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45万考生笔试“弃考”这一现象?

班主任沙龙


有记者询问采访到很多不去考的考生的心态,既然报名了为什么放弃呢?

“我一开始报名就是家里逼的,家里希望我考个国家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好,本来就有抵触情绪没怎么复习,再看竞争的人那么多,就放弃了。”

“我是个上班族,平时没什么时间复习,想考试碰碰运气,但是我报名的岗位竞争是78:1,觉得自己肯定没戏了,就弃考了。”

“我是个应届生,本来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了,就想试着考考公务员,但是最近学校的事情太多了,又要考试又要准备毕业论文的,我觉得自己考也考不上,就放弃了。”

我们了解到,很多考生弃考的原因都是因为竞争压力太大、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复习。另一方来自于家里人要求,自己对考试有抵触情绪,所以选择弃考。


甘肃教师招聘资讯


2019年国考被称为最难国考年,137.93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108万余人确认参加笔试,而本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计划录用人数只有1.45万,招录人数比去年减少了49%。据统计,竞争广东气象局一业余管理科员一职的比例为4040:1,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有人弃考也是很正常的!与其说是重压之下,临阵逃脱,不如说是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从而选择放弃。

其实,公务员弃考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来看看2014年到2018年国考报考数据。

2014年审核通过152万人,实际考试不到112万,弃考40万;2015年审核通过140.9万,实力考试90万,弃考50万;2016年审核通过139.45万,实际考试93万,弃考46万。


相比较而言,今年的弃考人数和往年持平。除了压力大弃考之外,还有一部分考生是“一颗红心,几手准备”,也许在国考之前,已经有了心仪的工作,从而弃考。还有一部分本来就是随大流,临时兴起,报了名,到考试时激情减退,选择弃考。当然,还有可能有点因为个人私事耽误了考试。

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力和就业机会。并非只有考公务员这一条路,在很多名校毕业生眼里,考公务员其实不是最佳选择,他们大多会选择名企或出国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准备考研。

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弃考,继续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是明智之举。


静等花开2579


弃考的发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原因有很多。作为一个参加过多次的考生就简单说说吧!:第一个原因,考生没有做复习,本打算裸考上阵,或者因为看到宿舍的人都报名了,本着大家都报了我也报个,反正又不花钱就报名了。考上考不上无所谓,也许能碰上呢,抱着这样的心理,到了考试当天,起不来床或者懒得去了,就直接弃考了。第二个原因,因为考点都在省会城市。有的考生离得较远,自己心理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再加上酒店普遍涨价,不好预定,一些条件一般的考生做了一个取舍就放弃考试了。第三个原因,做了复习,但是功没下到。觉得去了是炮灰,还不如好好准备明年省考,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也就懒得起床,更不愿去考试了。还有最后一种原因人数也不少,凑数。某些岗位限制较多,报考人数不够,一些人想上岸,就托身边条件相似的报名。或者干脆报假信息,反正过了就行。这些人交了费以后是不参加的,只是为了让岗位达到开考比例。这样基本就是主要原因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临时有事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笑声沐雨听风


看到这个报道的确让人痛心疾首,为什么要弃考呢?


看看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们的状态大概说明问题,家里有钱的,在高校上课等同于谈恋爱,下课等同于玩手机。艾滋病都能在高校出现,有些大学生们颓废成什么样了?这样的态度恐怕挤独木桥没有了底气吧?

据报道今年有160万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63/1的录取率,中国的教育的结构是不是该调整了?都挤着上大学,著名的毛毯厂高中,一个班一百多人,拔苗助长,大学毕业专业不对口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是教育部门引导的极大脱节!



就说这些吧!说多了连发表都成问题,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黄蜂二师兄


一是部分岗位刷人数。有部分考生希望降低自己所在岗位的竞争力,会用同学的身份刷报名人数,这样会吓退一些竞争者,让其知难而退。

二是裸考生占有比例较大。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有考生试水的心态参加,也就是常说的结果不重要,重在参与,这类考生会因为天气不好或者路上堵车等缺考。

三是考了上午行测,下午放弃申论。公务员考试考两门行测与申论,很多考生在考完行测之后,认为自己的状态不好,发挥不理想,就会心态失衡,甚至直接放弃下午的考试,很多考场下午场可能只有一半人不到坐在考场。

最后,希望考生朋友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既然决定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就好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事情也要有始有终,不管上午发挥的怎样,下午还是要继续参加的,说不定只是你自我感觉不好呢?


