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會說“普通話”的人在南宋很吃香?

今日新鮮事


北宋首都汴梁位於如今的河南開封,後來由於政治原因大被的王公貴族不得不離開居住已久的汴京,遷移到南方定都。在遷都之前他們用的是北宋最標準的普通話來進行日常溝通。南宋的普通話也是開封方言,或者是廣義上的河南話。陸游最有切身體會,他在《老學庵筆記》裡說:“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看來陸游老先生如果不當詩人,不憂愁國家大事,隨波逐流的話,憑藉一口純正的普通話也能在當時混的風生水起。

根據史料記載,南宋遷都之初,南方士族和北方士族關於語言方面衝突頗深。當時名將張俊為了籠絡南方土族,曾學說杭州話,北來的士族移民就恥笑他無用,竟然墮落到學習南方方言的地步。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看出北方貴族雖然是逃難過去的到自傲自恃,目中無人。

由於從汴梁南遷的都是一些王公貴族,大商戶,他們屬於上流社會,掌握著整個社會的權利和金錢。由於他們數量龐大,身份特殊,話語權重,他們之間說的開封話也受到了追捧。當時江南地方方言也毫不示弱,兩派形成了強烈的對峙。最終結果以開封話勝利告終,由於上流社會通用開封話,所以你會說一口流利的開封話,在當時是非常吃香的這是你混跡上流社會的一張憑證。就像現在的北京話和倫敦腔的地位一樣。一開口就是純正的北京味兒和英倫風,領導怎麼看怎麼順眼,溝通起來毫無障礙,還能身兼播音的職責。在南宋時期,有一個江西的秀才,因為滿口艱澀難懂的方言,和主考官溝通有巨大的代溝而名落孫山。


四十五度歷史


宋朝的“普通話”,就是以汴京(今河南開封)口音為主的北方官話。

宋室南遷,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北方人也蜂擁而至。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從建炎初年(1127)到紹興二十年(1156)的30年間,外籍居民已經超過臨安本地的土著,而流入臨安的外籍居民以汴京為最多。

南宋偏安江南,儘管管轄地區喪失五分之二,但官員的冗濫仍愈演愈烈。官吏士人隊伍的龐大便構成了南宋臨安城區居民結構的一大特色。

臨安是首都所在,武備不可一日或缺,禁軍的人數 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除官吏和禁軍外,城市居民中還有相當可觀的外籍移民。例如:商人、名望士大夫、畫家、文人學士、僧道尼姑、能工巧匠、貧民百姓等。南宋政府採取存恤政策,在江河碼頭、交通要衝設立接待處安置西北流寓者,僅府城內外就設立了二十餘處。歷史學界有人根據史料推算,當初臨安城內,外籍居民與土著的人口比例非常懸殊,極有可能是8:1甚至是9:1。

北方人在南遷的同時,也帶來了以汴京口音為主的北方官話。這種北方官話在臨安地區有著明顯的政治特權和人口數量的優勢。北方人隨一朝之都南遷臨安,與一般意義上的人口遷徙有著本質的區別,通常的入鄉隨俗、客隨主便等意識早已蕩然無存,而代之以強烈的反客為主、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識。他們的居住地相對集中,並形成小範圍內人口數量的絕對優勢。他們的語言雖然處於吳語的包圍之中,但在當時無疑是官方工作語言,是權威方言,所以在與土著方言的接觸中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從而給土著方言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這種情形下,官方“普通話”自然非常吃香。


麻辣一加一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後宮嬪妃,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內,公私財物被掠奪一空。靖康之恥,導致北宋滅亡。

1127年金國從東京撤軍,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史稱偽楚。開封軍民對其憎恨有加,要求其退位。張邦昌以孟太后之名,立趙構為帝。127年五月,趙構從河北南下建康。在南京應天府正式即位,建立南宋政權。隨後遷往杭州。

此時杭州城裡集中了南下來的官僚貴族,富商豪賈,手工藝人,地主豪強,這些人都是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語言,風俗,習慣,技藝,文化等等,都保留著中原的痕跡。自然他們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也是人們效仿的對象。

作為語言,這些社會中上層帶來的腔調口音,自然在杭州(臨安)城中具有巨大的優勢。而杭州城的土著,由於經濟文化落後,也從心底仰視這些中原人的雅音。這也是至今杭州形成語言島現象的原因。所以問到的“吃香”,這也就是必然的了。

南宋臨安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