷走低,拉低了整體規模。縱觀2018年,權益類基金平均虧損24.75%,而296只股票型基金竟然無一能夠取得正收益。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17年四季度末到2018年四季度末,共有269只基金產品被淨申購。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仍是主力:《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69只被持續淨申購的基金中,貨幣型基金共有35只,債券型基金共有166只,合計佔比超七成。

35只貨幣型基金中,在去年全年規模增加最多的是國泰利是寶貨幣,該基金規模從2017年年底的16.29億元增至去年年底的1059.91億元。166只債券型基金中,在去年全年規模增加最多的是嘉實超短債債券,該基金規模從2017年年底的2.53億元增至去年年底的250.9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避險資金紛紛撤出權益類基金之時,仍有20只權益類基金在去年四個季度被淨申購。老牌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居多,如華夏經濟轉型股票、廣發穩健增長混合、易方達信息產業混合、景順長城穩健回報混合等產品。

不過,這些權益類基金規模的擴張不比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只權益類基金在2017年年底的合計規模為103.14億元,到了去年年底規模達到203.59億元,平均每隻產品規模增加5億元。

在去年全年,20只權益類基金中,華安媒體互聯網混合規模增加最多,從2017年年底的6.84億元增至去年年底的30.87億元,擴張了24.03億元。另外,廣發穩健增長混合在去年規模增加了15.03億元,農銀策略精選混合在去年規模增加了12.35億元,華夏經濟轉型股票等產品在去年的規模增長也接近10億元。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