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這四位大咖代表了所有福建商人

近日,全國工商聯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共同推薦宣傳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這份名單僅有百人,卻要涵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民營企業家群體,並且由官方發佈,可謂是含金量十足,入選其中的更是“代表的中代表”,凝聚了最精英的商人群體。

名單裡,福建省有4位,分別是:恆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許連捷,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福建聖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光明。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CEO張一鳴。

許連捷、曹德旺、傅光明之盛名自不必說,早已成名幾十載。而出生於1983年的、“今日頭條”、“抖音”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創始人張一鳴入選其中備顯不易和珍貴,可謂是新一代閩商代表人物。

那今日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四位閩商有何特殊之處,人生又有著怎麼樣的創業經歷吧?

許連捷:泉州 “教父”,吃泡麵打拼

拼搏!

“晉江有許多成功的商人,但稱得上企業家的,只有許連捷一位。”在眾多關於許連捷的評價中,這句話被多次引用。眾多後生都毫不諱言當地那個做紙的教父對他們產生的影響,可是許連捷本人卻不認可這個稱謂。

儘管擁躉們一直習慣稱恆安集團創始人許連捷為“晉江商業教父”,甚至連安踏董事長丁志忠、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特步董事長丁水波、匹克CEO許志華等後生都毫不諱言當地那個做紙的教父對他們產生的影響。在他們眼中,許連捷如父親一般,教會了他們許多。

作為閩商代表人物,許連捷在改革開發的浪潮中激流勇進。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許連捷覺得“天上下金子”的時代來了。

1985年,他抓住國內衛生巾市場的空白機遇,成立恆安集團,成為最早進入中國衛生巾市場的企業之一。1998年,“恆安國際”以10倍的市盈率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為當年港股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認購倍數;2011年,恆安國際正式入編香港恆生指數成分股。如今,恆安集團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生活用紙和婦幼衛生用品製造商,七度空間、安爾樂、安樂衛生巾,安兒樂嬰兒紙尿褲,心相印紙品其市場佔有率連年居全國同行前茅。

去年,一張恆安集團CEO許連捷在機場吃泡麵的照片,在泉州很多人的朋友圈刷屏了。

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這四位大咖代表了所有福建商人

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這四位大咖代表了所有福建商人

當時是2月14日中午,許連捷總裁一行正在廣西南寧機場候機,因航班嚴重延誤,一大早就起床又連續多日奔波趕路的許連捷總裁估計實在是太累了,在候機室眯了一會兒,而後又簡單吃了個泡麵繼續等待航班起飛。“餓了一盒泡麵,累了打個小盹兒。馬不停蹄,日夜兼程。60多歲的年齡,30歲的精氣神。歲月或許悄然爬上你的額頭,卻無法磨滅你心中的責任!恆安感謝有您!迴歸初創,重燃激情,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懈怠?”許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去年1月底舉行的恆安集團年度工作會議上,許連捷正式宣佈重返一線,要以“60多歲的年齡,30歲的精氣神”,與所有恆安人站在一起,迴歸初創,共同推進本輪變革,相信變革一定成功,使恆安煥發新的青春活力,再次駛入發展快車道,朝“百年千億”目標穩步邁進!

這麼大的“人物”,在飲食好像很“摳門”,吃泡麵這麼樸素,而在做慈善上,他卻是那麼的大方。40年來,許連捷個人和他的恆安集團累計捐款超過10億元,

十幾年前,許連捷率先帶頭,將兒子婚宴上的27萬元禮金捐給了慈善總會。一些企業家也跟著效仿倡議,改掉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陋習,將禮金捐獻。這場“移風易俗”之風,瞬間席捲到民間,在晉江市政府的倡導下,許多晉江的民眾紛紛將禮金捐助給慈善會,做公益事業。

如今,晉江慈善的觸角遍佈延伸至各個角落,在許連捷等民營企業家推動下,晉江慈善也由原來的“零敲碎打“,轉變成真正的慈善事業。

曹德旺:賺了老外100億 不離不棄自己的文盲妻子

忠誠!

