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打酸棗//趙曉萍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打酸棗

趙曉萍

9月,紅紅的棗兒伸出建娃家牆外,饞得我們流下口水。夠不著,又不敢用木棍、土疙瘩敲打下來,怕建娃父母出來責罵。張望著、盼望著棗兒能掉落下來……走!還是去北山摘那無人看管,滿山遍嶺的酸棗吧!

秋風一吹,村北山上、高崖上酸棗樹的枝丫就掛滿紅豔豔的酸棗,它們像綠葉中的紅寶石熠熠生輝。尖尖的棗刺兒保護著酸棗,放羊的少年、玩耍的孩子才不怕呢,放羊摘酸棗,更是一舉兩得。

一個週末,我領著8歲的弟弟棗核、鄰居石頭去莊河溝西岸偏僻的十七工地去摘酸棗。夕陽下,十七工地就像一幅山水畫,一直令我神往。十七工地是60年代國家建造的秘密軍事工地,山頭是一座唐代冢。風水上,它和莊河村老墳頂的冢就是唐昭陵的掛穴,工地上建有十幾孔土窯洞,四周鐵絲網圍護。我們到了跟前,驚奇卻不敢靠近,只能在周圍山樑荒坡上去摘酸棗。摘酸棗儘量小心翼翼,防止酸棗刺兒紮在手上燒疼。高崖上酸棗大而紅,可是夠不上,小夥伴就想出另外的辦法。先爬到高崖頂,找一根長樹幹敲打酸棗樹,沒有樹幹就用用遍地的石塊、大土塊向酸棗樹身砸去,嘩嘩譁………土石塊、酸棗、棗葉一股腦掉在地面,小夥伴再下到崖底,一粒一粒撿拾起酸棗,“打酸棗”就是這樣叫起的。成熟的紅酸棗酸酸甜甜,皮薄核大,雖沒有大紅棗大好吃,但它漫山遍野,無人看管,在缺少水果的年代,是小孩子輕易能夠得到的美食。天高雲淡的山野,我們興高采烈,自由歡暢地採摘著酸棗。小夥伴幾隻口袋常常飽滿。那次玩著採摘著,石頭和棗核為搶摘酸棗吵起架來,忽然石頭一拳打在棗核臉上,棗核不聽勸阻,捂著臉嗚嗚大哭,獨自去了山下的舅舅家……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前幾年,和攝友去涇河岸的淳化拍攝,朝陽初升、涇河雲海、累累碩果……一幅幅畫進入我們的鏡頭。涇河岸一樹樹酸棗綴滿枝頭,一位繫著袋子的婦女正在採摘。我高興地去和婦女攀談,採摘酸棗。原來酸棗是一種中藥,鎮靜安神,延緩衰老,防治冠心病,一斤2元大量收購呢。婦女因為酸棗有經濟效益而珍愛它,忙碌不停,我因嘴饞而採摘,攝影的男同志對酸棗卻漠不關心,他們的注意力在涇河、日出、雲海……

一番周折,我們找到了淳化千年酸棗王。涇河岸人家門前的酸棗王,挺立在水泥冢上,樹幹有碗口粗,枝繁葉茂似一把巨傘。樹上酸棗寥寥無幾,地下掉的也不多。老農說,農科院來考證,酸棗王有一千三百年了,每年酸棗繁多,你們來遲了些。大家感慨良久,約定明年酸棗正紅時來拍照,順便摘酸棗讓家裡老人吃,補氣安神……一晃幾年過去了,那個約定也成為泡影。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小時候摘酸棗哭鼻子的棗核,現今已40歲了,是一家建築公司經理,他日理萬機,回家就像走親戚。石頭在家作務果園,還沒有媳婦。上次回家碰到他,他央求道:“姐,給我說個媳婦呀!三毛把我騙慘了,我下苦打工掙了200元,他說給我說個媳婦,讓我給他繳了100元話費,買了50元一條煙,還有50元的路費,結果我連媳婦的面都沒見上……”

近幾年,故鄉封山育林,禁止炸山取石,生態環境迅速好轉。又是金秋酸棗紅,漫山遍嶺還有小孩放羊摘酸棗嗎?高崖上還有成群的孩子打酸棗嗎?棗核弟,你能回家和姐姐、石頭一起再去摘酸棗嗎?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作者簡介:趙曉萍,筆名壯美昭陵,陝西省禮泉縣人,壯美昭陵主編。文學攝影愛好者,千篇圖文流傳於網絡平臺和報刊雜誌,宣傳弘揚西部文化藝術。


十月國慶,我們一起上山摘酸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