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衡背《九陰真經》,張鬆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馮衡背《九陰真經》,張松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文學作品中,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者時有出現。

像《紅樓夢》中,才子才女們多有這本事。

那天,賈寶玉在大觀園偷讀《西廂記》,不想被林黛玉撞見。於是,二人同享禁書,並拿書中的話自比、打趣——

寶玉說自己是個“多愁多病身”,黛玉是那“傾國傾城貌”。

黛玉則說寶玉“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

隨後,林黛玉道——

“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麼?”

在大觀園,賈寶玉可不是學問最好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等都是才女,讀書多,有才情。

寶玉能“過目成誦”,他們幾個定都“一目十行”。

馮衡背《九陰真經》,張松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說到過目成誦,《三國演義》有個更牛的主兒——張松。

話說張松因公去見曹操,曹丞相見他人物猥瑣、言語無禮,聊了沒幾句,就拂袖而去。

張松因此一肚子氣,想要扳回一局。

曹操剛走,其手下楊修為證明丞相大才,將其所作《孟德新書》拿給張松看。

張松於朝堂之上,“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

隨後,出現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

松大笑曰:“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止好瞞足下耳!”

修曰:“丞相秘藏之書,雖已成帙,未傳於世。公言蜀中小兒闇誦如流,何相欺乎?”

松曰:“公如不信,吾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

天哪!這才是真正的過目成誦。

馮衡背《九陰真經》,張松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與張松強記《孟德新書》類似,《射鵰英雄傳》中,黃藥師妻子馮衡曾強記《九陰真經》——高度懷疑金庸是借鑑了《三國演義》情節。

這事大家都熟。

話說,東邪黃藥師垂涎周伯通手中《九陰真經》,便用言語忽悠老頑童,使得馮衡得以借閱這本秘笈。

老頑童對當時情形這樣回憶——

“她從頭至尾慢慢讀了一遍,足足花了一個時辰。我等得有些不耐煩了,眼見她翻到了最後一頁,心想總算是瞧完了,哪知她又從頭再瞧起。不過這次讀得很快,只一盞茶時分,也就瞧完了。”

隨後發生的事也與張松所為類似——馮衡騙老頑童說這書是算命占卜用的雜書,她這樣的江南孩童打小就會背。

老頑童不信,從書中抽幾段問她,馮衡“當真背得滾瓜爛熟,更無半點窒滯”

至此,老頑童傻了!

與楊修當場識破張松是強行記憶不同,老頑童對馮衡的話信以為真,一怒將《九陰真經(下卷)》撕碎。

咱且不管老頑童,這段故事的重點是:馮衡也是不世出的記憶天才。

馮衡背《九陰真經》,張松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說完張松和馮衡之事,問題來了:同是最強大腦,他倆誰更強

下面,通過幾個細節進行分析。

一看《孟德新書》《九陰真經(下卷)》誰的文字多。

《三國演義》中,楊修說:“此是丞相酌古準今,仿《孫子》十三篇而作。”

我們知道,《孫子兵法》約6000字,既然《孟德新書》是仿它而做,想來字數也大體如此。

《九陰真經》的字數則要多。

《射鵰英雄傳》明確寫著,馮衡在二次默寫《九陰真經(下卷)》時,“苦苦思索了幾天幾晚,寫下了七八千字,卻都是前後不能連貫”。

七八千字對約六千字,《九陰真經》字數多,馮衡勝

馮衡背《九陰真經》,張松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二看張松與馮衡用時長短。

《射鵰英雄傳》說,馮衡總共讀了兩遍,第一遍“足足花了一個時辰”,第二遍“只一盞茶時分”。

《三國演義》卻沒有張松讀《孟德新書》時長的明確說法,只說他“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

當時,張松讀《孟德新書》是在丞相公堂,有不少官員在場。想來,那樣的場合,張松不可能有一個時辰(兩個小時)那麼長的時間看書。

所以,在背誦時間上,張松勝

馮衡背《九陰真經》,張松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三看兩本書的難記程度。

《孟德新書》是兵書,《九陰真經》是武林秘笈,沒有直接的可比性,但可間接比較——比背誦之人對相關領域的熟悉程度。

張松是何人?劉備求才若渴,一見他就說“久聞大夫高名,如雷灌耳”,可知其文韜武略之名甚盛。

所以,對張松來說,雖然沒見過《孟德新書》,對這一領域卻不陌生,他的強記是建立在對內容的理解基礎上的。

而馮衡就沒那麼幸運了。這一點,連周伯通都明白——

“她身無武功,《九陰真經》中所錄的都是最秘奧精深的武功,她武學一竅不通,雖說書上的字個個識得,只怕半句的意思也未能領會。”

所以,就背誦難度看,馮衡吃虧

馮衡背《九陰真經》,張松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從以上三點看,馮衡所面對的《九陰真經》字數更多、領域陌生,背誦難度係數高。雖然用時比張松多,但綜合考量,馮衡的強記能力超過張松。

總之,同為超強大腦,馮衡比張松更強!

怎麼樣,這樣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不說我都知道,沒人會在意上面分析是否有理,大家最想做的肯定是罵我無聊,居然拿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本正經做這樣的“比較研究”。

哈哈,玩嘛!

馮衡背《九陰真經》,張松記《孟德新書》,過目成誦誰更強?

其實,咱都知道,真正的過目成誦,現實中幾乎不存在。

有才如蘇東坡,別人隨便說《漢書》中一個字,他能應聲往下背,“誦數百言,無一字差缺”。

牛不牛?牛!

但這背後,是蘇東坡曾把《漢書》抄寫三遍的努力!

看,連舉世公認的才子也並非天生能“過目成誦”。

天才,離不開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