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的焦慮,都被這部電影拍絕了!(附資源)

我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呢?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印度影片——《起跑線》,看完令人深省。

中國父母的焦慮,都被這部電影拍絕了!(附資源)

影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中國父母的焦慮,都被這部電影拍絕了!(附資源)

影片中的男主角拉吉是月光集市一家高檔服裝店的老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妻子米圖家境優渥,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印度,會講英語,受高等教育就算是體面的上等人了)還有一個乖巧又可愛的女兒。

一切都很完美,可是面對孩子的教育和擇校問題,一場父母的戰爭卻全面爆發了。

在米圖心中,在公立學校是什麼都學不到的,如果女兒無法進入最好的學校,她會害怕跟別人溝通,如果別人說英語她就會很惶恐,她會不適應社會,然後她會孤獨和沮喪,會沒有朋友,會孤獨,還可能會吸毒...

這樣的無限推理,你是否也有同感?

用片中的情節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只和講英語的人玩。

這部影片的原名叫“Hindi Medium”——印度中產階級。

是中產階級過度焦慮嗎?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滑滑梯,還得戴上頭盔保護腦袋的樣子,就知道了。

其實,無論在印度還是在中國,教育都是改變階層最高效的手段,也是打通未來人生之路最有效的途徑。

於是,拉吉和米圖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搶奪起跑線的行列中。

影片中,拉吉第一次為女兒報名時,完全沒經驗,結果排在了很後面,這時候才知道,很多家長都提早排隊,有的甚至凌晨就來了,為的就是確保位置不被搶走,甚至就地睡覺,用礦泉水瓶子接小便,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真的做什麼都可以。

中國父母的焦慮,都被這部電影拍絕了!(附資源)

然而,好學校必須住學區房,考孩子就是考家長。

為讓女兒順利入學印度第一名校,妻子帶著舉家搬去住“學區房”、帶女兒上輔導班、又帶老公上家長模擬面試輔導班。

中國父母的焦慮,都被這部電影拍絕了!(附資源)

練習談吐禮儀,參加名校面試,學說English。想要擠進權貴圈子,最後不得不用裝窮,來換取名校貧困生名額。

中國父母的焦慮,都被這部電影拍絕了!(附資源)

相信看到這你一定深有感觸,從幼兒園開始的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或許中國人才更明白,讓孩子不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到底是種什麼感覺。

為了進名校,要闖一道道生死關卡:

先搶到入學表格,幸運的話會得到入學面試的機會;

面試之後還得再參加考試:數學、英文、游泳、禮儀、畫畫、音樂,都得會。

為了方便孩子讀書買了800萬的學區房;

捐了多少的贊助款給學校,傾家蕩產也要讓孩子進入好學校;

為了讓孩子全面發展,報各種各樣的班。現在不僅有早教班,更有胎教班。

總而言之,不能讓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縱使父母們知道人生其實是場馬拉松。

而且近年在教育問題上,很流行一個說法:就是給孩子提供的不是一個教育機會,而是締造一個人脈圈子。

孩子通過這些學校,進入這個圈子,其實是為了認識圈子裡的人脈。就像男主說的:“教育失去了其本質,現在教育是門生意了。”

但我們是否想過:

  • 我們到底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 如何給他們真正受用終身的優秀人格?
  • 我們這樣的做法真的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在影片的結尾,主人公拉吉在演講中說:

“你到底是要孩子的“起跑線”,還是守住做人“底線”?如果每個家長都在孩子的起跑線上作弊,那麼所謂的教育到底還有何意義?如果你都不是一個好人,那你就不可能做個好老公或者好爸爸。”

影片讓我們認識到,教育的本質不是生意,也不是競爭,與其不切實際的將孩子送入最好的學校,不如言傳身教讓他們成為一個好人,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因為我們都知道,讓孩子學會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