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這四位大咖代表了所有福建商人

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這四位大咖代表了所有福建商人


曹德旺1946年出生於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福耀玻璃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製造商。他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100億元。

最近幾年,總有“曹德旺跑了”這樣的聲音,曹德旺在外海的投資總是受到質疑和非議。

在“2017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主持人提問曹德旺:當全球玻璃行業老大有什麼感受?曹德旺說:以前從來不敢想,現在真正實現後,覺得不過如此。福耀玻璃為什麼要在海外投資建廠?

1995年的時候,福耀把玻璃拿到美國賣,建個倉庫在那邊,結果搞錯了,虧的焦頭爛額。曹德旺請人調查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美國的汽車玻璃市場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幾十億美金在做這個事情,但他當時只投了1000萬美金,在這個龐大市場來說只是九牛一毛。二是當時的車企都是當地的企業在供貨,小型訂單還可以做,但是隻要涉及大型訂單,那邊的車企根本不會合作。

曹德旺說:“全部(在)中國做了賣給美國,我放心跟你買嗎?如果工人罷工、海嘯地震,玻璃過不來,我怎麼生產?不在國外建廠,就拿不到國際訂單,你知道這個利害關係嗎?”

到現在為止,福耀玻璃在海外投資建廠花了近100億,但從國外拿回來的錢超過了100億,曹德旺說這都是掙回來的利潤。而且他還說:“美國投資一年,出口創匯就達到10億美元左右。”

賺外國人的錢,然後拿回中國,這才是中國企業家需要做的事情。

更令人稱道的是,曹德旺對待他妻子的故事,令人十分動容。他曾經這樣自述——

我的老婆嫁給我的時候,還是一個少女,我們的結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前兩個人連面都沒有見過,僅僅看過一張很小的黑白照片,所以我們沒有經歷過談戀愛的過程。

我們剛一結婚,我就把她的嫁妝全部賣掉了。她一句怨言也沒有,她認為嫁給你了,你就說了算。我們30幾年的婚姻生活,她一直是這樣的,再苦再難也不會抱怨,我和我老婆就是這樣的感情,平平淡淡,無論你好無論你壞,她都相信你,她從來不跟我吵架。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曾經遇到過另一個不同的女人,那是一個讓我想把家都扔掉的女人。就在那個時候,我愛上了一個女人,她是我的女朋友,那是真正的相愛。她為了幫助我,給我做了很多事情,當時她很年輕,大約二十四、五歲,已經結婚,有兩個孩子,我們都很投入,彼此覺得找到了一生的知音。當時我寫信給我的太太,她不認識字,所以信是我妹妹讀給她聽的。

後來等我回到家,她見了我也只是說:“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會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那麼把房子和三個孩子留下來給我。”我聽了以後非常傷心,我覺得自己非常對不起我的太太。我那個時候非常痛苦,當時我們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好轉,不像剛結婚時那樣拮据。

我面臨著一個選擇。 一面是我的結髮妻子,她為我默默地奉獻了這麼多年,吃了那麼多苦,純樸善良,永遠無條件地信任我,另一面是我的紅顏知己,我們有刻骨銘心的感情,有共同語言。我真的很苦悶,不知道以後的路應該怎樣走。

後來我就去做調查,去了解別人的生活。我選了100對有代表性的夫妻,有工人,醫生,幹部,有做老師的,也有老闆,我發現並不是我一個人對自己的家庭不滿意,而是這100對夫妻中沒有1對夫妻對自己的家庭是滿意的當時是1980年。我對我能蒐集到的婚姻樣本進行統計分析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個家庭是絕對幸福的家庭。

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後來我想通了——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這樣就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觀念,談戀愛的時候,可能是求同存異,一旦真正生活到一起,就會有很多問題。所以我覺得,幸福這東西講起來都是大同小異的,就是有吃有喝,子孫滿堂這些東西我一生最重大的轉變在明溪,我在那裡遇到了讓我難忘的“外遇”,又在那裡放棄了她,但是當時我在心裡暗暗發誓,這輩子一定要爭一口氣。

這一次婚外情讓我明白了,男人也許會愛上妻子以外的女人,也許會刻骨銘心,但這都不是讓他放棄家庭放棄妻子的理由。一個有擔當的男人是讓他的女人為他自豪而不是為他痛苦為他哭!

