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為什麼這些國外巨頭在中國走不動了?

2018年,為什麼這些國外巨頭在中國走不動了?

被傳了小半年的停產傳聞,終於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得到石錘。據《天津日報》報道,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將於12月31日正式停產,該廠主要負責三星部分手機的生產製造。雖然三星一再強調中國市場對其依舊非常重要,稱此次只是調整部分產品結構,但仍免不了被媒體解讀為手機業務將“淡出”中國市場。這也不能怪媒體如此評價,自從2016年三星Note 7爆炸事件發生後,業績大幅下滑,辛苦用了近10年時間才超過20%的市場份額,只用了5年,就降至不足1%。顯然,三星在中國手機市場已經被邊緣化。

話雖如此,相比較其他在華的外資巨頭,三星的命運或許還是要好一些。三星好歹還在掙扎之中有氣可喘,以求他日翻身,而一些國外品牌已經上氣不接下氣,甚至有的在中國市場已然“斷氣”。

從大眾所熟知的LG手機、索尼手機、夏普手機、奧林巴斯、樂天瑪特、家樂福、菲亞特、日本鈴木,再到美國百年百貨巨頭梅西百貨、英國零售巨頭馬莎百貨,以及英國高街服飾零售商NEW LOOK、鞋履品牌Nine West等,這些曾經在中國市場風光一時的國外品牌,在2018年衰的衰、賣的賣、撤的撤、敗的敗。用中國的老話講這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許他們到如今也沒有想明白,為何變化會如此之快。雖說是“溫水煮青蛙”,但是這水開的也有點太快。

其實,早就有投資人在公開場合提醒過大家,如今的中國市場早就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了。

2018遭受“水逆”的外企

經過投中網梳理發現,近年來,因業績虧損或企業發展策略調整,雖然時不時的都會有外國品牌宣佈退出中國市場,但像2018年如此多的狀況並不多見。此景讓人不禁想問,這些正遭受“水逆”的外資品牌到底怎麼了?

不少行業分析人士以及觀察者告訴投中網,“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崛起以及國內經濟的發展,對外企的發展形成了很大程度的挑戰,2018年尤甚。”

除了三星在天津的工廠停產手機,12月4日,美國百年百貨巨頭梅西百貨在中國發布撤店通告;10月14日,多家媒體曝出,在樂天瑪特擬在2018年年內徹底關店;9月4日,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將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40%和10%股份以1元人民幣出售給了長安汽車;2018年以來,家樂福因業績愈發糟糕而多次傳出退出中國;2018年年初,英國零售巨頭馬莎百貨關閉天貓旗艦店,退出中國已進入倒計時……

對於已經讓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無法割捨的手機來說,或許大家的感受會更為明顯。

摩托羅拉、三星、LG、索尼、夏普……這些曾經大家耳熟能詳的手機品牌,如今在國內除了被聯想收購企圖東山再起的摩托羅拉,以及日落西山的三星,其他品牌在國內市場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即便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手機巨頭蘋果,如今在中國市場也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銷量挑戰。

2018年第三季度,曾在中國市場領先多年的蘋果出貨量跌出前五,市場份額低於10%。國產手機品牌VO、華為、小米的強勢崛起,更是讓三星的市場份額衰落到不足1%,著實讓人唏噓。再加上其關閉貢獻在華三分之一生產量的天津工廠,有偏激者直言,三星手機退出中國市場是早晚的事。

三星的失利、蘋果手機銷量連年下滑,雖只是個例,但這背後折射出了中國市場競爭的激烈與殘酷。要知道,中國企業崛起的勢頭已不容小覷,特別是近些年來新經濟的快速發展,讓一批年輕的中國企業嶄露頭角。

根據投中研究院統計,截至2018年11月末,全球中國企業有290家成功登錄A股、港股以及美股市場,12月份將有不低於20家中國企業上市。

”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的市場競爭格局變化,絕非只是說說而已。

外來的和尚不一定能念好經

老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外企進入中國市場初始,因國內市場競爭尚不充分,那時外企無論是在管理、技術研發以及產品等方面都佔據很大的優勢,而中國本土的多數企業還處於探索期,“摸著石頭過河”成為當時國產品牌的普遍現象。

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髮展壯大,中國企業抓住了時代的機遇逐漸崛起,眾多企業不僅在中國本土市場,甚至在全球市場也開始嶄露鋒芒。

而在中國市場,不少外國品牌無論是經營模式、對市場的定位分析、產品選擇、受眾群體判斷等方面,均未能根據中國經濟和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清晰地判斷和及時的迭代更新。正所謂此消彼長,越來越多的外企因固步自封的發展態度,在幾十年甚至百年傳統經營和發展思維的左右下,戰略調整跟不上市場變化的步伐,業績衰落、市場份額下滑,無可避免的被其他企業所趕超。

在中國市場轉型升級以及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中,如果外來企業沒有做到足夠本土化、迎合中國消費市場的特徵,那麼中國市場能給與他們的機會將變得越來越少。

反觀國產品牌的發展,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國家對民營經濟不斷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中國的市場環境越發趨於良性循環,市場轉型、消費升級、國產品牌越發注重創新和研發,讓眾多國產品牌在2018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正如張瑞敏所講,“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無法緊隨時代的腳步,抓住市場變化的機遇,等待你的只有離去。

結語

2018年的冬天還未過去,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中國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在新一輪的消費升級過程中,中國新興消費群體的潛力不容小覷,很多以往高高在上的國外品牌,近年來已經開始放下身段,結合中國年青一代的消費特徵,借力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勢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市場戰略和產品定位,以求取得新的市場增長點。

近年來互聯網上流傳非常廣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強大到不可被挑戰,也沒有一個企業弱小到不可去競爭,這個時代、這塊土地留給了包括所有中國企業在內的全球所有有志者超車的機會”,送給所有想要抓住中國市場的挑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