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世宗提議:學習石敬瑭認爹,繳納歲幣三十萬 郭威回答:好商量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36篇

續:《 》

廣順元年(公元951年)二月中,出使遼國的左千牛衛大將軍朱憲返抵汴京覆命。因周、遼兩國還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正月間朱憲赴遼名義上只是護送訪漢遼使回國。“恰好”,遼世宗耶律兀欲在百泉湖捺缽,朱憲才得以晉謁。

兀欲依樣葫蘆,派遣梅里(遼貴戚官名)褭骨支陪同朱憲返程,順便覲見後周太祖郭威。

為答謝郭威送上的金器和玉帶,兀欲回贈四匹“駟馬”,熱忱地祝賀郭威建國:這四匹馬又快又穩,專為您的天子鑾駕預備,用來牽引輦車再好不過 !

作為兀欲的特使,褭骨支自然不純為送馬而來。先前,朱憲代郭威表達了鑄劍為犁的良好意願,兀欲便開出了相應的條件,既然大家都愛好和平,兩國就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為了中原百姓的福祉,我可以休兵言和!

遼世宗提議:學習石敬瑭認爹,繳納歲幣三十萬 郭威回答:好商量

可是,我大遼幅員萬里、種族眾多,除了主要的契丹、奚族之外,還有渤海、室韋、女真、吐谷渾和阻卜等各部。要壓制他們南征的衝動,單憑行政約束很難奏效。

往前數大約十五年,後晉高祖石敬瑭和我太宗皇帝約為父子,每年繳納“歲幣”綢絹三十萬匹。在其後的八年裡,兩國互動頻繁、敦睦友好。中原百姓安居樂業,士兵得免徵戰之苦。

為什麼?並非我國貪圖蠅頭小利,而是太宗陛下將歲幣分別賜給各部,成功消弭了他們征戰的慾望。

因此,貴國不妨效法石氏,與我結為骨肉至親、年年上貢。我保證竭力促成兩國達成和平!

雖說時光飛逝,百物騰貴,不過,仍然按照此前三十萬匹綢絹的標準執行就好。誰讓咱們的目的都是和平呢!

郭威聽了褭骨支的轉述,不怒反笑。心說,我的提議是結為兄弟之國,你讓我學習後晉,意思是“兄弟”打不住,還得做“父子”。我將近半百,你三十啷噹,你為子我為父尚且說得過去,像石敬瑭那樣,叫比自己小十來歲的耶律德光“爸比”,我還要臉呢!

再說三十萬匹綢絹,你好大的口氣,我還欠著北軍弟兄們一大筆賞錢!

臘月寒冬的,弟兄們拼著命擁戴我上位。大將們還好說,何福進、王彥超和李榮等人都直接提拔成節度使;偏裨將吏和士兵總不能個個升官,指望著進了汴京再重重犒賞。

誰知,登基坐殿了才發現,皇家內庫和朝廷公庫均空空如也。該死的劉承祐,當初為了阻止我入京,傾盡府庫打賞守城將士,侍衛親軍每位三十貫、其他士兵每位十貫,後漢的家底早就敗光了!

我要有三十萬,給自家弟兄不好,白白送你!?

遼世宗提議:學習石敬瑭認爹,繳納歲幣三十萬 郭威回答:好商量

惱火歸惱火,還不能撕破臉。

眼下,劉贇原所轄武寧戰區反叛,王彥超帶兵圍城,四方藩鎮作壁上觀。若一戰而平,國內情勢大約可以消停點;假如戰事膠著,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朱憲已經彙報了,北漢、南唐國使也都去百泉湖找耶律兀欲聊了友誼。一旦變生肘腋,河東老劉不用說,淮南大李也會趁火打劫。

燕雲懸著一柄契丹利劍,劉崇隨時可能從太行山上衝下來為兒子報仇,東南絕對不能再惹事了!李璟打仗確實不咋的,後晉、後漢之時,南唐都來挑釁過,分分鐘敗得落花流水。而且與之對敵的還是中原的偏師,主力都在千里之外的北方抵禦遼軍。

遼世宗提議:學習石敬瑭認爹,繳納歲幣三十萬 郭威回答:好商量

郭威對褭骨支“呵呵”了一陣,一切好商量。這樣,儘管朱憲的級別夠高,畢竟不是朝中主事大臣,我任命尚書左丞(主持尚書省日常事務的秘書長、副宰相)田敏為特使,專程到貴國商討和平事宜。

送走了褭骨支,郭威一面讓徐州前線的王彥超嚴密監控南唐動向,一面正式頒佈詔令:與南唐接壤的各駐軍單位、各級地方官府,嚴禁越境進入南唐,引起外交爭端。更不要像以前,瞅著哪裡守備鬆弛,抽冷子去搶一票!

不久,南唐發生了嚴重的春荒。機會來了,郭威叮囑沿邊各州郡,放開邊境,允許南唐饑民進入。如果對方入境購糧,也一律敞開供應。(待續)

參考書目: 脫脫等《遼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