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的焦虑,都被这部电影拍绝了!(附资源)

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印度影片——《起跑线》,看完令人深省。

中国父母的焦虑,都被这部电影拍绝了!(附资源)

影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中国父母的焦虑,都被这部电影拍绝了!(附资源)

影片中的男主角拉吉是月光集市一家高档服装店的老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妻子米图家境优渥,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印度,会讲英语,受高等教育就算是体面的上等人了)还有一个乖巧又可爱的女儿。

一切都很完美,可是面对孩子的教育和择校问题,一场父母的战争却全面爆发了。

在米图心中,在公立学校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如果女儿无法进入最好的学校,她会害怕跟别人沟通,如果别人说英语她就会很惶恐,她会不适应社会,然后她会孤独和沮丧,会没有朋友,会孤独,还可能会吸毒...

这样的无限推理,你是否也有同感?

用片中的情节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只和讲英语的人玩。

这部影片的原名叫“Hindi Medium”——印度中产阶级。

是中产阶级过度焦虑吗?看妈妈带孩子去公园滑滑梯,还得戴上头盔保护脑袋的样子,就知道了。

其实,无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教育都是改变阶层最高效的手段,也是打通未来人生之路最有效的途径。

于是,拉吉和米图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抢夺起跑线的行列中。

影片中,拉吉第一次为女儿报名时,完全没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这时候才知道,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就来了,为的就是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用矿泉水瓶子接小便,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真的做什么都可以。

中国父母的焦虑,都被这部电影拍绝了!(附资源)

然而,好学校必须住学区房,考孩子就是考家长。

为让女儿顺利入学印度第一名校,妻子带着举家搬去住“学区房”、带女儿上辅导班、又带老公上家长模拟面试辅导班。

中国父母的焦虑,都被这部电影拍绝了!(附资源)

练习谈吐礼仪,参加名校面试,学说English。想要挤进权贵圈子,最后不得不用装穷,来换取名校贫困生名额。

中国父母的焦虑,都被这部电影拍绝了!(附资源)

相信看到这你一定深有感触,从幼儿园开始的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中国人才更明白,让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到底是种什么感觉。

为了进名校,要闯一道道生死关卡:

先抢到入学表格,幸运的话会得到入学面试的机会;

面试之后还得再参加考试:数学、英文、游泳、礼仪、画画、音乐,都得会。

为了方便孩子读书买了800万的学区房;

捐了多少的赞助款给学校,倾家荡产也要让孩子进入好学校;

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报各种各样的班。现在不仅有早教班,更有胎教班。

总而言之,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纵使父母们知道人生其实是场马拉松。

而且近年在教育问题上,很流行一个说法:就是给孩子提供的不是一个教育机会,而是缔造一个人脉圈子。

孩子通过这些学校,进入这个圈子,其实是为了认识圈子里的人脉。就像男主说的:“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现在教育是门生意了。”

但我们是否想过:

  • 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 如何给他们真正受用终身的优秀人格?
  • 我们这样的做法真的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

在影片的结尾,主人公拉吉在演讲中说:

“你到底是要孩子的“起跑线”,还是守住做人“底线”?如果每个家长都在孩子的起跑线上作弊,那么所谓的教育到底还有何意义?如果你都不是一个好人,那你就不可能做个好老公或者好爸爸。”

影片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生意,也不是竞争,与其不切实际的将孩子送入最好的学校,不如言传身教让他们成为一个好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因为我们都知道,让孩子学会如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