专业公考解答


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弃考”笔试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而且弃考人数也是稳中有升,如果是面试弃考恐怕比例就低得多。2019国考弃考人数为45万,占报名人数的比率约为33%,因为19年国考招聘人数创近年来最低,这个弃考率确实也是很高的【图一2014-2019年国考弃考人数以及比率】

为什么已经缴费的应试者会“弃考”,原因大概是:

1、没复习裸考,知难而退

许多大学生不是准备不充分就是直接想裸考,或者已经工作的应试者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没有复习,真正的笔试来临了,口是心非,国考是真难,毕竟没有底气,索性开溜或者躲起来,直接弃权了

2、考公务员只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唯一工作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是瞎子摸象,四处张望,考公务员无疑是个机会,但是动机简单只是求职,公务员只是一个“备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有个工作就去上班了,公考根本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没办法不说拜拜!

3、其他主观原因

比如就是“打酱油”,去了考点傻眼了,认为基本没戏,赶紧撤;比如公务员报考就是这样那样的原因,真正的笔试来了,感觉梦惊醒了,费用虽然已经交了但也不能退,考也是白考,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4、其他客观原因

比如丢了准考证,临时打印也来不及了;比如身份证没准备好;比如周末休息天没有早起床,一觉睡过了;比如没有提前考察考点,早上起来发现打车离考试地点太远;还有就是笔试大门口的人乌央乌央的,考个试也得排队,索性不考了





才华不减当年


公务员考试笔试是一种能力考试,考试内容更是采取“模糊范围”的方式公布,如果没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考试成绩几乎不可能。考与不考结果一样,抱着试一试念头的考生“临阵弃考”。这是考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今年正在国考前夕,石油系统、金融系统部分国企招聘开始、北京市等招考公务员通知发布,必然也吸引了一部分“挑选职位、环境”的报考者,转而报考其它岗位。

第三、部分考生实际上对是否考公务员并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不愿意考公务员,只是在家长的压力之下才报考的。见异思迁、报名应付是他们的思想常态,不参考就很正常了!通常,这类考生在面试时也多有弃考的!


公务员考试面试第一号


2019年国考被称为最难国考年,137.93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108万余人确认参加笔试,而本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计划录用人数只有1.45万,招录人数比去年减少了49%。据统计,竞争广东气象局一业余管理科员一职的比例为4040:1,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有人弃考也是很正常的!与其说是重压之下,临阵逃脱,不如说是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从而选择放弃。

其实,公务员弃考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来看看2014年到2018年国考报考数据。

2014年审核通过152万人,实际考试不到112万,弃考40万;2015年审核通过140.9万,实力考试90万,弃考50万;2016年审核通过139.45万,实际考试93万,弃考46万。

相比较而言,今年的弃考人数和往年持平。除了压力大弃考之外,还有一部分考生是“一颗红心,几手准备”,也许在国考之前,已经有了心仪的工作,从而弃考。还有一部分本来就是随大流,临时兴起,报了名,到考试时激情减退,选择弃考。当然,还有可能有点因为个人私事耽误了考试。


邢台中公教育


精彩回答,尽在“公考与遴选赢家”。

今年国考格外激烈,录取人数特别少,报考人数特别多,录取比率特别低,竞争压力特别大,所以出现了45万考生笔试“弃考”现象。这里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我们要清醒看待这一现象。

45万考生笔试“弃考”的原因,我想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考生的主观因素方面:

1.竞争压力过大,自觉胜算不大,不想当"炮灰"——果断弃考。有些考生报考的职位,录取与报考人数达到1:200以上,有些考生自我感觉难度过大,与其花一比钱用在路费、客房费等方面当“炮灰”,还不如好好复习,备战省考,等省考时,再选报考人少的岗位,再做决战。

