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陳慶之率領部下的樑軍將士視死如歸,所向披靡

閒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落井下石(2)

打了勝仗,梁軍全軍上下都很高興;不過這裡邊兒最高興的還不是陳慶之這些梁國人,而是元顥。

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陳慶之率領部下的梁軍將士視死如歸,所向披靡

按史書記載,此時咱們應該尊稱這夥計一句皇上了。

關於元顥稱帝的事情,《梁書》說,陳慶之指揮北伐軍過渙水(今澮河)時,元顥給寄幾加了帝號,改元孝基;而《魏書》則說元顥是在陳慶之打下大梁(河南開封)之後,才稱帝改元的。

以《梁書》為準吧,這會兒這位皇帝陛下心情大好;不僅在睢陽城(商丘)南效給自己補辦一個了登基儀式,同時,又給陳慶之開了一張鉅額的空頭支票;元顥希望在這張支票的刺激下,陳慶之能再接再厲,幫他把洛陽的那個“偽政府”徹底打垮。

元顥怎麼興高采烈不提,再說戰場上;陳慶之打了一場漂亮仗,7千人迫降了7萬;但他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剛剛得到情報:濟陰王元暉業已率兩萬羽林精銳抵達了考城(今河南民權縣),準備反攻商丘。

考城距睢陽只有百餘里的路程,對於以騎兵為主的北魏軍來說,也就是一天的光景,就能幹到睢陽。

還是那句話,怎麼辦,是以逸待勞,坐等敵人上門,還是主動出擊,給鮮卑人來個出其不意。

陳慶之想都沒想就選了後者。他把睢陽城稍加安頓,俘虜該遣散的遣散,該安置的安置,之後,他便將梁軍集結起來,向考城殺去。

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陳慶之率領部下的梁軍將士視死如歸,所向披靡

這會兒元暉也剛到地方,想著先休整一下,然後找去找陳慶之的麻煩;哪曾想就過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手下士兵前來報告,城外發現梁軍。

元暉大驚,登城一看,果然,城外不遠處,梁軍士兵白盔白甲白戰袍,軍陣嚴整,手中刀槍熠熠生輝。

不過,元暉倒也不怕,這主要是考城的地形不錯,此處四面環水,易守難攻;再加上他手下多少不濟那叫兩萬人,兵力上也佔優。

真的只能說元暉的消息太閉塞了;他該打聽打聽丘大千是怎麼敗的;7萬人都投降了,他這兩萬又能翻出什麼大浪來。

元暉業仗著考城四面環水,以為梁軍無可奈何;可他偏偏遇上的是陳慶之;前面有水,你當老子不會架橋啊!

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陳慶之率領部下的梁軍將士視死如歸,所向披靡

陳慶之一聲令下,數千梁軍用最短的時間架起了一座座直通考城城下的浮橋,然後架起雲梯開始爬城;戰鬥過程跟睢陽差不多,幾乎就是一戰而下;元暉還沒反應過來呢,梁軍士兵已經爬上了城頭,這夥計光榮的成了戰俘。這一仗,梁軍大獲全勝,不僅抓了大量的俘虜,而且還繳獲了大批戰車。(“慶之命浮水築壘,攻陷其城,生擒暉業,獲租車七千八百輛。”)

攻克考城,睢陽算是徹底得到鞏固;此時,擺在陳慶之面前的障礙,是滎陽(今河南滎陽)。

駐守此處的,是北魏南道大都督、行車騎將軍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

要說一句的是,此處的北魏軍,也是7萬。

陳慶之突破睢陽,兵臨滎陽,消息傳到洛陽,元子攸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滎陽是洛陽以東一道非常重要的屏障,這裡雖說有楊昱等人鎮守,但看之前北魏軍的戰鬥力,元子攸不放心了,因此接連下詔——

命尚書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領一萬騎兵鎮守虎牢關(河南省鞏義市東);命侍中爾朱世承鎮守崿岅(今河南省偃師市西)。

想想還怕不保險,元子攸又下旨,鼓勵老百姓自帶裝備馬匹應徵入伍;如果家裡有多餘的馬匹獻給官府,朝廷會反饋優厚的待遇;想當官的,朝廷也可以授予官職。

最後,元子攸下旨,洛陽城全城戒嚴。

元子攸忙著往前線調兵,這些事兒陳慶之不知道;況且他也沒興趣知道。陳慶之只知道,拿下滎陽,他就離洛陽就更進一步了。

兵臨城下,陳慶之抖擻精神,下令攻城。不過,滎陽城高池深,梁軍長途跋涉,戰鬥力打了折扣,因此第一次攻城,梁軍沒能得手。

眼看部隊攻擊乏力,陳慶之倒也不急,中軍鑼聲響起,梁軍鳴金收兵。弟兄們休息一下,咱們準備好再幹。

可是,等到陳慶之第二天再把隊伍拉開準備二次攻城的時候,麻煩來了;探馬來報:擊敗邢杲的元天穆已經率30萬大軍急馳西進來救援滎陽;大軍前鋒、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和魯安所率的萬餘騎兵即將到達滎陽城下……

大隊鮮卑騎兵救援滎陽的消息立刻在梁軍中炸開了鍋,城內城外的北魏軍加起來小40萬人,自己這邊兒只有7千,等於對方30幾個人圍毆我們一個人,這仗可怎麼打!

