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充滿香味的故事:法棍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充滿香味的故事:法棍的前世今生

來源︱喜馬拉雅FM胡藝瀚的精品課《隨藝聽歐洲|用聲音帶你走進歐洲》

我們今天要聊的,是法國人最鍾愛的主食:長長的法棍。如果來法國旅行,我建議你一定要嚐嚐這裡獨有的、法國人心心念念要將其申遺的法棍。


這是一個充滿香味的故事:法棍的前世今生


在法國的麵包店裡,除了甜點櫃,你會看到木質的架子裡陳列著各種各樣剛出爐的法式麵包,它們構成了法國人的主食。由於原料和烘烤的火候不同,這些法國麵包的顏色深淺不一,形狀也不盡相同。

法棍的顏色偏焦黃,口感鬆脆,表面上有菱形的割口,裡面是蜂巢狀的氣孔,在所有的主食麵包中是最苗條的一個。它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細長的形狀。

在法國,法棍的做法有著嚴格的規定,它只能由四種材料組成:麵粉、酵母、水和鹽!

法棍與傳統麵包

如今的法棍,大約長80公分重250克,而在歷史上它們的長度只有現在的一半,約長40公分重300克,更接近法國麵包店裡的傳統麵包。

這兩者的區別在哪裡呢?傳統的麵包麵皮更加厚實,使用的麵粉精度更高,口感上更有嚼勁,而且帶一點點酸味,能夠保存的時間也更長。過去的法國農民喜歡這種能夠填飽肚子,並且便於長時間保存的傳統麵包。


這是一個充滿香味的故事:法棍的前世今生


鬆脆苗條的法棍曾經是巴黎貴族階層的食品,它只能保質一天,而最佳的食用時間不過是剛出爐的一小時之內!所以,法棍一開始的出現有點貴族精英的味道,花了很長時間才漸漸被巴黎以外的外省人所接受。

如今,在所有的主食麵包中,七成以上的法國人表示法棍是他們最鍾愛的麵包,幾乎每天都離不開,所以法棍也是麵包店裡銷售最快的一種!

法棍應該怎麼吃?

法國人吃麵包的方式很特別,他們很少會用牙直接咬或啃,而是先用手撕下來一小塊才放進嘴裡。

在法國餐廳裡,餐桌正中會放有一個竹編籃子,裡面是用刀切好的若干段法棍麵包和幾塊四方形的黃油,法國人會用刀將黃油切成薄片塗抹在麵包上吃。


這是一個充滿香味的故事:法棍的前世今生


法棍最大的魅力,就是剛剛出爐時酥脆的口感。不過,一旦放過幾個小時法棍就會慢慢變得僵硬。這時法國人會將它切開,放入蔬菜和火腿來做三明治,或者在麵包上放一些奶酪和魚子醬,做成奶酪法片。

法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這種讓法國人慾罷不能的傳統食物,它的製作流程也受到了超市工業化流水線生產的挑戰。正宗法棍的做法有著嚴格的流程,必須保證充足的烘烤時間,香脆度是考核一根法棍是否完美的最重要標準。

但現在用工業化流程做出的很多超市法棍,不但製作簡單快捷,而且更加廉價。法國行業內的人士擔心,隨著法棍的品質日益下降,50年後大概就沒有人能做出真正正宗的法棍了。


這是一個充滿香味的故事:法棍的前世今生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認為,法棍的卓越品質和烘焙技巧必須得到傳承和保護。於是,就有了繼意大利那不勒斯手拋薄餅成功申遺後,馬克龍也大力支持將法棍申遺的故事。

無論法棍最終是否也會贏得這個頭銜,但它的確是法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那些喜歡吃鬆脆法棍的法國人自稱為“鬆脆主義者”,對於他們來說,每天能吃到不一樣的手工法棍,才能真正嚐到生活的味道。

關於主播:

巴黎新聞學院碩士、駐法記者胡藝瀚,帶你聽歐洲。歐洲發生的時事熱點、社會現象、移民政策、語言文化與風俗人情,胡藝瀚都將用自己的視角,為你一一解讀。《隨藝聽歐洲|用聲音帶你走進歐洲》,讓歐洲的空氣和味道飄進你的耳朵。

關於喜馬拉雅:

中國第一音頻平臺。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