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美国四次背叛“盟友” 揭开安全承诺的虚伪面目

2018年已然结束,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却并未放缓调整速度。中东格局随着美国“闪电”撤军面临冷战后的全面洗牌。美俄斗法谁是赢家?川普突然决定撤军,这次坑了谁?谁有可能是下一个被坑的“美国伙伴”?

美学者:美国四次背叛“盟友” 揭开安全承诺的虚伪面目


近日,美国学者Joost Hiltermann撰文称,特朗普决定将美军撤出叙利亚东北部地区,不仅震撼了五角大楼和英法盟友,也再次背叛了库尔德人。这位美国学者批评到,美国被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视为可以依靠的强大盟友,然而,美国却一次又一次地抛弃了他们,这种后果相当严重。

特朗普撇开美国防部,通过一条推文决定从叙利亚撤军,直接导致马蒂斯的辞职。在此之前,土耳其在签约购买俄制S-400防空导弹的背景下再次决定采购美制爱国者-3导弹,被视为美土“交易”的证据。土耳其用数十亿美元换得特朗普背弃伙伴和承诺,并将库尔德人置于土耳其的炮火之下。不客气的说,数十亿美元和特朗普一直奉行的“孤立主义”证明了美国安全承诺的分量。

Hiltermann称,对于库尔德人而言,一夜之间,他们建立一个自治地区的梦想已经破灭,他们现在必须选择要么回归山区以求生存,或者坚持下去等待复兴的巴沙尔政权的支援,代价是叙利亚政府时隔六年重获他们梦寐以求的对库尔德地区的领导力。

被强权背叛的恐惧已经写入了库尔德人的DNA中。早在百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分解了风烛残年的奥斯曼帝国,庞大的版图上诞生了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四个新生国家。当时的英法列强给予库尔德人破碎的承诺,使库尔德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国家行为体之一。从那时起,库尔德人为寻求建立国家而战斗,他们的成功总是短暂的,当能利用的大国矛盾或者地区真空消失,他们就会遭遇失败。那些被视为可靠的强大盟友,每逢关键时刻都会抛弃库尔德人。

百年前,生活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交接地区的库尔德人谋求独立时,遭到美国的警告。美国的反对立场扼杀了库尔德人第一次独立尝试。在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之后,库尔德人一直谋求争取优势,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在北部事实上成立了联邦地区,2011年叙利亚内战使叙境内的库尔德人迅速填补东北部地区的真空。IS自2014年出现,伊叙境内的库尔德人很快加入美国领导的军事联盟,他们希望在战争结束时,对美国的忠诚能够转化为华盛顿支持实现库尔德建国的目标。

第三次背叛是在2018年夏季,在美俄两国之间左右投机的土耳其向叙利亚境内的阿夫林地区发起进攻,美国支持土耳其部队占领了阿夫林,击败了库尔德(YPG)军事力量。自叙利亚陷入内战开始,自顾不暇的巴沙尔政府默许了库尔德人的自治状态,随后库尔德人组织军事力量积极打击IS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美学者:美国四次背叛“盟友” 揭开安全承诺的虚伪面目

与美军联手打击IS的库尔德人民保卫军(YPG)女兵

当IS尚未被击败时,美国同意土耳其占领阿夫林,同时又建立“停火线”由美军巡逻队将冲突双方分隔。当打击IS任务结束,库尔人的价值远逊于土耳其对美国的重要性。这体现了赤裸的利益交换,最早加入打击IS联盟的库尔德人更像是个受雇于美国的安保公司,当任务完成时雇主就会解约。

特朗普在推文中宣布美军撤离叙利亚的理由是IS已被彻底击败,这一决定符合其“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立场。那么被抛弃的库尔德人下一步该怎么应对呢?它可以选择与土耳其正规军战斗,但是低洼地形并不利于他们,特别是对抗强大的装甲部队。它还有另外两个选择:撤退到伊拉克北部的山区,那是他们的大本营,在那里可以勉强生存下来,代价是放弃2012年后夺取的地盘,建国梦想再次破灭;与叙利亚政府达成协议,放弃部分收益换取俄叙支持。

美学者:美国四次背叛“盟友” 揭开安全承诺的虚伪面目

集结兵力准备发起进攻的土耳其装甲部队

在整个2018年的夏天,库尔德人已经开始与巴沙尔政府谈判,但这些对话因为巴沙尔拒绝给予库尔德人一英寸土地以及美军仍然支持库尔德武装而陷入困境。如果库尔德谈判代表现在返回大马士革,他们会发现巴沙尔更不愿意妥协,因为美国的背叛使他们孤立无援。最好结果似乎是与巴沙尔结盟,以阻止土耳其军队进犯叙利亚,但赢得内战风光无两的巴沙尔可能会开出苛刻条件。

两个方案都很痛苦,库尔德人没有更好选择。另外,库尔德人可以绕过巴沙尔,直接求助于俄罗斯,俄罗斯在叙利亚手握大多数筹码,可以将土耳其和叙利亚带回谈判桌并进行调停。土耳其的底线是土叙边界不能落在库尔德人手中,对于叙利亚而言,其诉求在于土耳其军队不能犯境。这个选项的问题在于俄罗斯外交官是否愿意长袖善舞继续调停,以及愿意接纳库尔德这个被美国抛弃的“伙伴”。

库尔德人再次遭到美国背叛,加剧了英法等国对美国的不信任感。美国在叙利亚的所作所为有可能在阿富汗、韩国重演。也让更多国家认识到了美国安全承诺的不可靠,从另一角度来看,美国抛弃伙伴使俄罗斯成为最终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