梁軍士氣大沮,許多弟兄後背發涼,冷汗直冒。

陳慶之害怕嗎?他也是人,這種兵力對比說他不害怕是假的;但是,害怕能解決問題嗎?陳慶之最後能青史留名,這位爺顯然不是常人。

此時此刻,陳慶之把手下的弟兄們集合起來;陳司令搖身一變,成了陳政委——

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陳慶之率領部下的梁軍將士視死如歸,所向披靡

弟兄們,咱們奉詔討賊,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一路上破睢陽,克梁國;戰無不勝。眼下,咱們只要打下滎陽,洛陽就在眼前。弟兄們拋家舍業,離妻別女,投身從軍,甘冒槍林彈雨,為什麼?因為咱們要建功立業,現在,我們能讓鮮卑索虜把咱們大好形勢破壞了嗎?

陳慶之頓了一下,話鋒一轉,開始講‘鬼故事’:弟兄們,咱們這次北伐,殺人無數;這些人都有父子兄弟,這些人都在元天穆軍中;現在,他們挾仇負恨,席捲而來,必欲屠我等而後快;咱們兵力7千,敵人卻有30萬,眾寡懸殊,咱們如果不玩兒命,必死無疑。

嚇唬完手下的兄弟,陳慶之抖擻精神大吼,如今,我們身陷絕境,只有拼死一戰,死中求生!在元天穆騎兵尚未抵達戰場之前,拿下楊昱,我軍以逸待勞迎擊元天穆。

最後,陳慶之加重語氣,大家放心,我,陳慶之,與兄弟們同生死、共患難!

別看陳慶之帶兵打仗是行家裡手,耍起嘴皮子,做思想政治工作,陳慶之同樣是一流的。一番掏心窩子的白活,梁軍的士氣果然大振。

陳慶之說的沒錯兒,前有堅城,後有敵軍;拼了命或許是一條死路,但不拼命絕對是死路一條;既然這樣,那還不如殺一個夠本兒,殺兩個賺一個!

眾軍攘臂大呼,進則生,退則死,願從將軍號令!

陳慶之要的就是效果,既然大家統一了思想,那就不用再廢話了;陳慶之一聲令下,部隊拉開架勢再次對滎陽展開猛攻。

梁軍將士視死如歸,吶喊著蟻附攻城;那頭兒象徵攻擊命令的鼓聲還沒停,梁軍士兵宋景休、魚天愍便突擊上了城頭;梁軍大隊緊隨其後向10倍於己的對手發起決死的攻擊。

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陳慶之率領部下的梁軍將士視死如歸,所向披靡

千年之後,我們真的很難想象,手握重兵的楊昱這會兒到底在幹嘛;史料記載,隨著陳慶之下達攻擊令,僅僅一通鼓,楊昱和他的5個兒子,以及手下的7萬大軍,全部繳械投降。

滎陽之戰,就這樣以一種誰也沒想到的方式結束了;梁軍的損失僅僅傷亡了500餘人。

按說對比戰果,這點兒損失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這些梁軍士兵都是跟著陳慶之千里躍進,從建康一路打過來的;情分非同一般。因此,滎陽之戰的第二天,陳慶之帶著部下將領3百多人找到元顥,強烈要求要殺掉楊昱給陣亡的將士報仇。

這時元顥倒還有點明君風範,他告訴陳慶之,我在建康時,大梁皇帝常說當年他攻克建康時,吳郡太守袁昂寧死不降的典故,梁朝皇帝多誇袁昂忠義。楊昱是朝廷忠臣,我豈忍害之。

不過,元顥也知道陳慶之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也不能太不給面子;除了楊昱,其他俘虜,大家隨便處置。

於是,梁軍從俘虜堆里拉出來37名高級軍官,全部開腸破肚,挖出心肝下酒。

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陳慶之率領部下的梁軍將士視死如歸,所向披靡

滎陽拿下,解除了陳慶之的後顧之憂;但是此時他還不能鬆勁兒;因為就在梁軍攻克滎陽的時候,元天穆的30萬大軍已經離城不遠了。

30萬,我去,想想就頭大!

而這會兒雪上加霜的是,陳慶之能拿出手出城作戰的部隊只有3千騎兵。

那位說了,其他人呢?

答:跟城裡看俘虜呢;畢竟那叫7萬人。

行不行,就這3千了;陳慶之拔劍喝令,三千梁軍騎兵魚貫出城,一字陣列在城外,橫刀勒馬,緊張而激動的看著對面黑鴉鴉望不頭的鮮卑騎兵,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這一刻,終於來了。

陳慶之面無表情的盯著對面有恃無恐的元天穆,他知道元天穆看到自己只有這幾千號人,一定很瞧不起自己這點小菜,甚至都懶得主動發起進攻。

既然你不打,那我打!陳慶之大吼一聲,一馬當先,帶著3千白袍騎兵閃電一般衝進了數十萬鮮卑鐵騎陣中。

面對敵人數十萬大軍,陳慶之率領部下的梁軍將士視死如歸,所向披靡

關於這場精彩至極的戰役,史書上卻沒有著多少筆墨,僅僅只有一句話:“慶之帥騎三千背城力戰,大破之。”

梁軍一個衝鋒,鮮卑騎兵便全線崩潰了;幾十萬大軍四散奔逃,將軍魯安很沒骨氣的在陣前投降了;統帥元天穆和先鋒官爾朱吐沒兒僅以身免。

跟梁軍一通鼓就拿下天險滎陽一樣,3千騎兵一個衝鋒就打垮了30萬敵人,而且還是剛打了勝仗的敵人。

想不通!

只能說,這一仗,梁軍士兵個個兒都是周盤龍、周奉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