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這四位大咖代表了所有福建商人

傅光明:養雞要靠機器人 十分看重員工的心理情緒

創新!

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這四位大咖代表了所有福建商人


傅光明覺得自己的性格太直率不適合當官,於是1983年他辭去了光澤縣人民武裝部的職務,決定幹個體戶。但是幹什麼好呢?一個報道讓他茅塞頓開:美國在50多天內用1.5公斤飼料就可以養出500克重的肉雞。他認為,飼料很便宜,雞肉又很貴,不愁沒有市場,很能賺錢。

1983年除夕,傅光明去湖南里縣的一個當地人手中購買了600粒雞蛋。由於一竅不通,600粒蛋就孵出一隻小雞。同年4月,他又坐火車到上海,購買了600粒種雞蛋。吃一塹長一智,這一次他事先購買了相關書籍,邊學邊做。終於,有300只小雞脫殼而出,這成了他最原始的積累。

1992年,傅光明貸款購買了歐洲的一條凍肉加工生產線。在當時,這是同行業中引進的最先進的一條生產線。也正是這條生產線,引起了世界餐飲巨頭肯德基的注意。

當時肯德基準備在福州東街口開第一家分店,聽說了聖農的這條生產線,對其進行一系列的技術標準檢測後,與其簽下了長達10年的合作協議。

如今,聖農已從肯德基的區域性供應商上升至全國性供應商,同時也是麥當勞唯一中國本土雞肉供應商,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2011年深圳大運會、2015年首屆青運會和2016年G20峰會的指定雞肉供應商,以及雙匯、太太樂、安井、沃爾瑪、麥德龍、華潤萬家、永輝等食品加工企業及大型超市重要雞肉供應商。

2016年8月傅光明提出中國農業養殖4.0:依託高度智能化、自動化、標準化,進行全系統精確配置,實現全產業鏈封閉式一條龍,產品生產過程中無任何人為、禽病、藥物、價格因素影響,排他性強(病蟲鳥害、二次汙染),從而確保食品安全。

聖農近300個肉雞飼養場、種雞場,從歐美國家引進自動飲水系統、自動喂料系統、自動保溫系統、自動通風系統。飼養場一律建在遠離居民區、工廠、交通幹道等影響防疫防控且生態優越、空氣清新、水源優良的偏僻丘陵山坳中。雞舍全部為鋼架結構,牆體由磚頭砌成,屋面覆蓋鋼瓦,所有飼養場四周均砌有圍牆,對場內生產區和生活區嚴格劃分,養殖過程處於全封閉控制狀態。

傅光明根據自己30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獨特的“人的情緒化成本”理論:

一個員工如果情緒低落,就不會認真工作,一旦出差錯,導致雞舍的溫度失調,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作為管理者,就要讓員工情緒永遠保持在最佳狀態。”從2006年開始,聖農每2年評選一名特別貢獻獎,獲獎者將獲一尊聖農鼎和50萬元,保險、福利等終身享受。

我們公司一年情緒化成本損失都在五六個億以上,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要愛護工人,要減少工人情緒化,第二就是用現代化機械化代替。

2016年底,聖農公司投資100多萬,改善員工就餐、洗浴、住宿和文化活動環境,新建澡堂、洗衣房、開水房、車棚,為宿舍安裝風扇、免費的無線WF網絡和閉路電視,定期更換床鋪、座椅、壁櫥。女工宿舍每個樓道口安裝24小時視頻監控,確保居住安全。

張一鳴:80後的先鋒代表 不斷招攬牛逼人才

自身!

