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粵語的人也是漢人,為什麼粵語和普通話相差那麼遠?

用戶3265220823148


首先,你要搞清楚什麼叫普通話。普通話英文叫做Mandarin,直譯過來就是滿洲大人說的話。講通古斯語言的滿人得了天下,也嘗試說當時的漢語(肯定不是現在的普通話發音)但是通古斯語言背景學另一種漢語官話(極有可能是南京一帶官話)就成了現在普通話的發音。主要流行於北京及直隸一帶。而真正老北京的方言跟普通話差別是很大的。西方傳教士肯定很早發現這類問題,既然定義為滿大人,說明當時他們碰到的其他中國人不是這麼說話的。

普通話分四聲半,而粵語則是六聲,閩南話有八音。粵語及閩南話有促音、入聲這些分類,但是普通話基本上沒有,其實我也搞不懂促音是什麼東西,不過比如我們看周潤發的粵語拼音寫法就是Chow Win Fat,Chow和Win好理解不過就是Zhou和Run在粵語發音中的變聲罷了,但是Fat多了一個t,估計就是促音吧?而我雖然不是老廣,但理解這個t應該可以承上啟下,如果下一個音是元音可以用t去帶這個元音對吧?請真正的粵語人士解釋一下。

廣東廣西一帶原住民叫百越,後來被秦始皇打到更遠的地方就是中南半島,海南原住民黎族估計也是分支,黎族的話廣東人也不一定聽得懂。臺灣高山族也如此,但是一個馬來西亞人或者印尼人就能基本上用本民族語言跟高山族同胞交流。這個事兒我印象中看原來動力火車的綜藝節目有講過。所以廣東話應該是古時候中原漢族口音,比如來自秦漢時期的關中地區,而閩南話正式名字叫河洛話,那就是宋代從河南一帶傳到福建臺灣的,而客家話更接近隋唐時期中原的發音。而為什麼現在中原一帶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方言是現在這個味呢?我在想肯定是民族融合的結果。我們歷史書都是說唐宋元明清,其實對於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來說他們的歷史則是唐遼金元明清。這麼多契丹人、女真人、西夏人、鮮卑人、氐族、羌族、羯族等跟北方漢人通婚交流,就形成今天這個樣子了。北方估計也就是天津話來自南方的鳳陽地區,畢竟天津衛就是朱元璋老家帶過去拱衛京師的地方。

差別大也好理解,中國的面積是兩倍於歐洲(除掉俄羅斯歐洲部分)那麼看看只有半個中國大小的歐洲有多少國家多少語言?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這些就如廣東話海南話廣西話雖然有區別,相互間不需要翻譯還是能溝通的,但是西班牙和挪威,大概距離就是廣東到東北,如果不通過翻譯肯定是不能溝通的。要知道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統一的是文字,並沒有統一口音啊!說明什麼?說明秦始皇之前中國各地還有不同的文字。那假如秦始皇沒有統一文字的話,那麼各地的方言還配有各自的文字,那不是語言是什麼?

一般一個語言的使用半徑也就幾百公里吧(國家官方語言除外),東南亞一個島上都有好多語言,而除了民族融合和征服兩種路徑以外,統一語言真的很難的,中國各種方言相比較,假設我自己什麼語音都沒聽過,完全是外星人來聽,那我個人覺得河南話山東話好聽,沒有很多難發的音,莆田話好多吸氣乾咳的聲音我最難接受,我的家鄉話四川重慶的方言太低沉平聲了,缺少穿透力,如果自己說話從顱腔傳到耳朵是很難聽清楚於是不得不加大聲音,這也是為什麼西南地區聲音偏大,因為自己說話很難聽清楚音頻,而吳儂軟語則是調子比較豐富,不需要很大聲自己就能聽到因此可以小聲說話。


邱大福MichaelQ


首先是粵語的成因。去年十一月,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在封開縣組織召開“粵語探源”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以豐富的語音史料證明:封開話完整地保存著我國兩漢時期的中原古雅言濁音糸統,是粵語的發源地。

我們打開地圖就可發現:廣東的封開縣與廣西的梧州市幾乎是連在一起的。確實,古時候兩地在一起,只是清代才分開。據曾昭旋《嶺南史地與風俗》介紹,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62年),楚子熊伐揚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楚人統治嶺南後,先後建設了番禺和五羊城(廣州),使番禺成為全國九大都會之一。公元前389年春,楚悼王派令尹吳起“南收揚越”,在梧州封開設置“蒼梧郡”,下設嶺南六縣,並將楚國都城裡大批王公子孫遣送充邊。就這樣,帶著中原雅言的楚人與當地揚越人融合成一種新的語言一一北話。因為蒼梧郡是權力機構,北話很快在嶺南流傳開來,成為嶺南官話。楚國滅亡後,人們將北話改稱白話,以示追隨秦朝。

