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珠三角市民司空見慣的美食,你會不會望而卻步?


珠三角奇葩美食系列之一

古人的食粥都與養生延年、追求健康長壽有關,許多醫藥、保健的書籍中記載的最多。

粥最早始於何時?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記述:“黃帝初教作糜。”《初學記》、《藝文類聚》、《北堂書鈔》還有類似的記載:“黃帝始烹谷為粥。”可見在軒轅黃帝時,就已經教其子民“烹谷為粥”。

這種珠三角市民司空見慣的美食,你會不會望而卻步?

古代紋飾中蟾蜍並不少見,殷商青銅器上亦有蟾蜍紋,戰國至魏晉,蟾蜍一直被認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蟾蜍亦被認為是五毒之一。

珠三角的市民素有食粥的習慣,但有一種粥,卻是外省人望而卻步的,這就是蟾蜍粥,尤其是在以美食聞名的佛山市順德區,一些飲食店會在醒目位置打出“蟾蜍粥”的招牌,以蟾蜍為招牌菜式招攬食客。

這種珠三角市民司空見慣的美食,你會不會望而卻步?

在廣東,蟾蜍早已登上一些酒家的食牌,從清蒸、蔥油燒、姜蔥炒、椒鹽炸,到蟾蜍火鍋湯、蟾蜍水蛇粥等,食用方法五花八門。

這種習俗起源於何時無從考證,據《本草綱目》等記載,蟾皮是一種能治惡腫等疑難雜症的天然妙藥。

這種珠三角市民司空見慣的美食,你會不會望而卻步?

但人所皆知,蟾蜍,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蟾蜍的毒性物質,不單存在於耳下腺和皮膚腺,此處的有毒物質,尚可用烹調製作方法去除,其毒性物質還存在於肌肉、肝臟和卵巢,而這些部位,特別是肌肉中的毒性物質則不能去除。

這種珠三角市民司空見慣的美食,你會不會望而卻步?

但在珠三角地區,市民依然堅信蟾蜍可以清熱解毒、消蟲、平驚之功,適用於乳腺炎、溼疹、皮炎等症。

吃蟾蜍中毒的報道經常見諸報端,2006年9月17日,順德一戶人家誤食蟾蜍導致一人死亡四人進醫院治療一事引起了有關方面重視,但與吃河豚一樣,珠三角人一點不為所動。

在江門市江海區、新會區,“蟾蜍湯”是一道名菜,許多餐館就以“蟾蜍湯”作為招牌,以吸引食客。

這種珠三角市民司空見慣的美食,你會不會望而卻步?

宰殺蟾蜍時必須非常的小心,表皮上的毒腺千萬不能割破,只要完整地將表皮剝掉,剩下的就是白雪雪的蟾蜍肉,除去內臟,漂洗乾淨,加上調味料,放入煮滾的粥底,就是令人垂涎的美味蟾蜍粥。

送一小匙入口,當地人感覺鮮甜無比,心滿意足了,勝過很多營養豐富的人間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