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原文:[杨中丞豆腐]:

用嫩豆腐煮去豆气,入鸡汤,同鳆鱼片滚数刻,加糟油、香蕈起锅。鸡汁须浓,鱼片要薄。

淸 袁枚《随园食单》杂素单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袁枚在官场打磨七年之后,正值如日中天,却以壮年辞仕,归隐随园之中,诗酒风流度过快意的四十余年。袁枚虽己下野,但与当任官僚阶层交往密切,大至总督巡抚,小至地方学官,他们大多都曾在江苏一带任官,都是袁枚应酬吃喝的对象。《随园食单》中经常投提到中承、待郎、太守等字样,今聊聊杨中丞豆腐。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首先中承是仕么官呢?全称叫御史中丞,由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此后历代相沿不改,唯官名时有变动。唐朝、五代、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唯大夫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明朝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此官遂废。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清朝,督抚常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时以为副都御史可比前代御史中丞,故称督抚为中丞。中丞成了明清时代封疆大吏(巡抚)用的称谓。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一类。譬如某省X书记,放明清就叫X中丞。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杨中承何许人?他就是曾任两江总督的杨魁,袁枚有诗云:“记否当年聚白门,两家灯火话黄昏。一餐不作常宾待,万事都从绝顶论。”下并附一行小字“公精厨馔,他客不得与”,诗中白门即南京,两江总督的公署也是位于南京,一餐不作常宾待则抬杨杨魁中丞家宴。并不是每个客人都能与杨魁一起品嗜肴馔,而是要身份品味相近的人才能有此机会。杨魁承祖荫,由监生捐通判,其祖父曾当过巡抚又为光禄寺少卿,家道殷实不知是否对杨家的饮食品味有所影响?而袁枚从杨魁处得到的食谱也不少。《随园食单》提到“杨中丞”而不提名讳,是表现与总督杨魁的熟悉和尊敬。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食单载中丞豆腐,用嫩豆腐煮先去豆气,入鸡汤,同鳆鱼片滚,鳆鱼即鲍鱼,鲍古称鳆、又称镜面鱼、明目鱼、石决明肉、千光里、九孔螺,俗称耳片趴窝、海耳九孔。鲍鱼其实不是鱼,也不是螺,是贝类。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只有大鲍鱼才配得上叫鲍鱼。鲍鱼入馔历史悠久,自古就是美味,明清时被列八珍之一,鲍鱼在中国饮食历史上地位不一般,如今位例“鲍、参、翅、肚”四大海味中魁首的地位,是高档宴席中的“头菜”,传统的鲍鱼名菜食材多用干鲍,干鲍之长在于绵和香,而鲜鲍则胜在嫩、细、脆。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杨中承府家厨则将鲜鲍鱼起肉切片,把嫩豆腐改刀煮去豆腥气后,一同放入鸡汤,加入太仓糟油同鳆鱼片、香蕈片滚煮起锅,豆腐辅佐鲍鱼香蕈,借助鸡汤之味,使之味道醇厚,香气芬芳,做此菜汤汁须多,鸡汁须浓,鱼片要薄,制法为溜,但所用糟油非现糟溜鱼片之糟汁,乃江苏太仓糟油。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云:“糟油出太仓,愈陈愈佳。”太仓糟油始创于清乾隆年间,开酱园、酿酒的商人李梧江、偶发奇想他在酒浆中加上丁香、月桂、玉果、茴香、玉竹、香菇、白芷、陈皮、甘草、花椒、麦曲、盐等二十多种辅料封缸一年而成,拿出让亲友品尝,色味俱佳,大家齐声称赞,拍案叫绝。李某也喜出望外,并定名为糟油。糟油最早做为特产在江浙一带民间流行,嘉庆二十一年正式酿制发售,渐传至四方,成为官礼。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太仓县有一个名叫钱调甫的人,他在河南当巡抚。有一年,钱巡抚回乡省亲,见糟油味道香美,为了巴结上司,回去时便带了一些,他送给李鸿章不少糟油,李鸿章中堂见此品稀罕,又献给了慈禧太后。有一天,慈禧正生气,胃口不佳。忽然想到了李鸿章送来的东西,便让人往几盘冷莱上浇了点。尝了尝,竟大提鲜味,大开胃口。她立刻眉开眼笑,派人去问李鸿章此品出自何处。李鸿章见太后爱吃,就派专人到太仓县定购。因慈禧太后爱吃糟油,常派人来太仓采购,故太仓老意诚糟油店中曾有一块“进呈糟油”的金字招牌。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糟油为江苏太仓特产,《太仓州志》“色味俱胜,他邑所无。”太仓糟油之所以色美味佳,关键在于有陈年糟油底子兑入新产品,否则,再下功夫也不能保证质量。所以,多年来,这陈年糟油底子就成了糟油的命根子。在几次动乱中,店家不惜代价地保存糟油底子,使太仓糟油能一直流传下来。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了万国博览会,许多人品尝了太仓糟油之后,大出意外,于是,太仓糟油获得特等大奖,荣获金质奖章。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现制做随园菜杨中承豆腐:嫩豆腐去老边切长方片,活鲍鱼起肉切片,水发冬菇切片。锅中放水加少量盐,沸后放入豆腐烫去豆腥味侍用。炒锅上火,放鸡汤,将豆腐沥干水,放入锅内,加入鲍鱼片、冬菇片、盐,糖,煮至豆腐浮起后,放入糟油,用水淀粉勾薄芡,起锅装入碗中。此菜糟香耐香、香气芬芳。

官家名菜,中丞豆腐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

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