張一鳴,男,1983年出生於福建龍巖 ,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該公司推出了基於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今日頭條”和內涵段子、火山小視頻、抖音、悟空問答等產品。

張一鳴200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軟件工程專業,曾參與創建酷訊、九九房等多家互聯網公司,歷任酷訊技術委員會主席、九九房創始人兼CEO。2012年,張一鳴創辦字節跳動。 2013年,他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是中國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受關注的青年領袖之一。 2018年10月,張一鳴以65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居2018年胡潤百富榜第26位。

我們不知道的過人之處:這四位大咖代表了所有福建商人

蘋果CEO庫克和張一鳴

但你依然看不到他的邊界在哪,他說事情沒有邊界,時間也沒有邊界,最重要的就是向前跑。

張一鳴 感悟:

1. 不斷為公司招攬牛逼人才是創始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他曾為了挖角工程師花了兩個月

張一鳴在拿到創業邦年度創業人物稱號發表演講時說: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招人。

作為一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我花最多的時間一直在招聘上。我夜歸很晚的時候大部分原因是去見候選人,有時候甚至從下午聊到凌晨。我相信並不是每一個 CEO 都是好 HR,但是我自己在努力做一個認真誠懇的HR。

今日頭條早期沒有什麼資源,張一鳴曾為了挖一位微軟前資深工程師,像調查記者一樣瞭解對方。

張一鳴不斷打電話,打聽他的信息。初步瞭解情況以後,張一鳴想盡辦法加上對方的微博微信。他會偶爾點贊、評論互動,提升自己好感度。“前期信息收集越仔細,他越會覺得你對他的工作、公司環境乃至他那個部門的特點都如此瞭解,這樣你和他的對話就能產生共鳴,他對你的信任度會提高。”

好幾天的調查、兩個月的溝通,交成朋友再開始介紹自己的公司。最終,他在一家咖啡館成功邀請這位工程師加盟今日頭條。

“每次要做之前我都覺得挺累的,但是招到人了又會很興奮。”張一鳴說。

2. 捨得為人才和發展花錢,把公司搬到帝都中心、發住房補貼,讓員工遠離郊區

張一鳴說:年輕人工作生活應該住在市中心,哪怕房子小一點,在市區有更多的活動和交流,下班之後也不需要浪費大好時光和寶貴經理擠地鐵。年紀輕輕不要著急在郊區,尤其房山、沙河、天通苑之類的遠郊定居,買了房網其實也建議搬到市區來。

張一鳴做了兩點:一是把公司搬倒了帝都中心知春路;二是給每個員工每月 1500 元的住房補貼,今日頭條每年在這方面的補助高達 3000 萬元。

“就近居住和加不加班沒關係,節省的時間用於健身讀書看電影也很好。”張一鳴稱。

3. 自省是創業路上的導師:適度、可管理的沮喪讓我保持清醒

我很早以前就意識到,公司規模擴大了,CEO 角色也很容易就會陷入到一個不利的局面裡——公司周圍很少有人能夠給自己提有效的要求和批評。

這時候創業者的自知、自制力和反省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能從輕微的意見和異常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修正,就是一種慎獨。

這種氛圍下,創業者很容易會滋生出不自覺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會像病毒一樣影響、侵入我們的深入思考能力,這個時候引入適度、可管理的沮喪,反而能讓人保持清醒。

4. 創業過程中做決策要三思而後行,三思的迭代要快

這是張一鳴創業路上體會最深的感悟之一:創業路上會有很多不確定性,讓我們決策時糾結猶豫,說好聽一點就是“三思”。

三思沒有問題,是人之常情,作為一個不那麼激進的創業者,我也常有這種狀態。但用產品經理的話來講,三思後的迭代速度必須快。這也是一種創業必須要有的心態。

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我越來越傾向於把公司當做一個產品來看待:產品迭代要快,公司迭代也要快,畢竟這個社會給你的時間窗口其實是有限的。

把公司當做產品,提前設想好各個環節的迭代度,努力去做後你會發現,整個公司的迭代速度也會大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