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皇帝如果說的是東北話,而大臣們來自五湖四海,能聽懂彼此的方言嗎?古代有“普通話”嗎?

FCG馮春光


我來解釋一下古漢語吧,後面有時間再詳細回答作者的問題。

中國朝代更迭也是世界罕見的多,歷朝歷代也經歷了語言演變,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有著很大的不同。古漢語它是漢族祖先及其後代在古代的語言。一般人心目中的古代漢語面貌在語音上為唐詩宋詞等韻文,文字上體現為王羲之、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等人的書法作品,詞彙和語法則為先秦到明末清初的文言文。

一直到現在,學術界還沒有對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定下公認明顯的劃分界線。世界上普遍學者都認為一般以“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為分水嶺。



古代的漢語有三個明顯的發展階段:

以先秦時代為核心的上古漢語,其語音體系一般稱上古音,以詩經和形聲字的古韻推測,文字為甲骨文、金文和篆書,現在很多廣府人認為他們的廣府話就是當時的秦音,這種說法是容易導人進誤區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廣府人是先秦人入嶺南後,與當地百越人(如今的越南人)相結合,以越話為基礎,融合漢語形成的廣府話,先秦人的語調實際上就今天而言遺憾已經失傳;



以唐代和宋代為核心的中古漢語,其語音體系一般稱中古音,為等韻和韻圖所記錄,文字為楷書;最為接近的就是如今的客家話,客家人戶戶有族譜,基本上追溯的年代都是在唐宋時期,以客家人保守的風俗來看,如今保留最為完整的古漢語應該就是客家話,古代漢族人的強大融合力甚至同化了許多當時的少數民族,以至於現今的畲族人也被漢化,“根在河洛,情繫中原”的祖訓不斷的傳承給每一代的客家人,有人說客家人就是華夏人,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搜索一下央視製作的節目,專家復原宋朝雅言,聽一聽是否就是如今的客家話。



三是以明末清初為核心的近代漢語。由於後期滿族統領中原,他們的語言在學習漢語的時候遇到障礙,特別是他們自帶的捲舌音,我們都知道,無論是閩南語,客家話,還是廣府話,吳語等,捲舌音都是比較少,甚至沒有的,清朝的建立,也讓漢語進一步演變成現在的語調。



也有人分成先秦、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四個階段。但是無論怎麼分,古代漢語在不同階段最明顯的差別是語音,而上古漢語還有文字也與後世不同。狹義的古代漢語的面貌大體上和中古漢語一致,因為這是古代漢語發展最繁榮、影響力最大、產生最多代表性作品的時期。

因為中國古代國力鼎盛,所以影響鄰近地區的民族採納或者參考漢語及漢字作為當地的語音及文字。

在文字方面,例如:朝鮮半島從朝鮮三國時期是直接採用漢字,有學說指在古朝鮮時亦有使用燕、齊一帶通行的文字。遼朝根據漢字來自創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為依照回鶻文創建的字母拼寫文字)。金朝(女真)大字根據契丹大字結合漢字為基礎再次改造出新變種方塊字。西夏文亦是根據漢字筆畫改造而成。

語音方面,例如:現代日語的漢字音讀保留了六朝江南音和唐朝長安音的一些特徵,現代朝鮮語和現代越南語的漢語詞都保留了唐朝長安音的一些特徵,日本語言中大量存在唐音,如日本的一、二、三、四等語調,與現今的客家話幾乎一致。詳見日本漢字音、朝鮮漢字音和越漢音文獻。




陸馬網絡科技


清朝時期,因為是滿族人當權,所以自然的,滿語就成為“國語”。為了提高“國語”的地位,開科取士時,必須要求漢族考試者精通滿語。所以,凡是做官的漢人,都會滿語,與滿族當權者溝通不成問題。清初的幾個皇帝都不怎麼精通漢語,直到康熙皇帝時期,康熙皇帝可以說是一位漢化很深的皇帝,自然講漢語對康熙皇帝也是不在話下。滿族官員覲見康熙皇帝時,康熙皇帝用滿語溝通;漢族官員覲見康熙皇帝時,康熙皇帝會操著一口“東北腔”的漢語與之溝通。清朝時期很重視對皇帝的教育,皇帝從小就要受很嚴格的文化教育,那麼皇帝掌握滿文,蒙古文,漢文,也是必要內容。並且,滿語是一種很不完善的語言,很多漢語的意蘊,滿語沒有相應的詞彙表達。所以,隨著滿族群體的漢化加深,清初時候,皇帝和滿族貴族並不怎麼精通漢語,但清朝中後期,皇帝與滿族貴族就逐漸的放棄使用了滿語,改用漢語為主。


