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鲊一般人尝不到的美味

原文:[肉鲊]:肉鲊,惟吾杭有之,以干肉皮煮熟,刮去油,铇为薄片,暴燥,久藏不坏,用时以凉开水侵软,盐花、麻油、芝麻拌食颇有风味。

淸 袁枚 夏曾傅《随园食单补证》特牲单

肉鲊一般人尝不到的美味

鲊是一古老的菜,查词典有二种解释,1、是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汉书》:“昭帝时,钓得蛟,长三丈,帝曰:此鱼鳝之类。命大官(御厨)为鲊,骨肉青紫,食之甚美。”蛟,指鲨一类的大鱼。“江南人好作盘游饭,鲊脯脍炙,无有不埋在饭中”。如:肥鲊(大而厚实的咸鱼);鲊脯(盐腌的鱼干);鲊酱(鲊醢。鱼酱);鲊羹(用腌鱼做的汤)。2、泛指盐腌食品,如:鲊瓮(盐腌食品用的陶瓮);鲊菜(盐的鱼肉蔬菜) 。以鱼加盐等调料腌渍之,使久藏不坏,古代称为“鲊”。本为古人防止鲜鱼变质,加以处理的一种方法。糟鱼,腌肉也可称为“鲊”。

肉鲊一般人尝不到的美味

鲊最早是腌鱼。《说文.鱼部》:“鲊,藏鱼也。”古人如何制鲊,读一下《齐民要术》便知:鲤鱼切片,撒盐,压去水,摊瓮中,加饭(已拌有茱萸、桔皮与酒)于其上,一层鱼,一层饭,以箬封口。后来发展到什么都鲊。如野猪鲊、黄雀鲊、荷叶鲊,北宋《梦粱录》中就有鲜鹅鲊、大鱼鲊与寸金鲊等。《武林旧事·市食》:“淡盐虀,鮓菜,醋姜。到了清代《食宪鸿秘》中有笋鲊、鸡鲊与柳叶鲊等,后来用作鲊的原料越来越广,飞禽走兽皆可,到如今,辣椒、扁豆、茄子等蔬菜都可做成鲊了。所以作为鲊的原料很广。制鲊时压榨很重要,不论石压或扭压(放布内绞扭),都为了去水分并入味,“鲊”便因此种特点而命名。“鲊”与“脯”相似,都要去水分,便于贮藏。脯,偏重牲畜之肉,多为晒干,鲊偏重于鱼,多为压干。

肉鲊一般人尝不到的美味

宋代羊肉制的旋鲊,是宫廷名菜。赵匡胤刚建国,江南吴越王巴巴来朝见,老赵耍笼络手段,显示同志+兄弟的关系,叫御厨搞一桌南方菜招待。御厨仓促受命,手忙脚乱,用羊肉快速制成了肉酱。制鲊,本来要用坛坛罐罐密封几个月的,御厨一忽儿工夫弄成了,所以叫“旋(顷刻、随即)鲊”。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歪打正着,名菜常常是这么炼成的。这事见于《铁围山丛谈》卷六。

肉鲊一般人尝不到的美味

鱼鲊还意思深厚,在云南龙云家祠正殿的前檐,曾悬有蒋介石亲笔书写的一块匾,名为“封鲊丸熊”匾,这四个字有什么含义,先说“封鲊”。鲊,古时把鱼储藏起来作为食品叫鲊。封鲊,就是把鱼封起来。此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陶公指陶侃,东晋庐江浔阳人,是陶渊明的曾祖,官至郡守。陶母湛氏,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母。此段白话释文是,陶侃年轻时作掌管渔业的官,有一回,陶侃派人把腌鱼用罐子装着送给他母亲,他母亲把腌鱼封好后退给使者,并写了封信指责陶侃说:“你作官,把公家的东西给我,这样不但对我不好,反而更让我担心了。”此典是讲陶侃之母湛氏谆谆教导,注意培养儿子廉洁奉公的良好品质,湛氏也因此而成为古代教育孩子的贤媛而名扬天下。再说“丸熊”。熊者,熊胆也。丸熊即以熊胆制成丸药。《新唐书·柳公绰传》:“母韩,即皋女出。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仲郢即柳仲郢,唐人,其事亲以孝闻天下,官至刑部尚书。此典即著名的丸熊教子,指唐柳仲郢幼年嗜学,其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仲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后常与宋欧阳修之母郑氏画荻教子读书并称,即所谓“画荻丸熊”。俗话说,丸熊助苦,封鲊资廉。龙云是一大孝子,龙云之母龙太夫人是教子有方之媛。龙云身为云南省主席,乃名震西南的一方诸侯,龙太夫人1922年亡故,龙氏家祠修建之时龙太夫人已故十年多,但值龙氏家祠修竣之际,蒋介石写“封鲊丸熊”之匾,把龙云之母比作古代的湛氏韩氏,把龙云比作有为之孝子来加以褒赞,自有笼络之心,也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肉鲊一般人尝不到的美味

