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丹,从风车王国走出来的工业旅游小镇

风车、木鞋、被绿植环绕的小镇······荷兰赞丹,与阿姆斯特丹仅一河之隔,却散发着与大城市不同的独特魅力。如今,这座曾经的工业小镇成功转型为工业旅游小镇,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参观。

荷兰风车历史

荷兰全国四分之一国土在海平面以下,为了保证地面干燥,几百年前荷兰人就发明了风车,利用风车抽水排涝,方便又节省能源。除了排水,荷兰人还把风车的动力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如用于锯木厂、榨油厂、造纸厂和磨坊等。如今新式风车不但功能更强,而且成了一种景观。赞丹小镇桑斯安斯风车村里目前现有八座16-19世纪建成的古老风车,其中五座紧靠桑河而建,远远望去连成一排,与河边经典的荷兰式小屋相映成趣,成为桑斯安斯最具标志性的风景线。

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几乎所有风车的造型都独一无二,很难找到两座一模一样的。还在运作的五座风车,分别用于锯木、榨油、磨染料、磨芥末粉和排水。

赞丹,从风车王国走出来的工业旅游小镇

荷兰风车博物馆

桑斯安斯风车村是荷兰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它位于阿姆斯特丹城以北15公里,依赞河而建,是一座秀美的古老村庄,同时亦是荷兰风车的露天博物馆。有着“荷兰风车博物馆”之称的桑斯安斯风车村建于1574年,最初用来阻挡西班牙军队的进攻。1961年至1974年,许多原赞丹镇的老建筑被搬运到桑斯安斯进行重建,原有的工厂重开,其后许多新的建筑也相继出现。

木鞋制作

除了风车,木鞋也是荷兰的象征之一。

荷兰人穿木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地势低洼,穿木鞋可以起到防潮兼保暖的作用。在村庄的木鞋作坊内,还设有专人为游客展示传统木鞋的加工流程。木鞋师傅将一块木料放在刨木机上,很快就钻出一个适合脚掌的洞,然后熟练地磨光表面,很快,一双未经油漆的素木鞋就做成了。但后面还有好多道工序,通常要涂抹数次光油,才能防潮耐穿又美观。

赞丹,从风车王国走出来的工业旅游小镇

桑斯安斯博物馆

桑斯安斯博物馆于1998年建成,保存了桑斯安斯河畔的众多历史文化。博物馆在2009年扩建后还增加了Verkade体验馆,设有桶匠作坊、Jisper之家和织工之家三个参观点,用声光系统生动地展示着世界上最早工业区桑斯镇的风车排水和工业操作流程。

特色木结构民居

沿着村中河边小路前行,便可以看见一栋栋极具小镇风貌特色的民居傍河而立。小屋是木质结构,绿色和灰黑色的墙体配上橙红色或灰色的屋顶,外加高高耸立的烟囱,荷兰传统的田园风光便在大片的绿色草坪底板上勾勒而出……

绿色乐高小屋堆叠出城市地标,赞丹因特尔酒店

作为赞丹小城的门面担当,由设计师Wilfried van Winden设计的因特尔酒店是游客到访赞丹的首选打卡地。酒店兼具现代与传统特色,于2010年竣工。整个酒店由赞丹地区传统的标志性木制房屋堆叠组成,看起来就像是放大版的乐高模型,成为赞丹市区众所瞩目的焦点。

绿色是赞丹的标志色彩,在风车、厂房、住宅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于是建筑师用了四种不同彩度的绿色来铺满整座大酒店,并配以白色的屋檐和橘色的斜顶屋顶,将荷兰传统建筑样式进行线条与造型的简化后拼贴在一起,颇具视觉冲击力。 酒店建筑屋顶上的蓝色房子,被放在了转角处最显眼的位置。这唯一的蓝色小屋,缘于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对赞丹蓝屋描绘的作品。1871年,莫奈在赞丹地区居住了约半年,在那段时间里,他创作了该地区的25幅油画;而当他来到赞丹城中,面对满眼的绿屋,却画了一幅蓝房子。

酒店建筑边上的层层瀑布和错落天桥,把单一的小运河变成了多层次、有节奏的玩味空间,瀑布紧挨着酒店餐厅的玻璃窗,潺潺流水声也让这里充满自然情趣。

酒店落成开放后备受瞩目,同时也受到不少争议。有人觉得把小镇做成旅游乐园的形式太过火,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将传统工业小镇成功转型为现代化的工业旅游小镇造就了荷兰赞丹风车小镇的品牌影响力。让传统工业的历史文化影响力通过工业旅游的方式持续影响后人,传播于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