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刻,銅仁打動了你?

有人說:

在銅仁,

隨時都能看到善良

哪一刻,铜仁打动了你?

感動就在點滴間

哪一刻,铜仁打动了你?

善良早就成了習慣

哪一刻,铜仁打动了你?

是的,這就是銅仁

一座與“善”結緣的城市,

每天都上演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今天,

銅小微要通過一個人

再次帶你認識銅仁這座溫暖的城市……

人物檔案

現年68歲的楊文章,家住銅仁市碧江區河西街道省地礦局103小區,系省地礦局103地質大隊退休工人。他用一鎬一釺化作“愚公”義務鋪路,平凡舉動背後,折射出他甘於奉獻、不計回報的人性光環,生動詮釋了助人為樂道德模範的時代精神。

哪一刻,铜仁打动了你?

1996年12月,楊文章從工作近27年的崗位上光榮退休。退休後,不甘心賦閒在家的他,繼續發揮餘熱,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市民義務修路、補路。

十年間,這位花甲老人從沒有路到挖出一條茅草路,再一塊一塊石頭背上山,修通了一條北上文筆峰的3000臺石階路兼防火帶。他用自己的執著之舉,續寫著與“文筆凌雲”之景一樣的美麗人生,在當地成為佳話。

這個故事,還得從2004年前說起。銅仁市碧江區文筆峰頂西側有一口山泉,那裡的泉水清甜甘冽,不少市民常去此處背水。早些年前,楊文章也是這樣。有一次,他看到不少老年朋友一大早就三五成群上山背水,由於山路崎嶇不平,坡陡路窄,加之兩邊雜草叢生,極難行走。尤其遇到雨天,山路更是泥濘不堪,走在上面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會滑倒。

於是,楊文章萌生出要為市民義務修路的念頭。當他把這一“瘋狂”想法告訴家人時,遭到了大家的反對。家人紛紛勸他打消這個念頭,說他都年過花甲了,辛苦操勞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在家,應好好享享清福,何必還要“多管閒事”。況且義務修路,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

但楊文章沒有被現實的困難嚇倒,反而說幹就幹。他用退休金買來工具,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每天都堅持凌晨兩點多起床,三四點鐘準時上山砍草、修路,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年。

談起當初修路的艱辛,楊文章記憶猶新。初期,為了便於大家行走,他就把那些擋路的岩石打掉,把不平的地方填平,儘量拓寬路面,讓市民的上山路得到改善。但每逢下雨,修好的路面又被破壞。於是他下定決心,克服一切困難,誓將茅草路修成石梯路面。

有了目標後,楊文章幹勁更足了。他一個人長期開石,搬到路上砌成一段一段的梯坎,山的上半段不好取石,他就從山腳背石上山。在他心中,用自己的“愚公”志能換來眾人的平坦路既是源源動力,也是支撐他不斷往前的終極目標。修路過程中,他用來打掉岩石最輕的鐵錘有2斤多,最重的達12斤,已記不清用壞了多少把。

當時,有些市民看到他一個人修路,非常驚訝。有不少人駐足詢問,其中有持讚揚態度的,但也有人認為他的舉動“太傻”。面對褒貶不一的議論,楊文章不理會旁人的異樣眼光,用行動篤定自己的想法。有一次由於負重過多導致腰受傷,楊文章的老伴很是心疼,嗔怪地說:“老楊,你修路我不反對,但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啊!”楊文章則是笑笑說:“沒事,休息休息就好了,畢竟修路是大事。”

三年如一日,楊文章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憑藉手中鐵鎬、鋼釺、鋤頭、鐮刀等簡陋工具,加上自己肩挑背扛,義務修通了一條北上銅仁市文筆峰的3000米石階路兼防火帶。他把別人眼裡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事,變成了現實!

路通以後,他仍然堅持每天去檢查路況,遇到有損壞的地方,及時補上,就這樣修修補補,便是十年。

在楊文章身上,有著一系列的榮譽光環。2013年、2017年他分別榮獲貴州省地礦局2011-2012年度“三個老有”先進個人,2015-2016年度“三個老有”先進個人;2016年9月被評為“銅城仁者”2015年度人物,2017年8月被評為“第四屆銅仁市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

是什麼力量讓這位花甲老人散發出不平凡的光芒?楊文章說:人活著,就要留點東西下來,儘管只是小人物做的平凡事。(龍春霞)

“慈善”是一個看起來

十分高大上,

有距離感的詞彙

但你知道嗎?

其實它離你很近

在銅仁尤是如此

精彩回顧

梵淨山下一女子,用善良和美德收穫奇蹟

審核:王能方 譚霜

校對:餘佑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