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问:老百姓都像我这样爱儿子吗?大臣说一句话君王立刻自杀

君王问:老百姓都像我这样爱儿子吗?大臣说一句话君王立刻自杀

祖庙

约秦景公末期到秦哀公时期,秦国的盟友楚国连续发生了三次夺位之争,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

楚共王没有嫡子,一共有五个庶出的儿子,分别是长子招、次子围、老三子比、老四子晰以及幼子弃疾。

这五个孩子,楚共王都很喜欢,实在不知道该把江山传给谁,于是便把祈祷过的玉璧埋在祖庙祖宗灵前,祭拜的时候让祖宗的神灵选择,谁能接触到玉璧,谁便是楚国下一任君王。

也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祭拜的时候,居然有三个儿子接触到玉璧 ,他们分别是:长子招、次子围以及幼子弃疾。

长子招膝盖跪在玉璧上,次子围胳膊压在玉璧上,而幼子弃疾,因为年纪还小,所以被人抱着跪拜,奇怪的是,他一连跪拜两次,两次都要巧不巧的压在玉璧中央。

三个儿子都能当君王,这不意味着楚共王之后楚国要发生夺位之争吗,祖宗已经给了他明示,可楚共王呢,才懒得管这些破事,于公元前560年驾鹤西游,将江山传给长子招,即以后的楚康王,其余的事不管不问,由着他们兄弟折腾去了。楚康王在位十五年而薨,又将江山传给自己的儿子员,即所谓的楚郏敖,楚国自楚武王之后,一共出了三个"敖","敖"是什么意思?

西晋学者杜预曾在《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当中解释:

不成君,无号谥者,楚皆谓之敖。

简而言之,楚国人不承认他们当过大王,由此可知,楚国的江山大约在楚郏敖时期就要倒霉了,事实上的确如此。

楚共王次子公子围本来就很不老实,哥哥在的时候还肯收敛着点,如今哥哥一死,轮到侄子继位,他就没那么客气了。

对内骄横跋扈不说,对外,还公然僭用天子仪仗,以楚王的名义主持诸侯会盟,闹得天下都知道他迟早要反叛,但楚郏敖呢,就是管不了。

时间一长,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公元前541年,也就是楚郏敖在位四年之后,不小心生了场病,公子围入宫探疾,顺势解下腰带,将亲侄子活活勒死,然后改名熊虔,自己当了大王,即以后的楚灵王。

君王问:老百姓都像我这样爱儿子吗?大臣说一句话君王立刻自杀

楚灵王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说的就是他,千秋之下,还能留下这么个名声,这个楚灵王能有多么"仁义"也就可想而知,当上楚王后,国内穷奢极欲也就罢了,还穷兵黩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时间长了,老百姓当然吃不消,就有点离心背德起来。

公元前529年冬天,也就是楚灵王在位十一年的时候,他又带兵去攻打徐国,指挥部驻扎在乾溪,即安徽亳州一带等候前方的捷报,这一年天气特别冷,楚灵王身穿"腹陶裘",外披"翠羽披"还连呼"寒甚"。

可将士们呢,冬装都还没换呢,大臣劝他班师,可楚灵王认为,徐国很快就会拿下,就这样一直从冬天等到春天。

国内终于发生变化,什么变化?

楚灵王长期带兵在外,他的小弟弟,楚共王幼子弃疾便乘隙发动派叛乱,迅速拿下郢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并扶持哥哥子比当了楚王,以子晰为辅。

消息传到乾溪,楚灵王悲痛儿子的死,大呼着扑倒在地上,哭泣良久,临了还没忘向大臣询问:

人之爱子亦如是乎

老百姓都像我这样爱儿子吗?

大臣回答的很干脆:鸟兽尚知爱子,何况人乎

畜生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何况是人呢。

楚灵王听到这句话后羞愧难当,立刻自杀

为什么?

君王问:老百姓都像我这样爱儿子吗?大臣说一句话君王立刻自杀

叛乱

他自己也觉得,杀死了多少别人的孩子,这都是报应啊。

幸亏被大臣劝阻下来,大臣劝他重整旗鼓,他不听,大臣劝他出奔,他也不听,大臣无计可施,乘夜逃亡,只剩下楚灵王一人,荒郊野地徘徊良久,直至遇到旧芋尹申无芋之子申亥,才到他们家里吃了一顿饱饭。

可耻的是,申亥为了表现所谓的忠心,将两个女儿献给楚灵王侍寝,楚灵王沦落至此,无心欢乐,于当夜在申亥家中悬梁自尽,申亥闻讯,将两个女儿杀死,为楚灵王殉葬。

他为什么自己不死呢。

楚灵王死后 ,楚国又出了个"敖",即楚庄敖子比,楚庄敖胆子很小,在位仅三个月,便和当了令尹的子晰一道被小弟弟弃疾吓死。

他俩死了以后,弃疾前面再无人可挡,遂于公元前528年,也就是秦哀公八年,改名熊居,继承王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平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