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痛和洗牌的浪潮即將湧向產業地產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增速在換擋,投資回報率有所降低,民間資本投資會更趨於謹慎。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受限,為產業地產商的投資兜底或變相支付越來越變得有心無力。前些年快速擴張的各類產業地產項目將進入運營階段,近兩年產業地產項目擴張速度更快,因此,基本可以判定,接下來將是產業地產運營的陣痛十年。產業地產行業陣痛期的到來,對產業地產商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隨著政策刺激、企業轉型等因素的刺激,大量房地產商、製造企業、金融資本開始往產業地產領域轉型,產業地產早已不是地產領域的藍海,在筆者看來,產業地產企業扎堆投放高端航空雜誌廣告的現象絕非偶然,至少透露三個關於產業地產的信號:

信號1:產業地產高盈利時代已經過去

由於經濟大勢好,行業監管寬鬆等因素,產業地產一直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行業。不過近年來,產業地產行業的盈利能力呈現下降趨勢,導致產業地產行業悶聲發大財的時代已經過去。

信號2:去庫存將成為產業地產的未來基調

轉型升級是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在轉型升級的壓力下,地方政府紛紛將目光投向了能聚集資源、提升形象、帶來稅收的“總部經濟”,而打造總部園區、總部基地成為發展總部經濟的重要抓手,於是,總部園區在全國火熱起來。

其實,總部經濟是一種十分高端的經濟業態,對城市的區位、產業、人才、政策等都有十分嚴苛的要求,一般而言,企業的研發總部偏好向人才多的地方集聚,企業的營銷中心偏好向商業氛圍好的地方聚集,這也是北上廣深聚集了大量研發中心、營銷中心的重要原因。對於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的重點仍是承接產業轉移與產業下沉,盲目跟風發展總部經濟,無異於拔苗助長,甚至失去產業轉移帶來的良好機遇。

信號3:精準營銷將成為產業地產商的必修課

我國正在進行“供給側改革”,房地產領域的去庫存是重要任務之一,然而從現實的角度看,產業地產領域的泡沫更大,“去庫存”的難度更大。

與一般的房地產不同,產業地產具有客戶群體窄、交易頻次低、交易金額大、決策週期長等特點,這就決定了產業地產的營銷不能只用傳統的推銷模式,還要學會藉助專業機構、專業渠道、以及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方式實現精準化營銷。從更深層次來看,產業地產的精準營銷,需要產業地產企業深刻理解產業轉移和升級趨勢,理解產業客群的投資動向和核心需求,理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物業產品和服務體系。

房地產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歷了高速增長之後的傳統地產領域加速整合,房地產巨頭凸顯,頭部特徵越發突出;另一方面,大量傳統房企特別是大型房企進入產業地產領域,以戰略聯盟、存量併購等方式將帶動行業性的洗牌。從未來發展看,專業的市場化運作能力將成為核心考量,那些只注重政府關係、概念包裝的產業地產商將逐步被淘汰,擁有強大產業理解能力、招商運營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的產業地產商將逐步崛起。

1.從行政化主導到市場化運作

早期的產業園區運營主要是由政府唱獨角戲,政府包攬一切,從藍圖規劃到開發建設,從招商引資到企業服務,差不多處處都是政府親力親為。平臺公司做的也是代工開發,行政長官意志至上,也很少考慮開發的經濟性。

隨著產業地產逐步向高程度的市場化邁進,未來產業地產領域也會演化出各個細分領域的專業機構。產業地產的開發和運營,必須要善於藉助市場化、專業化的運營方式,整合一切可整合的各種市場資源,包括研究規劃、投融資、市政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項目運營、中介服務等。

2.“大而全”到“小而專”

在國家開發區政策的鼓勵下,出於政府覆蓋、資源共享和管理高效等的考慮,各地的開發區正在不斷整合。伴隨著市場化力量的進一步崛起,產業地產的形態進一步分化,“小而專”的園區不斷湧現出來。無論是大型開發區,還是產業新城、特色小鎮等,大尺度的經濟區最終是由一個個小園區經濟構成的。小園區經濟就像一個有機的細胞單元,其物業產品、服務和環境建設,能夠更好滿足不同的產業對空間尺度、地面承重、建築層高、廢棄物處理、供應鏈組織等的專業化需求。

產業集群是產業園區的本質特徵,產業業態的分解、融合和創新,從而形成了鏈式產業集群、模塊化產業集群、跨界融合產業集群,它們在空間上集聚就表現為各式各樣的專業產業園。專業園區是培育產業鏈經濟、實現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符合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專業園區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如軟件產業園、電商產業園、科創產業園、機器人產業園、醫療產業園、教育產業園等。

無論是大開發區分化出來的“小園區”,還是在城市更新、城鄉融合發展中湧現的各類產業地產,將成為推動產業轉型、消費升級和“雙創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在園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小而專”的專業園區呈現出更強的活力和競爭力。

3.從增量擴張到存量併購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規劃,以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等相關國家政策,刺激了產業地產的熱度不斷升高,大量房企和實業企業參與到“搶地”的浪潮中。一邊是產業地產的運營陣痛,一邊卻是產業地產的快速擴張,很多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土地,都在這種增量擴張中納入了開發商手中。

在產業地產增量擴張的同時,產業地產領域也出現了大量的存量併購現象,具有較強資本運作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的大型房企,首先掀起了兼併收購的浪潮,謀求通過兼併收購實現在產業地產領域的快速上位。很多老牌的產業地產商,為了保持領先優勢,紛紛祭出了輕資產的擴張模式,或強強聯合,或託管運營,所運營管理的園區數量也是快速增長。兩者結合,可謂各取所需。

隨著近幾年大量的產業地產進入開發期,因為缺資金、缺產業IP、缺盈利模式等運營不下去的項目,將會比比皆是,很多房企還為此專門設立了存量盤活部門。不管是增量擴張,還是存量併購,都是產業地產商成長的一種路徑。在這種此消彼長的競賽中,產業地產商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