说完鱼鲊说肉鲊,注意不能反看念成鲊肉。念反了就是另外一种美食,鲊肉学名“鲊粑肉”,在饭店的菜谱里叫做米粉肉。其实鲊肉做起来并不难,和做鲊辣椒类似,将大米炒至金黄,磨成粉,拌以八角茴香之类的香料,再将鲜肉裹入,拌匀,封坛几月,便可食。生食可以,蒸熟了吃也可以。鲊肉一般大若巴掌,很雄壮很威武的样子。放在盛满饭的碗中,足以将碗盖住。鲊肉一般在插秧时节吃,后来便成了习俗,杀了年猪后,将肉鲊在盖钵坛里,留与插秧时节吃。后发展到各种肉类或水鲜等食材拌上作料腌制后,再裹上鲊面蒸熟。常见的有鲊五花肉、鲊排骨、鲊泥鳅、鲊虾子、鲊田螺等,美好的故事几乎跟鲊肉一样失传,似乎总是这样。如今是否还有鲊呢?当然还有,在盐城有一种酱菜叫茄子鲊:茄子切成小拇指样细长条,晾晒数天,使水分蒸发,之后入笼蒸,猛火。把淘过的大米炒香,同时放少量八角、草果、茴香籽等,炒后磨成粉。晾透的茄条与米面加红辣椒丝、盐、酒、红糖拌匀揉透,装罐。


肉鲊一般人尝不到的美味

现按食谱制做随园菜肉鲊。《随园食单补证》[肉鲊]云:肉鲊,惟吾杭有之这很也正常两宋是鲊盛行的时代,而南宋的都城临安,即为今日杭州,宋代《吴氏中馈录》所记肉鲊:“生烧猪羊腿,精批作片,以刀背匀捶三两次,切作块子。沸汤随漉出,用布内扭干。每斤入好醋一盏,盐四钱,椒油、草果、砂仁各少许,供馔亦珍美”。其制法与随园肉鲊完全不同,随园肉鲊是

以肉皮煮熟,刮去油,用刀铇为薄片,然后暴晒干燥,这样可久藏不坏,食用时以凉开水浸透泡软,用盐花、麻油、芝麻拌食,制怯法新颖,颇有风味,此法颇似北京砂锅居的拌皮鲊,也叫拌皮丝,是沙锅全席中的一道凉菜,要选用煮白肉猪通脊上的皮才的,去掉油脂,放墩子下圧平,然后改成跑,就是段,肉皮平片四五刀,顶刀切丝如缝衣针粗细,加上葱丝、佐料拌均,吃在嘴里筋斗爽脆,晶莹剔透,如不告诉你是肉皮所制,您还真吃不出是何物所为,此菜是我七四年参加工作始在小吃店,后至奎元馆,此菜太麻烦,只见过店中掌灶的关长河老师傅做过一次,关师傅是砂锅居的徒弟,深得砂锅居之真传,砂锅居始于清乾隆六年,以烧、燎、白煮的手法,制作的砂锅菜,因全部菜肴皆取材于一头猪,因此谓之全猪席。在砂锅居的菜肴中有 “64烧碟”的说法。“碟”,按行业内人的说法,7寸(23厘米)以下的盘子为碟。砂锅居的厨师们把猪的内脏诸如心、肝、肺及猪头、猪蹄等部位精心加工后,以油炸、烧的技法致熟盛入碟子内称为“烧碟”,一共可以做64样。“64烧碟”也叫“砂锅全桌”,拌皮丝为其中一菜,此菜或许来自大内,乾隆一生六下江南,多次到过杭州,或许把杭州肉鲊带回北京,继而又从宫内流入市井,这事也不好说。

肉鲊一般人尝不到的美味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