星河128


中國幅員遼闊,口音繁雜,所以不同地域的人在一起時,口語交流便成為最大的阻礙。這種阻礙在朝堂之上便集中體現出來了,因為大臣們都來自五湖四海,口音各異,儘管在跟皇帝上奏的時候都想辦法讓皇帝儘量聽懂,因為聽不懂就不可能“准奏”啊,但皇帝經常還是一臉懵逼,不知其所言。

所以歷代的皇帝都曾大力“正音”,也就是推廣古代的普通話,也叫標準音。

出於推廣、受眾等各方面的綜合考慮,政府在標準音的制訂時主要參考:祖宗怎麼說?首都怎麼說?經濟文化中心怎麼說?

最早關於標準音的記載,出現在《論語》中:“《詩》、《書》、執禮,皆雅言也”。主流觀點認為,“雅言”指的就是西周時以首都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一帶)語音為標準音的華夏民族共同語。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把小篆作為全國文字的標準。到了西漢,就把首都長安語音作為標準音。

東漢開始,曹魏、西晉,定都都在洛陽。士族把首都洛陽語音作為標準音,自此,以長安語音和洛陽語音為基礎的“中原正音”便一直作為華夏名族的共同語被歷代統治者延續,中間隨著政治中心的遷移,中間融入了南方語系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因素,但是“中原正音”的主流地位一直沒有變化。

西晉滅亡後,士族南遷,在建康建都,東晉成立。北方的“中原正音”裡融入了大量的少數民族語音,南方的“中原正音”裡融入了大量的吳地方言,但是“中原正音”作為士族的主流用語的地位並沒有受到影響。

隋唐兩宋,“中原正音”一直是官方語言的標準音。即使是南宋定都杭州以後,士人仍然以洛陽音為正宗。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寫道:“中原唯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

到了元朝,元大都(今北京)語音的地位逐漸上升,被稱為“天下通語”。以大都為中心的北方方言系統,跟今天的普通話非常接近。

明初到清朝中期,官方語言仍以中原音為正統,但是現實生活中,標準音已經明顯體現出南京和北京官話的特點。明朝開國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大批南方士族移民,再加上南京一直以來文化經濟中心的地位,南京方言的影響力也與北京官話分庭抗禮。

清朝中葉,標準音中南京方言的影響力趨於消失,到了民國,以北京語音為基礎的“國語”最終成為民族共同語。

為了政令下行,朝堂溝通順暢,官方統一標準音也就是“官話”一直是統治者大力推廣甚至是強令實施的,但即使是這樣,因為使用方言溝通不暢的情況也是經常存在的。所以也才有雍正面對南方官員上奏時,聽得清,聽不懂的無奈。普通話的推廣任重而道遠,這需要全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


檸橙在線


古代沒有普通話。你的普通話指的是官方語言。由於古代時間長,包含戰爭與和平。漢語也不是一成不變。根據現有的資料,古代漢語,最早有文字記錄的是雅言,就是上古漢語。到了南北朝,發展成中古漢語。再到明朝,發展成近古漢語,近古漢語的特點之一就是跟現在所謂的普通話發音相差不大,但比普通話遺留的漢語發音多一點。滿清入關,漢語再一次發生變化,古漢語的入聲完全消失,新添了翹舌音等。民國時期傳承這一點,臺灣人說的國語保留了民國老北京結合臺灣本地特色形成的臺灣特有的漢語發音。民國之後,官方語言再一次發生微小變化,形成了現在大陸地區的普通話。


佛系擼貓


“官方語言”,這個詞,沒聽說過嗎?

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中央政府都會認定屬於自己朝代的“官方語言”。

來自五湖四海的社會精英想要入朝為官,就必須學習“官方語言”,以方便在朝堂上參政議政,在各級政府裡辦公施政。


瀋陽楊藝


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就算有了官方文字,官方語言,也算是那時的普通話。再就是要想當官就得學官方語言,皇帝跟前的官必定會先學皇帝的家鄉話,畢竟皇帝不會屈尊去迎合大臣


王瑋陶瓷藝術館


好幾十年以前,在那個偉大的年代,偉大的人物說的話我想很多地方的人都聽不懂


海洋257307482


普通話在古代俗稱"官話"以天子語言及定都地區語言為基礎甚至和前朝的語言一脈相承!所以外地有人進京不會講官話!也就是普通話!常需要人幫腔!也就是翻譯!.


中醫主治醫郭偉奇


古代東北不歸中國管


鍾愛一生91013956


有的,是官方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