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总听到华为和格力,小时候的海尔干什么去了?

MYR00


现在每天听到的是华为和格力,海尔其实一直都在,我家用的洗衣机还依然是海尔的。只是面对互联网来临时海尔已经转型而已。

说到海尔不得不提一下海尔的张瑞敏,张瑞敏是和联想柳传志一个时代,齐名的企业家,张瑞敏是优秀的管理哲学家,海尔在面对互联网的时候,张瑞敏提出了“人人创客”,海尔把几万人的企业拆分成了几千个小微企业,做了一次巨大的变革,海尔变成了一个平台。创业平台,孵化平台。并且从这个平台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雷神笔记本、手持洗衣机、有住网”等等,这些都是从这个平台孵化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海尔的公司或者说海尔的项目。

都知道人有寿命,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寿命,连阿里的创世人马云都说希望阿里可以做到102年。而海尔为了更好的发展,做了创业平台“海创汇”就是为了发挥每个人的参与性、每个人的创业激情和聪明才智,目前已经发展了2000多家小微企业,也可以说这2000多家企业都是海尔的企业,未来海尔会成为一个创业投资公司或者说创业投资平台了,不得不佩服张瑞敏的前瞻力。

华为、格力也是优秀的公司,只是侧重点各不相同。华为的任正非先生带领华为做到了世界第一,很多领域华为的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格力同样也是中国的优秀公司,虽然家电领域格力也有很多核心技术,但是直到现在海尔的洗衣机、冰箱在我国的地位依然是不可撼动。

所以说海尔不是不在了,只是听说的少了,但是我们听到的很多产品或多或少都是海尔旗下的产品而已。


本质家装饰


小时候,晚上关上灯,我就对妈妈说,你看在那个角落里有两个小人在闹。吓的我妈,一晚上睡不着。

就这样,搬了一次家,可是我还是说,有二个小人在闹。

连续着搬了三次家,直到我长大了。

我妈有天问,你还记不记得你小时候经常说墙角有小人在闹。

我仔细一想,想起来了,原来那是印在我家冰箱上的海尔兄弟!

小时候的海尔可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海尔应该是最早进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海尔的空调冰箱随处可见,小时候也是经常听到海尔的传奇崛起什么的。海尔涉及的东西非常广,到现在我家里面还存有一部海尔手机。

海尔今些年显然不如格力,更不用说华为了,华为现如今的影响力已然成为中国的信息铭牌。

那海尔到底怎么回事了呢?

前几年在青岛住,海尔的工厂离住的地方也就几公里。经常路过见到海尔的工厂,那是真的大,但感觉不是很气派,比起格力华为的现代简约风格建筑差那么一点事。

听很多里面的工人说,海尔的管理作风偏向老旧,掌权的老一辈管理者的眼光不够时尚化。

确实,很多老企业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比如联想,老管理者的设计确实比现在落后不少。

经济时代的优胜劣汰,但也祝福海尔能重新振兴,让企业的新鲜血液们流淌无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说几句闲话,可能和这个问题本身关联性不强,但也有关系。

我家热水器就是某的,买的时候就是最便宜的,2014年买的。有次和朋友说起热水器,说了一句买啥也别买海某的。她们说,海某挺好啊,我家就是,说能保八年,到第八年,正好不行了。我本来是想说售后的,她们提到这,我就顺着谈这个问题来了。我说,是嘛,我家某的的,没告诉我能挺几年,现在十二年了,我希望他坏了,我再买一个,他就不坏。其实她们花的钱都比我多,这只是内胆不同,品牌高度不同所致,不足为论。这只能说明,不要迷信第一品牌。我买东西极少买第一品牌,因为我以前一直从事营销工作。除非你就想“装”,或是其他商家没有你喜欢的那款,否则第一品牌所付的广告费等费用太高。一般选择第二,第三品牌就可以。

说说售后吧,几乎所有厂家只能把售后服务,整体外包给当地的电器修理店,因为自己建的代价太大,管理不便。报酬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底薪类,所以基本上就是按件算,按具体情况算。对它们的管理太严,就难以执行。就拿热水器安装来说,都说免费,但收小件钱。一,收的比较高,这就是让顾客给售后服务部的工人开资。实际上就是变相欺骗消费者。哪个商家想从自己口袋里往外掏钱呢?二,不买它们小件,给安装的,漏水等不负责。然后可能是部分工人故意给你不好好安装。我碰见一起,海某的安装工。胶带都是逆时针缠的,螺丝一紧,胶带极易脱落。最可气的是软连接的螺丝,我用手居然就能带上两圈。连接处有个塑料方盒,盖住了,轻微渗水根本看不出来。第二天漏了。往厂家打电话,一样不负责。气的只能自己接。这就是我和朋友说为什么不能买海某的缘故。

