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當一名科學家,還是想培育一批科學家?”今年7月,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面對家人的發問,廣東省河源市考生駱秋瑾思考一番,最終遵從了自己的內心。
9月初,駱秋瑾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大一新生,同時也擁有了一個新身份——公費師範生。和她一樣,今年北師大共招收436名公費師範生。
2007年,教育部6所直屬師範大學開始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10年間,已累計招收10.1萬人,他們中的90%畢業後赴中西部省份中小學任教。
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完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8月,配套文件《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頒佈,我國“免費”師範生教育升級為新時代“公費”師範生教育。
從“免費”到“公費”,政策調整的背後有哪些內涵改變?履約服務期由10年變為6年,帶來的影響有哪些?如何選拔、培養樂於從教的公費師範生,又如何讓公費師範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帶著問題,記者展開採訪,探尋師範教育從“免費”到“公費”的升級之路。
1.“免費”變“公費”,履約期10年變6年
“稱謂由‘免費’變成‘公費’,履約期限由10年變為6年,這兩點印象最深刻。”今年8月,《辦法》一發布,陳海業就關注到了政策的明顯變化。
陳海業是北師大哲學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4級免費師範生,今年6月畢業後,他回到家鄉青海,在大通縣朔山中學擔任高中政治教師。在他看來,“免費師範生”改稱“公費師範生”,意味著這一群體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視和認可。
“‘免費’是對學生而言,而‘公費’是對出資人來說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改稱“公費師範生”更能彰顯政府財政支出的擔當。
“‘公費’與‘免費’雖是一字之差,在概念上卻有本質區別。”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黨懷興分析說,“公費”更凸顯師範生的優秀,更正了部分人認為免費師範生只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才報考的誤解;公費師範生的說法進一步體現了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能,使學生更具自豪感與使命意識;同時,稱謂的改變也更強調契約精神和法律意識,能使國家政策更好地貫徹落實。
2007年起,教育部6所直屬師範大學開始試點招收免費師範生,免費師範生可享受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並補助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2012年,《關於完善和推進師範生免費教育的意見》發佈,增加了建立免費師範生生活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優秀免費師範生可享受其他非義務性獎學金、鼓勵設立免費師範生專項獎學金等規定。而此次出臺的《辦法》,提出支持各地探索免費培養、到崗退費、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多種公費方式,逐步健全師範生公費教育制度體系,還明確支持部屬師範大學遴選優秀公費師範生參加國內外交流學習、教學技能比賽等活動。
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寧本濤看來,11年間的政策變化,正是師範生培養不斷向高質量邁進的過程,相應地,教育經費在今後也將有更充裕的投入和更全面的保障。“不僅是‘兩免一補’,還要有更好的專業實習基地、更高的培養成本。讓師範生感受到優越性,最主要是在培養環節。”寧本濤說。
《辦法》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內容,莫過於履約任教服務期的改變——此前免費師範生“畢業後從事中小學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範畢業生,應先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二年”的規定,改為公費師範生“承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公費師範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至少1年”。
相比於過去10年的任教服務期,6年期限剛好能完成中小學的完整教學週期,這被視為使政策進一步煥發生命力的重要舉措。
“這和切身利益最相關。”陳海業說,身邊的同學有一些在填志願時並不清楚自身的興趣志向,在學習和從教過程中才發現自己不適合做教師,6年的履約期能讓這一部分人適時調整人生方向,尋找更適合自己的職業。
寧本濤表示,調整後的履約期更為靈活、更具人性化,能讓公費師範生在求學和就業過程中輕裝上陣,有利於培養和激發他們對於教師職業的認同。
在儲朝暉看來,10年變6年降低了學生報考的門檻,使很多猶豫不決甚至本不打算報考公費師範生的學子能加入進來,有助於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教。
此外《辦法》還規定,公費師範生按協議履約任教滿一學期後,可免試攻讀非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6年的履約期,獲得碩士學位的同時還能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不少學生認為這樣能夠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
2.嚴格把關,選拔樂於從教的學生
