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祖師爺(9)明代騙術故事,騙子盯上老實人,成錠假銀換真銀

生活中你我總有上當受騙的經歷,明代張應俞寫了一本好玩的書《騙經》,收錄了很多騙術故事,讀完會發現,這些騙術套路至今仍在上演。

騙子祖師爺(9)明代騙術故事,騙子盯上老實人,成錠假銀換真銀

篇名:成錠假銀換真銀

1、騙子盯上老實人

泉州府生意人孫滔,為人老實,有長者的風範。帶著一百多兩銀,去南京買布。在在沿山坐船出發,偶然遇到個騙子,名叫汪蘭,汪蘭假稱自己是興化府人,離泉州不遠,口音和孫滔很接近,和孫滔一起坐了幾天船,兩人聊得挺開心。

汪蘭經過幾日接觸,知道孫滔是個老實人,覺得很大概率可以騙到他,就故意說他的目的:快到蕪湖了,他要在那裡上岸進貨。在船裡對大家說,他還沒將大銀找散(類似現在兌零錢),有一錠銀,雪花銀(高品質的銀兩),十二兩重,如果有零錢,先換為妙,想找孫滔換了它。

騙子祖師爺(9)明代騙術故事,騙子盯上老實人,成錠假銀換真銀

2、故意露銀

孫滔就請他拿過來看看,汪蘭面帶笑容取出真銀。孫滔接過手,說“果然是上好的雪花銀。”汪蘭想表示這是真銀,在孫滔手中拿回來,讓船裡的人都看了一遍,問到:“這銀錠好不好?”大家都說“真是雪花銀。”

見船上有筆墨在,汪蘭微微冷笑,在銀錠的上寫“十二兩足”。孫滔在心中說:這個人太不小心謹慎了,有錢何必這麼高調露出來?他悄悄對汪蘭說:“出來行商,還是謹慎一些好。”汪蘭說:“沒有關係。”

孫滔問他:“要怎麼換合適?”汪蘭:“小弟只是零零散散買些雜貨,大哥你說怎麼換就怎麼換好了。”孫滔就取出一個八九錢重的小錢,只有九成一二左右的成色。汪蘭一看,面帶喜色說:“這銀子是九成四五成色麼?都換一樣的就行了。”汪蘭故意高估了孫滔的銀兩成色,使他樂意換銀。

騙子祖師爺(9)明代騙術故事,騙子盯上老實人,成錠假銀換真銀

3、孫滔貪心上當

孫滔覺得可以小賺一點,於是取天平秤量好,折算清楚。汪蘭取出白錦紙,在孫滔面前包作兩包。汪蘭假裝起身,轉身回船倉,故意誤將他自己的銀錠收入袖中,說:“這包是我的了。”孫滔回道:“不是,這包才是你的。”汪蘭就將那假的換出來,也是用白錦紙包著,和真銀一樣,交給孫滔收好。

孫滔接過手,也微微鬆開紙包,看到銀上也寫著同樣的字,就沒多想,立即把它鎖到櫃子裡。汪蘭過了一會就上岸分別。孫滔一去到南京,取出之前和汪蘭換來的銀錠,發現居然是錫!後悔憤恨,才知道被汪蘭調換騙去了。

騙子祖師爺(9)明代騙術故事,騙子盯上老實人,成錠假銀換真銀

原作者評論:孫滔,是個老實人。他看銀錠時,認為汪蘭太不謹慎,但是不知道,那人表現得這個粗心不謹慎的原因,正是因為那樣的表現,別人才不會懷疑,然後才方便用假銀替換。不然,等兌換之後,可能有人在旁邊取來看一下,那不是敗露了嗎?所以他在船裡冷笑,又在銀子上寫字,無非為了瞞天過海,這樣處理之後誰還會再仔細確認呢?

或許有人要說了:“加入包銀的時候,孫滔立即將真銀取入手中,之後再叫汪蘭取散錢,那麼汪蘭的計策不就沒用了?”作者:“呵呵呵,雖然說得有道理,但是騙子詭計多端,即使把真銀拿在手上,騙子也會有別的騙法。”

但是,恪守本分,各用己財,不貪小便宜,就不會落入圈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