再说史密啥,更霸道。自己安装,电器不保修。问保修几年,保修六年。现在一般热水器不用他保,也能用十年了。客户一听,只能让它们安装。一个热水器收取小件费160元左右,这要根据距离计算。我说这是留的相当近的情况。其实叫个男人就会安,小件成本就四十元左右。如果热融做的要求好看,自己没有工具,那你还是让它们宰你吧。不是不让人家赚钱,只是标准有点高。

我只经历过这三家,现在应该天下乌鸦一般黑了。

因为我是做装修了,自己懂些,也有工具。什么事就自己做了。

如果不会,只有俩种办法,找朋友或是就让人家赚这个钱吧。


装修在北方


装修第一套房子的时候,家里大电器除冰箱是美菱的,其余全是海尔的;从此开始入坑!

首先是也是最严重的空调:当时买了三台空调,只有主卧一台两年时间没有出故障;客卧空调装好没几天就夏天制热、冬天制冷;海尔的维修师傅都混熟了还是修不好,直到最后卖了房子那台空调还是带病状态;客厅柜机小问题,但也修了几次。

其次是灶具:燃气灶用了一年多就无法打火,维修师傅直接判了死刑——要么换一个,要么就将就用。同时抽烟烟机没有故障,但效果确实太普通了。

然后是滚筒洗衣机:刚开始还好,但后面越用噪音越大,维修师傅修了一次好了一点,但后面声音又大了。时间久了就麻木了,就没有再去修了。

唯一一直没有修过的就是电视了,三年多,过程中被我侄女拍来拍去也没任何故障。

实事求是的说,海尔的维修师傅素质真的好,每次随叫随到,而且每次来了都很客气,本来东西经常坏就很郁闷,但他们一直都客客气气的,再大的气都消了。但总体品控真的失望;后面就再也没买海尔的任何电器了。

也许我个人的遭遇,能代表海尔没落的原因吧!


快乐农民鲜货


想知道华为、格力为什么现在比海尔更活跃,我们就需要了解这三个企业的灵魂人物,究竟有什么特质

首先,华为的任正非是个低调却非常务实的人——华为的狼文化虽然现在深受诟病,当年却令所有对手胆寒。

格力则有着非常强大的执行力,这和董明珠说到做到的性格分不开。

而海尔的张瑞明曾经像诗人一样高谈阔论的同时,也一手让海尔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成为近乎一时无两的存在。

但是,等等。上面对这三个企业老总的描述,似乎只是说明了他们的共同点——能力强,勇于任事。

可是能干和能干是不一样的。任正非和董明珠领导下的华为和格力,虽然执行力都很强,但是他们专注的眼光更多是在当下。为什么华为手机后来居上,为什么格力电器销量那么高?就是因为这两个企业的注意力就关注在当下,再配合上自身强大的执行力罢了

但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华为手机没有先发制人呢,为什么格力的董明珠总是喜欢怼小米呢?因为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当下,所以对未来着力就少。

我们再观察一下海尔的张瑞敏,就会发现另一种风格:他在海尔提出的“名牌战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等理念,对海尔的实际发展有很好的效果。

这说明张瑞敏相比于前两位企业家,更像是个理念人

。所以在海尔出现危局的时候可以离开原有的思考维度去化解问题。

就拿海尔现在的“人单合一”来说,基本上是最新的互联网分布式思维最经典的体现。原来的海尔已经被分拆,取消了中层干部,变成一个大平台。所有人都在这个平台上自行组成新的事业单位,并直接利用风投资本刺激其中的优秀者。

可以说,海尔在制造业领域,竭尽全力地把最先进的理念结合到实际中。如果一切顺利,海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比其他对手,更多地跨入未来。

这是先发制人,但代价是效果要在未来展开。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海尔现在行不行?