對公費師範生教育而言,選拔樂於從教、適於從教的學生是第一步,同時也是個難點。
根據《辦法》,部屬師範大學招收公費師範生實行提前批次錄取,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傾向和從教潛質。但在目前的實際操作中,依據高考分數錄取仍是主要的選拔方式。
“如果高校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權,不同專業組建相應的團隊,設置一些面試和其他測試環節,就能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儲朝暉說。
作為6所部屬師範大學之一,自2007年以來,陝西師範大學每年通過提前批次錄取招收免費師範生2000名左右。同時,鑑於專業特點,2016年起,學校在部分省市開展學前教育免費師範生自主招生試點。
“參加學前教育專業自主招生的學生,須在音樂、舞蹈、美術、語言表達等方面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能提供省級以上三等獎獲獎證書或藝術水平測試9級以上證書。”該校招生辦主任辛向仁介紹,在符合綜合素養要求的前提下,學校會組織學前教育學科專家、幼兒園園長對通過初審的學生進行教師專業教學能力面試。
能否將公費師範生錄取前的面試環節拓展到更多專業?從高考成績公佈到提前批次錄取,短時間內如何完成大量學生的考察?辛向仁建議,可參考目前高考英語口試的做法,由省級教育部門牽頭進行。而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下一步,陝師大還將探索在實行新高考的省份依據學生綜合評價錄取公費師範生。
高考高招並不是學生走上公費師範生之路的唯一機會,求學期間想要加入的同樣擁有“晉級”機會,相應地,不適合從教的學生也有退出機制。
《辦法》對於公費師範生的進入和退出予以進一步明確。文件提出,有志從教並符合條件的非師範專業優秀學生,在入學2年內,可在教育部和學校核定的公費師範生招生計劃內轉入師範專業,公費師範生可在師範專業範圍內進行二次專業選擇。錄取後經考察不適合從教的公費師範生,在入學1年內,按照規定退還已享受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補助,並由所在學校根據當年高考成績將其調整到符合錄取條件的非師範專業。
華東師範大學自2007年招收免費師範生以來,一直實施優秀非師範生和非免費師範生可轉為免費師範生的政策。
“申請轉為免費師範生的學生,學校組織教師教育專家和學科專家對其進行教師素養和品德方面的重點考察。”華東師大教務處副處長譚紅巖說,“此外,學校會統一寄送免費師範生協議到學生所在生源地的省教育廳進行簽署,自轉入專業日期起,學生享受免費師範生待遇。”
“非師範生轉入涉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訂單需求,這是工作中的難點。”辛向仁說,“希望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訂單需求,一是能夠穩定,二是能夠足量,並且在具體專業方面,給學校一定自由度。”
此外,陝師大還將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讓不適合從教的學生退出公費師範生隊伍。“我們將重點考察師範生的師德修養和教育情懷。對無從教意願的、不符合條件的學生,要求其退出。”黨懷興說。
如何避免誤判,準確甄別不適合從教的學生?“要做真正的專家診斷,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寧本濤建議。
3.知行合一,助公費師範生站穩講臺
在寧本濤看來,選拔樂於從教、適於從教的學生僅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公費師範生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
王宇晨是北師大2016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免費師範生,大二一次以平遙古城為例、以傳統文化為題的課堂試講,讓她深感做教師的不易。
“你準備了很多東西,以為把這些東西講清楚了,你的接收方——臺下那些學生其實理解不了你的重點。”王宇晨思考,那次試講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照顧到學生的感受。
“目前,培養做教師的職業能力,總體來說做得還不夠。”儲朝暉說。
師範生站不穩講臺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部屬及地方師範院校一直在進行嘗試。
2010年起,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開始招收初中畢業起點的6年制本科免費定向師範生,打破高中、大學界限,培養小學全科教師。“6年制模式能夠實現高等教育共性、高等師範個性、小學教師教育特性‘三性’融合,技能、理論學習時間也相對充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彭小奇說。
而此次《辦法》提出,各地、各部屬師範大學要構建地方政府、中小學校與高校共同培養公費師範生的機制,遴選一批縣(區)建設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公費師範生主要到實驗區中小學進行教育實習。同時,要建設國家教師教育基地,打造公費師範生教育教學技能實訓平臺,全面提高公費師範生培養質量。
陝師大經過多年探索,開創出一套具有學校特色的“3—3—2”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內容按照“實習前+實習中+實習後”三段設計,包含實習指導課程、微格教學、“多學科混合編組+單一學科編組”實習、“實習現場指導+網絡遠程指導”等形式;堅持“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實踐教學主體,學校先後建立6個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建設600餘個免費師範生教育教學實踐基地,探索建立促進師範生教育實踐能力提升和在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免費師範生實踐培養髮展共同體;為了讓免費師範生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師範生的教育實習還向“國內+國外”兩個維度延伸。學校積極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拓展實習基地,同時探索遴選優秀學生到海外實習的新機制。