2.复习不充分,自信心不足,感觉难以考得好——主动弃考。有些考生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没有充分复习,认为"裸考"估计成绩会很惨,所以干脆弃考。

3.国考不是第一选择,容易考可以试试,竞争太大就算了吧——从容弃考。有些考生条件很好,都是毕业于好的大学,专业也好,不愁找不到工作,如到国企、私业、外企找工作也容易,再不行可以自主创业,没必要在国考这棵树上浪费太多时间精力。

4.多种因素让考生难以参加考试,出现太多无奈——被动弃考。有些考生进考场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能弃考。如有些考生有特别的事情走不开难以来参加考试,有的考生买不到车票、订不到客房无法来参加考试,有的考生忘记了考试时间错过了考试,有的考生找到不身份证、准考证无法参加考试,等等。

二、这次国考存在大量“弃考”的客观因素:

显而易见,这次国考比往年相比,由于压缩了录取人数,在报考人数没有太大降幅的情况下,竞争更为激烈,淘汰更为惨烈,竞争压力空前巨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出面大量考生“弃考”,也是可以理解的。

欢迎关注“公考与遴选赢家”,更多独家秘籍助你提升公务员考试和遴选公务员相关知识,早日成为考试赢家!

如何看待考生笔试“弃考”现象。

1.不鼓励考生主动“弃考”。除了客观因素无法来参加考试或有更优的选项以外,其它主动弃考的行为其实是一种逃避的行为,不敢面对残酷的挑战,不敢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姿态迎难而上。对自己来说,缺少了一次角逐沙场和积累经验的机会,缺少了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缺少了一次 拥抱成功的机会,真的很可惜。所以,在报考时,建议考生就要考虑清楚,报考成功了就要认真去考,勇敢去考,而不要临阵退缩,影响自己的诚信。虽然国家没有规定“弃考”会如何如何,但报名通过了,能去考不去考就是不太好。如果真的还不想考,干脆先别报考,等准备充分了再报考。

2.大量考生“弃考”其实也相对减轻了各地筹备考试的压力。相对来说,因为录取人数已经降低,大量考生“弃考”也在一定同程度上减轻了各地筹备考场和准备考务工作的压力,减少了各方面开支,所以,算起来也有利弊吧。

不管如何,45万考生笔试“弃考”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有些考生“弃考”是可以理解的,但“弃考”并不一定意味着放弃下一轮拼搏的机会,放弃自我发展、自我突破的机会。

愿每一位“弃考”和“真考”的考生,最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用不懈奋斗换来人生的璀璨!


欢迎关注“公考与遴选赢家”,更多独家秘籍助你提升公务员考试和遴选公务员相关知识,早日成为考试赢家!


公考与遴选赢家


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报考,考试的时候又出现大量的弃考现象。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但是我们细细从动机分析,报考公务员的大概有三类人,第一类是主动的自觉的,这一类人准备上会下很多的工夫,考试的时候一般都会准时参加。第二类是被动型的,往往被父母十或周边的环境逼迫,报个名应付应付,自己并没有任何自觉性,这一类人呢,弃考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第三类人是随大流的,看看有这么多人报考,自己也想试试这一类人也不会做太多的准备,临考的时候想想自己什么都不会那就算了。

我自己有八年的公务员经历,对公务员这个职位的利弊呢,应该说还是比较清楚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一行业,像我这样自由独立喜欢思考爱表达自我的人,组织性纪律性也不是很强自由散漫的人,反正是不适合呆在这种机关单位的。

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一下公务员这个职位,很显然无论从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应该说都得到很好的满足,所以很多人想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但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讲,公务员这个岗位呢就会差强人意,一方面呢,公务员本身是一个大的体系,组织性纪律性非常的强,自我发挥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呢,职务的升迁人为因素很大,竞争性也很强,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干一辈子也升不上副处级,大概只有8%。

总体而言,公务员群体幸福感成就感不算太强,追求稳定随遇而安的人可以考虑,积极进取的人那就算了吧。

我是生涯规划专家荀祖胜,如有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困惑,可以点头像关注我,收看我讲的生涯规划视频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