看几个事实和几个数据:

事实1:海尔还是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说的是综合体量,包含白电 黑电 电脑 商用等一起。

海尔第一:2015年销售额1887亿,利润180亿。

美的第二,销售额1384亿,利润127亿;

格力第三,销售额977.45亿,利润125亿。

从利润可以看出各个公司的经营情况。格力是运营效率最好的。

事实2:海尔的核心优势是冰箱冷柜洗衣机产品,产品线广,质量好,服务好。

但是在最挣钱的单品上确实不如竞争对手。

A.空调王者格力。空调失去王者地位是海尔近十几年的最大败笔。传统大家电中,利润最高的是空调,早在十五到二十年前,海尔就是高端和国内品牌第一,但是现在海尔空调已经被格力空调远远甩开了。这里要为格力点赞,格力的空调和技术确实非常过硬。

B.小家电王者美的。小家电从来没被海尔重视过(或者说,从来没做起来。),所以美的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小家电的综合利润高达60%-80%,这里指出厂价。

美的通过大量的小家电深入到千家万户,比海尔更快的建立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口碑,同时通过高利润产品,如空调,和并购其他大家电品牌,快速(05年-15年 十年内)形成了可以跟海尔抗衡的巨无霸体量。

C.彩电。家电行业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就属彩电,从九十年代初就开起了各种价格战,一直有几个巨头混战,海尔一直是在二线战场上擦边竞争。现在TCL也借助彩电和面板的综合销量,跻身千亿俱乐部。

说了半天,海尔到底行不行呢?

海尔冰箱洗衣机取代了部分日本 韩国产品,卖到了世界各地,这是值得骄傲的。瘦死骆驼比马大,短期内还是很厉害的。

但是海尔本身的问题很多,如果没办法改变,下降的趋势会无法遏制。

1.大公司病严重,官僚化,公司凝聚力不强。海尔04年销售额就已经过千亿,但是十二年过去了 当年的小兵都已经达到了千亿,海尔还是千亿,这十几年的发展太慢了。

2.销售模式落后,过分依赖大渠道,过去是国美苏宁,现在是电商。自己的经销商战斗力不强,远不如格力,也不如美的。

至于海尔和华为,没有可比性。

海尔是一头牛,华为是一只狮子。牛可以吃全天下的草,但是狮子是可以占领全天下的草原的。

笔者是前海尔员工,对海尔相对了解,对家电行业研究超过十年,现在是智能硬件和消费品的连续创业者。


尼古拉斯小咖


海尔头条君真诚的为你做回答。

海尔现在发展的很好,您很少听到海尔的声音,是因为海尔很少在媒体上花高额的费用去做广告和节目冠名。而是在“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的引领下,最大程度的考虑用户的切身利益,更好的用户体验。

这几年海尔一直在“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下不断创新和探索。

从海尔角度来讲,一是管理模式,二是制造模式。管理模式,我们提出“人单合一”。“人单合一”,人是员工,单是什么?不是订单,而是用户需求。把员工和用户需求结合到一起。

海尔这样做之后,2005年9月20号提出来,到今天已经探索了12年,这其中也有很多曲折。我们曾经把整个集团一万多名中层管理者取消掉,没有中层管理,没有职能部门,把整个集团变成一个创业的平台。每个人在上面只要有好的主意都可以创业。变成了多少?变成上千个创业团队、小微团队。现在至少有二百多个已经有风投进入。

至于"人单合一”模式引领给海尔带来了什么,海尔发展的怎么样,您看一眼海尔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就一目了然

海尔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人单合一”说到底就是人性的本真,“人单合一”就是把人当做目的,把人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海尔


海尔转战国外市场去了,海尔等一批老牌的一线传统产业靠质量说话,很少选择在媒体上发声。

但是这批老牌企业仍然在发展中,在新式科技的冲击下,也在与时俱进发展更好的产品。

似乎过时的这些国货,将要如何崛起?

在我幼年时,我家的冰箱上贴着大大的“海尔兄弟”的贴画;曾经玩的电脑都是联想的,我的第一部手机也是联想的。

曾几何时,海尔联想这些基本成立或发展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第一批迅速崛起的非国有企业们,一直是业内的“大佬”;而如今,随着新生的互联网企业的冲击,这些国内第一批名企好像从消费者的视野里消失了。

那么,这样一批有着丰厚的产业经验的企业有能否重新回归巅峰呢?