除了學習平臺的外延,這次《辦法》還明確,實行“雙導師”制度,安排中小學名師、高校高水平教師為公費師範生授課。
這方面,華東師大有其獨到探索。2007年,全國首家以師範生為主體的書院——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成立,2012年,書院啟動實體化建設。十餘年來,孟憲承書院形成了一套“課程教育與養成教育”相融合、現代大學書院制的師範生創新培養方式,通過學習生活社區建設、立體化導師制度的推行及多樣通識教育的開展,助力免費師範生的成長。
孟憲承書院黨委副書記楊豔紅介紹,書院通過對社區宿舍樓的改造,打造出一個師生共享、隨時隨地可融入的學習生活公共空間和人際交往空間;為了讓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多元融合、互補長短,書院實行文理混寢;為了促進師生交流,書院還建立了人生導師、社會導師、朋輩導師等多元導師制度,人生導師幫學生在專業上答疑解惑、規劃人生,社會導師給予實踐方面的指導建議,朋輩導師在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方面予以支持。在導師參與下,教師技能大賽、師生讀書會、師生午餐會等多樣活動全面鋪開。
4.校地合力,讓公費師範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
實施師範生公費教育的目的是在社會上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鼓勵更多優秀人才畢業後從教。而保障公費師範生有編有崗是其履約、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前提。
依據《辦法》,公費師範生在畢業後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同時《辦法》明確,要做好招生培養與教師崗位需求的有效銜接,各地統籌調劑使用省內事業編制,動態調整,週轉使用,採取優先利用空編接收等方法,解決公費師範生到中小學任教所需編制。
“我們會調研本地學校的師生比、教師人數和教師結構,結合具體狀況確定所需各學科專業人數。”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2月,陳海業參加了青海省教育廳組織的招聘雙選會,並與大通縣教育局簽訂了就業協議。陳海業說,早在大三結束時,省教育廳就對6所部屬師範院校的免費師範生應屆畢業人數、學科專業進行了統計,並要求各縣市上報用人需求,以完成匹配和對接。
“作為人才的提供方,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培養質量。”楊豔紅說,學校通過儘可能增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減少被動派遣,保證學生有編有崗。同時,將就業工作前置,及早啟動專項招聘會。
“對於免費師範生生源數量較多的省份和地區,學校每年派出調研走訪小組,主動上門介紹學校生源信息、專業情況,邀請各地組織單位來校招聘,同時聽取各地主管部門對學校招生、人才培養、就業工作的建議意見,做好後續的調整。”黨懷興介紹,陝師大還與100餘家招聘需求大、供給崗位質量好的中小學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設立了實習就業基地,通過實習,讓學生搭乘就業“直通車”。此外,學校還與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人社部門建有專門的網絡群組,定期溝通師範生需求信息和生源信息。
在全國一些地方,教師缺編的情況仍然存在。對此,儲朝暉建議,或可考慮設立退出機制。“在把關教師准入機制的同時淘汰不合格師資,以及時引進優秀師資。”寧本濤說,在編制問題尚不能完全解決的情況下,要做到同工同酬,此外,縣管校聘也是一種靈活的管理機制。
在政府部門和學校保障公費師範生有編有崗的同時,如何提升他們在基層一線長期從教的意願,也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認為,僅靠6所部屬師範大學,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應發揮地方師範院校的作用。
此次《辦法》提出,各地可開展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地方師範院校招收的本地生源比例較大,本地學生從情感上更願意留在本土任職。”寧本濤說。
2011年至今,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共有9400餘名免費師範畢業生在全省110個縣市區的1900多所學校任教,履約率96.59%,鄉村從教率95.86%。
彭小奇分析,從協同培養來看,地方師範院校有著更大優勢。“每一個學生的指標都是地方政府申請、省教育廳同意的,每一個畢業出來的學生能不能成為合格優秀的老師,對地方政府而言也很重要。所以,地方在學生培養上是有主動性的。”但他也坦言,地方師範院校生均教育經費不足,同時缺乏教育學碩士培養權,這造成了免費師範生畢業到基層後學歷沒有上升空間,成為未來人才流失的隱患。
儲朝暉認為,留住教師的關鍵點在於改善中小學的管理、評價制度,激活公費師範生的教學自主性。年輕教師在教學上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要積極鼓勵,採取措施支持,讓他們發展得更好”。
“在參教任教過程中,務必要使學生由‘規約式’留下向‘自願式’留下轉變。”寧本濤說,真正留住公費師範生應從3個方面入手:情感上,讓其對學生有感情、對同事有感情、對當地有感情,激發教師的教育熱情,提高教師對職業角色的認同感;事業上,切實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為教師提供物質保障,保證其安心從教、“以教為志”;職業生涯發展上,建立教師成長系統,為教師成長提供充足機會,使教師不僅“以教為志”,更能“以教為樂”。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30日第4版
閱讀更多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