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園區的發展

產業園建設發展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水平普遍不高;部分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較低;多數園區產業集群規模較小、層次較低、企業之間關聯度不強,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有待進一步發揮;產業的培育、發展、規劃引導有待加強;粵東西北地區營商環境亟需優化,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人才、技術等關鍵要素短缺,制約了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等。

從增長方式來說,原來基本上全國的產業園區都是重規模,現在要重質量。資源配置轉變,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產業結構轉變,由製造業為主向高端製造和服務也相結合轉變。環境建設轉變,由注重硬環境向更加註重軟環境轉變;招商方式由成本領先土地招商向服務領先的產業集群轉變;運營方式轉變,由載體出售向載體自持運營轉變。

從根本上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在於落後地區產業的大力發展。只有繼續大力發展園區、培育產業,才能形成粵東西北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就產業發展來說,園區應該在以下方面著力:

提升產業品質

產業層次不高,創新能力不強,這是產業園一個現實情況。不突破這一局面,就和“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下對園區的要求不能符合,園區就無法順利轉型為我省現代產業支撐平臺。園區在提質增效方面可以形象地稱為“瘦身”和“增高”,主要體現在園區進行整理、優化、升級,在體量和質量上進行調整,產業結構、比重、功能的更加趨於優化。在過去這十多年的發展裡,園區產業是以製造業為主,而不是進行專業劃分。但到了現在,以創新、以成果轉化為目標的園區就需要高精尖產業,所以需要對原來的產業進行更換,產業就要瘦身。

園區要從追求項目數量向注重項目質量轉變,加快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一批集約水平高、關聯度大的主導產業,要積極引入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園區產業競爭力,支持產業園區集中力量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沒有優勢產業的園區是沒有競爭力的。

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園區的發展

引入更加多元

園區要由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向多點發力轉變。在產業園成立之初,一方面由於當時珠三角確實有大量產業需要轉出;另一方面園區基礎設施落後、產業配套不足,只能就近承接珠三角轉出的低端產業;再一方面園區的產業容量亟需補充,所以這些情況構成了產業園區早期以承接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為主的現實背景。

隨著園區發展條件明顯改善,根據“一核一帶一區”各地走出本土特色化發展道路的要求,園區不但要通過產業共建實現與珠三角同等水平發展,也可以通過廣泛招商吸引國內外優秀企業到廣東佈局,更需著力的是促進本土企業的崛起和壯大,在相關扶持引導政策將在這方面有所助力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和發揮本地的資源和優勢,形成相應的產業集群,打造當地的產業特色。

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園區的發展

打造產業生態,實現產業集群化

要懂得產業園區生長和培育的規律,把一個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和氛圍構建起來,共同致力於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孵化、進行投資,讓它們在本地成長。各地政府都喜歡招大商,事實上可以把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招到園區來,然後實現有效扶持,形成本地的科技創新的力量。園區企業不僅僅要有龍頭,也要有龍身、有龍尾、有龍爪,這樣大中小創新企業就形成了業務、信息、貿易、交易的互補,形成為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圈。

所以通過構建產業聚焦、企業聚集、金融支持、人才保障、創業驅動、創新策源、市場扶持、技術平臺等方面,園區上成了多方共生共享共融的產業生態圈,彼此利益都相關,是利益相關方、生命共同體。

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園區的發展

推進融合發展

光有產業是不行的,隨著園區產業的不斷成熟,高層次人才和穩定的技能工人供給已成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良好的城鎮化配套環境是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不可或缺的條件。

應加快推動園區開發建設與當地新型城鎮化建設相銜接,不要再做簡單的、單一的園區,需要在城市的戰略之下和新城新區的規劃之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高品質的綠色住宅和城市的配套功能,在策劃規劃上更加註重土地集約利用和功能的綜合化,統籌優化產業區、居住區、商貿區等功能區佈局,支持推進園城一體化,實現園區與城鎮的交通銜接、功能契合、空間融合,從單一生產型向生產、服務、消費多點支撐的綜合性城區轉型,以園區為依託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產業新城。

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園區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