其次是粵語的“頑固性”。如果從楚蒼梧郡設置算起,粵語已有2416年,是世界最古老語言之一。同時,有超過一億多人仍在說講粵語。所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保留語言。

從語言結構來看,粵語與普通話最大的差別在於濁塞音。有條件的讀者可找一本《切韻》看看。《切韻》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音韻學著作,成書於隋朝初年。所記錄的是南朝時期讀書人的音糸,也是晚期雅言音糸。這音糸中有一套濁塞音聲母,被認為是七聲發音或八聲發音,比現在的普通話四聲發音無疑豐富精細很多。


嚴家慶


普通話就是東北胡話,滿清人拿來當作官話,三百多年前帶來北平,河北一帶。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就是指東北胡話,解放後咱們大漢子民競然拿來當作官方語言,大漢文明都沒法傳承了。真應驗了古代諺語”漢人盡作胡人語”了。廣東遠北方,承傳了大漢文明與語言。


SmartIO思麥爾樓宇自控李平中


的確差別好大,連最簡單的日常用語都不同!我舉幾個例子,希望可以幫你對粵語瞭解多些。

1 行路(走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李白《行路難》

2 食飯(吃飯)

子曰:色食性也。

3朝早(早上)

子曰:朝聞道,夕可死。

同理,一朝一夕,朝朝暮暮等詞語就不多舉了

3 朝食/食朝(吃早飯)

《詩·陳風·株林》:“乘我乘駒,朝食於 株 。”

《從軍行》:“朝食不免冑,夕息常負戈。”

《縣齋有懷》:“朝食不盈腸,冬衣才掩骼。”

4 晚食/食晚(吃晚餐)

《述僧中食論》:“故推此晚食,並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虛無事。”

《戰國策·齊策四》:“ 斶 ( 顏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

《寄吳氏女子》“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車軿。”

5 飲酒(喝酒)

《國語·晉語一》:“[史蘇]飲酒出。”

《順宗實錄五》:“天下吏人……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

《東周列國志》:“王遷回宮,無計可施,惟飲酒取樂而已。”

6 斟酒(倒酒)

《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

7酒樽(酒瓶)

《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念奴嬌》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8 飲水(喝水)

《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孫希旦 集解:“飲有漿醴之屬,今但飲水而已,飲之貧也。”

《復志賦》:“固餘異於牛馬兮,寧止乎飲水而求芻?”

《西清筆記·紀名跡》:“其詩有‘人到心閒飲水甜’之句,餘甚愛之。”

《晉書·良吏傳·鄧攸》:“攸 載米之郡,俸祿無所受,唯飲 吳 水而已。”

《贈裴南部》:“塵滿 萊蕪 甑,堂橫 單父 琴。人皆知飲水,公輩不偷金。”

9走(跑),走佬(跑路)

《韓非子·五蠹》夸父與日逐走。

10 幾多(多少)

《代贈》詩之二:“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警世通言·範鰍兒雙鏡重圓》:“兵火之際,東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幾多骨肉!”

11今朝(今天早上/代指今日)

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

12 話(講)例:你大佬話(你大哥說)

蘇軾: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13 望(看)

李白:舉頭望明月。

14 睇(看)

既含睇兮又宜笑。――《楚辭·山鬼》

15 游水(游泳)

《管子·輕重甲》:“齊民之遊水,不避吳越。”

《蘭香神女廟》:“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鬻搿!

16蒞(來)例:幾時得閒蒞我屋企耍?(什麼時候有空來我家玩?)

《老子》吾子將蒞之。

17 落(下)

李白:疑是銀河落九天。

18借問(請問)例:阿叔,借問聲XX路點去?(叔叔,請問一下XX路怎麼走?)

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

19 得閑(有空)

韓愈 :“得閒無所作,貴欲辭視聽。”

黃庭堅:都城誰是得閒人?