1、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

拿联想来当例子说明,联想的电脑在国产机里成绩一直非常可喜;

联想也曾经进军过手机行业,收购了摩托罗拉,推出了一些手机,质量都是杠杠的没话说,但是好像都收益平平。

而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可能更加侧重系统和云端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型的企业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用各种低价的软件收去了较大的收益。

而随着人们对于智能化的不断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的不断提升的需求空间,以海尔为首的家电产业也到了转型的时期了。

2、人工智能对于传统行业发展的影响

借用海尔副总裁赵峰博士的话“科技创新带来的革命是非常巨大的”,他提到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生产力,“在现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重要的生产力是人工智能技术,而生产资料就是数据。”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对于智能化的要求更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家电只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于家电有了更多的要求:拿冰箱来说,人们可能会希望冰箱可以提供一些美食搭配,并可以直接计算出这一餐的卡路里的摄入等等这些资料,完美的解决现代人对于健康的追求等等。

到了AI时代,传统时代的以质量取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人性化的智能化的服务,实现产品之间的互通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体验。

总体来说,随着AI技术的发展,传统家电行业只能选择适应时代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智能化产品和更加人性化的用户体验,如此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重回巅峰。

以上言论均代表个人看法~

如果你认为答主说的有道理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


懂财帝


作为在深圳生活了十多年的山东人,我来谈一下海尔吧。十多年前,海尔和海信等青岛品牌可以对抗整个珠三角,那几年也是山东最辉煌的时期。后来互联网时代兴起,南方经济突飞猛进,格力和美的崛起,特别是国内市场,格力占有率逐年提高。虽然海尔和海信也在进步,但风头还是被格力和华为抢尽。很明显,南方经济更灵活,管理也比较市场化,格力和华为的高管也都是高额年薪,海尔相对还是比较守旧。再说产品,互联网时代,海尔放弃了手机,这个也比较无奈,可以理解,但不能放弃互联网,小米乐视是互联网时代的代表,格力也是借助董明珠的网红经济,海尔海信的新品也不少,但都没有像样的发布会。而面对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海尔显然是注意到了,但没有抓住重点。比如说海尔魔镜,产品本身不错,但实用性不强。可以和智慧门锁结合起来,开发一个核心显示终端,即可以监控门外陌生人,又可以和手机互通,显示当天备忘事物,包括天气,记事本等。另外还有家庭厨卫家电,很明显,集成灶和水槽洗碗机是未来趋势,但海尔并没有介入。扯的远一点,整个北方经济如果不能借鉴南方的创新机制,未来会差距越来越大,东北经济就是前车之鉴。希望海尔海信能抓住物联网时代这个机会,重新夺回霸主地位


杨大大140112


海尔没有消失,只是和华为、格力玩的招式不一样,已经变成另外一种公司形态。

我们知道华为、格力,是通过他们的产品的品牌。这两个品牌目前都发展得不错,各个地方打广告,媒体经常曝光,还经常打打嘴炮,弄“绯闻”,蹭热度。

海尔的头头,张瑞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好几年前,他提出企业要“去中层”,其思想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公司还可以这样玩。大家可以搜搜“海尔张瑞敏:去掉万名中层”,“张瑞敏回应海尔裁员一万中层:一点不算多,不裁员就会死”等文章。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张瑞敏从那个时候开始,已经想清楚了很多事情,在海尔搞这样的战略转型。“去中层”是其中一个行动,最终要实现“去海尔化”,“生态化”

这种思想是张瑞敏很早之前就有,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有一次在内部会议上,张瑞敏说大家要忘掉海尔,才能够成为生态。现在我在悟空问答中,看到

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小时候的海尔干什么去了?那说明张瑞敏的战略目标达到了。

要生态化,那就不只是海尔这个品牌,而是要让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和资源都整合到一块。海尔就从之前的命令式、层级分明、肥大的中层,变成自下而上,自我生长。

海尔已经变成一个孵化的平台,也已经孵化很多的企业、产品和品牌。海尔就像拥有一个巨大公园的园丁,孵化各种生命力强的生物,然后将这些生物散播到公园外,让它们野蛮生长,攻城略地。

在今天,这个战略的成绩斐然。我已经看到,很多好品牌都是由海尔孵化出来的:雷神笔记本、卡萨帝等等,每个品牌都有强大竞争力。

其实不光是海尔,小米公司也类似。小米左手有自己的强势品牌,右手在建立生态圈,可谓是两手都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