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使用或有失衡 便利店行業進入「洗牌」期?

21世紀經濟報道 王營 ,晏思思 北京報道

消費人群年輕化以及消費升級大背景之下,解決“最後一公里”服務難題備受關注,而便利店行業似乎在大城市迎來春天。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大量資本湧入以及便利店密集開業。

资金使用或有失衡 便利店行业进入“洗牌”期?

7月10日,北京市商務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共新建和規範提升蔬菜零售網點、便利店等7類基本便民商業網點742個,其中便利店242個;在上海,不少區域也掀起了“打造舒適、便利、智能的社區商業”計劃。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榜也顯示,2017年,百強便利店企業2017年銷售增長率達到16.9%,成為實體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同時,在門店數量上,2017年,百強企業新增門店9197個,小型門店約佔新增門店總數的八成。大型超市和超市門店數量僅分別增長3.7%和1.0%。

無疑,便利店正進入高速發展期。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便利店企業動輒喊出“實現萬家門店”目標的背景下,行業是否存在泡沫?佈局是否存在過度密集等不合理問題?

行業隱有泡沫?

便利店行業的蓬勃發展勢頭吸引各路資本入局。今年3月,西北連鎖便利企業西安每一天獲得春曉資本領投的2億元A輪融資;4月,見福便利獲得紅杉資本2.4億元融資,131便利店獲得春曉資本4000萬元天使輪融資;6月,武漢Today便利完成3億元B+輪融資……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湧入便利店行業的資本累計將近100億元。

與此同時,便利店行業的發展明顯加快。2017年起,便利蜂等新零售創新企業紛紛進入便利店領域,傳統便利店的佈局也明顯提速。如羅森宣佈到2025年在中國開出10000家門店;全家便利店公佈將在2024年實現10000家門店目標;全時去年宣佈要未來五年內投入百億資金,以多種便利店模式在全國五大區實現“落地100個城市”、“鋪設100萬個終端”的戰略目標;已經擁有超過10000多家門店的便利店龍頭美宜佳也在6月宣佈即將進駐上海、江蘇、浙江、貴州、海南等地,完成其在華中、華南、華北的市場佈局。

隨著各家企業快速擴張,便利店開始扎堆佈局。在上海不少繁華街區,距離不超過50米就會有一家便利店;在北京,各種便利店品牌也紛紛駐守在商務區,蘇州街上不到一站公交的距離,就分佈著近十家大大小小的便利店。

針對便利店高度密集佈局,便利蜂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密集開店是便利店常用的選址策略,如此能將管理成本、物流成本以及區域滲透密度做到最優水平。而便利店扎堆的問題,有可能是大家採用了相同的選址邏輯,也有可能是一些便利店採取了跟隨策略。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江明認為,跟其他業態相比,便利店的空間佈局經濟系數會更高一點,集中佈局正是便利店的一個特點,500米以內開出六七家便利店是正常現象。總體上看,目前國內便利店的佈局仍是合理的,局部地區有供過於求的現象,但在行業快速發展時期,也是正常的。

然而資金的大規模湧入和便利店品牌的猛烈擴張勢頭,還是引發了業內人士對便利店行業泡沫浮現的擔憂。對此,黃江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說明便利店行業有前途。斷言便利店行業存在投資泡沫並不準確,只能說一些便利店企業在資金的使用上確實存在失衡。現在便利店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在門店擴張上,動不動喊出五千、一萬的開店目標,但這個行業發展最需要的還是‘幕後’建設,比如供應鏈、冷鏈、互聯網平臺等,這才是最需要投入的環節。”

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則認為,便利店行業或存泡沫,根源在於企業創新不夠,模仿多,原創少,但隨著同業競爭的不斷洗禮,以優化帶動競爭力提升成為可能,泡沫風險會得到化解 。

洗牌期或加速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我國便利店行業雖然增長勢頭迅猛,但對標美國、日本等便利店業態高度成熟的國家,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廣發證券預測,未來6-8年內便利店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在10%左右,仍處於日本1990-2000年、臺灣1995-2005年的快速增長期。黃江明稱,按照國際發展水平,便利店發展到2000-3000人一個便利店是比較正常的,但目前中國是13000人左右一個便利店。考慮到中國的城鎮化水平不高,按10億城鎮居民算,便利店的飽和度也僅為6000-7000人左右一個便利店。

如果按此規律判斷,我國的便利店行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但需認識到的是,當下新興便利店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阻礙因素。黃江明分析稱,新興便利店目前存在來自內外兩方面的痛點:內部痛點主要是直營店為主,租金、人工成本壓力大;前期投入大,投資回報週期長;新零售複合型人才嚴重缺乏;商品和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不強;盈利模式上存在缺陷。外部的痛點主要是房租、人力等運營成本高啟、嚴苛的城市建設規劃新規、物流車輛許可證限制、缺少現代化的快餐食品產業鏈以及相關的新零售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

儘管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來看,便利店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但專家普遍認為便利店行業的“洗牌”期已經到來。郭增利認為,消費升級大勢將推動便利店發展,中國消費基數巨大,將有更大比例的份額被便利店消化。便利店市場肯定會迎來洗牌階段,強者恆強,超大規模便利店也有望形成。黃江明也認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體驗感較差,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供應鏈建設和技術實力薄弱的中小便利店可能淘汰出局。

在黃江明看來,本土化便利店既有實體的商品和服務優勢,又有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優勢,在未來會領導中國便利店的潮流。他認為,中國新興便利店要實現超越日系便利店企業,應當採取基於大數據的開店模式,通過特許加盟、區域集中、商圈多店鋪等模式進行連鎖擴張,此外,便利店企業必須進行盈利模式的徹底轉型,總部通過特許提成、直營收入、自有品牌、服務收入盈利,門店則賺取進銷差價和服務手續費。

郭增利認為,便利店創新前景廣闊,也會和眾多新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相結合,技術的使用不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增強便利性,還可以增進消費體驗,這與大零售發展趨勢也是吻合的。

“未來3-5年,便利店行業的整合、重構一定會成為趨勢,恆者恆強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全時集團COO楊波表示。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