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蘊藏的三條人生法則,讀懂才算大智慧

一提到孔子,我們就會想到《論語》,很多人誤會《論語》是孔子修訂的,其實不然!《論語》是孔子逝世後,他的學生們將孔子與他們日常的言行語錄和思想進行記錄,整理彙編而成的儒家經典。《論語》蘊含的哲學思想,對古今中外,都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孔子:《論語》蘊藏的三條人生法則,讀懂才算大智慧
《論語》全書有二十篇,共四百九十二章。每一篇每一章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各有不同,今天站在悅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分享不一樣的《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並不斷去實踐它,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切磋道德學問,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惱怒怨恨,不也是君子嗎?”孔子:《論語》蘊藏的三條人生法則,讀懂才算大智慧

悅讀:孔子認為,人生有三條重要法則:

一、終身學習並不斷實踐。如是,則永不落伍,永葆青春。有人說,你給別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一河水。意思是,在指導別人的時候,自己要不斷去學習沉澱自己的學養,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幫到別人,對方才能真正實現自遊、暢遊、遠遊,才能“直掛雲帆濟滄海”。

二、與道義相期者交流。人是群居動物,必須交流,重要的是與什麼人交流;儒家認為應與志同道合、道義相期者保持交流常態。生命中每一分都不可逆,什麼人都交往,勢必迷失自己,甚至迷失心智,生命狀態是迷茫、困惑抑或無聊,人生的軌跡不是向前、向善、向成功,而是停滯、猶豫、平庸。有人說,跟誰混,很重要。沙子和水泥混一起是混凝土,有用之物;汽油和大米混一起,是無用之物。

三、修養德行。遇事不順,“反求諸己”,提升境界,則“人皆可以堯、舜”。渴望被認知、渴望被賞識、渴望被尊重是人的本性;被人誤解,甚至被誹謗中傷而不怨天尤人者,朝著既定目標前進,往往容易成功!

孔子:《論語》蘊藏的三條人生法則,讀懂才算大智慧活得很累,活不出生活的質感,活不出生命的意義,是因為在乎的人、物、事太多。快樂的人生要學會做減法:做想做的事,做重要的事,做感興趣的事,做有益於社會的事,這樣的人生才會充實!

終身學習且不斷踐行,與道義相期者交遊交流,修養德行達到“人不知而不慍”的境界,這樣才是快樂而充實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