20 後生仔(年輕人)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21 陰鷙(陰險奸詐),今粵人常誤寫為“陰質”

《資治通鑑·漢宣帝神爵四年》:“ 嚴延年 為治陰鷙酷烈。”

《明史·許譽卿傳》:“吏部尚書 王永光 素附璫,讎東林,尤陰鷙。”

22 卒之(終於/最後)例:卒之得徂(咗)(終於成功了。)

《垓下之戰》“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3 打邊爐/打甂爐(吃火鍋)

《廣東通志》:“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

傾偈/謦欬(聊天)

24 謦欬(聊天),食粵人常寫作“傾偈”

《莊子.徐無鬼》“昆弟親戚之謦欬。”

25 抵(值)抵唔抵(值不值)

杜甫:家書扺萬金。

得閒再舉多尐例子畀你等睇睇至好


南粵後生


你不是傻嗎?上海話,蘇州話、長沙話、寧波話、潮汕話等等是不是漢語?和粵語差距遠不遠?你能都聽懂?

士多、打的、卑滴菲士、士多碑梨肯定不是古漢語,但一定是粵語!我知道,用粵照讀語文課本,會普通話的大多數人還是基本能聽懂的,但是用寧波話、長沙話年語文課本,除非當地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在說什麼。

好好看看,從古至清代的史料記載、文學作品,有哪一篇是用粵語的?客家話、潮汕人在嶺南這麼久,為什麼和廣州話不一樣?在當地不應該同化嗎?廣州人為什麼不學客家話?其實語言隨著環境、經濟、交流等等一直在變化,現在的各地語言,和2000年前完全不通的,現在的廣州花也只是現在的廣州話,而不是當年移民帶來的語言了。早就和當年的越人、歷代的移民不斷的互相融合形成的語言,甚至連部分英語發音也融進來。有什麼奇怪的呢?上海不過才150年的歷史,就形成了獨特的上海話。


先秦百家


這個問題問的不夠清楚,粵是指廣東,廣東指粵,粵語有幾種,一、廣東客家話,二、潮汕學老話,三、湛江話,四、石岐話,五、軍話,六、豬三角白話。等。

你問的普通話和廣東話的客家話,肯定普通話和廣東客家話是沒得比的,客家話歷來就有的,在中國已用幾千年的歷史了。普通話叫客家話應該要叫爺爺。但是白話叫客家話要叫祖宗話,因為白話是客家話的分支,在廣東客家語言地河源市龍川縣就有趙佗時區的事蹟可查的,所以廣東客家話在廣東都二千多年了。還有廣東韶關南雄港客家語言地,在這個地方年年都有白話豬回來拜祖,有香港的,有湛江的,有廣州的,有佛山的,等等,所以廣東客家話確實沒有其它語言可以代替的,在廣東人的口號就是客第一,第一客,客天下,天下客。這些所有廣東人都知道的,不知道的一定是豬來的。

普通話在全國是可以用,但在廣東人的老人家是聽不懂的,廣東老人家只能聽廣東客家話的,聽不出的一定不是人。在廣東人使用客家話達到了百份之九十,這個是廣東人都明白,清楚的。除了狗、豬、雞、鴨、鵝不會講,其他人是少不了的。

涯最愛的就係客家話。


皇帝保佑吳氏


秦漢唐宋明講的漢語你可能一句都聽不懂。語言是會變得,中國人幾千年的認同感是漢字,不管哪裡人講什麼方言,他都是用漢字的。漢字是中國人的紐帶




臨兮高歌


粵語才是漢族人的古官話,很多古詩用粵語念才能體現韻律。普通話是民國初期,粵語以一票惜敗。由此以北方語系作為國語,語系中有太多滿族元素,屬於雜種。但是,因為漢族亡國多年,有這樣的情況也是無奈之舉。


慧勇雙全


我想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懂粵語的人,其實普通話跟粵語是非常接近的,不管是粵語的用詞還是粵語的很多發音啊,普通話跟粵沾都是古漢語發展出來的,所以他們是非常接近的,因此他們都可以用用漢字表達出來。某些意義來說,普通話和粵語都是漢語語言其中的一類而已。所以千萬不要誇大粵語和普通話的區別很大。只是自己,不會不瞭解也沒去學習而已。


我的兄弟叫老崔


誰說相差遠了,俺只會說官話普通話,去香港旅遊半天就精通粵語了…交流沒有任何問題!俺見到很多打工的個個都會四五種語言的…像什麼壯語、客語、粵語、閩南語、湘語、平話、桂柳話…可俺偏偏能聽懂粵語,就足以說明了粵語就是普通話…建議教育局向全國推廣,只要會普通話半天就可以學會了!比推廣普通話要簡單粗暴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