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這些你必須要懂!

銀行理財,這些你必須要懂!

在銀行做理財無非就是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把錢存進銀行,二是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在普遍大眾的思維中,把錢放進銀行肯定是最安全的一種理財形式。但是在購買銀行理財中,我們也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不要覺得只要是銀行的就可以買,因為現在的銀行理財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具體是什麼問題呢?接下來就讓我娓娓道來。

銀行理財,這些你必須要懂!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一件事,就是銀行理財的投向,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的錢去了哪裡,在正常情況下,銀行理財的投向一般是債券、票據、同業存款、信託產品等極低風險的投資標的中,這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保本理財,理財經理也會說這是保本保息的,預期年化收益一般在5%左右,主要針對穩健型的投資者。其他一些浮動收益類的銀行理財則會把一部分資金投入到股票、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的標的中,這類理財就是不保本保息,潛在收益較高,主要針對積極型的投資者。這就是引申出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的第一個問題,我們必須要知道投向,從而對應我們的風險偏好。

銀行理財,這些你必須要懂!

第二個要知道的就是產品本身是不是銀行發行的,我們要問清楚,因為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數不勝數,除了自身發行的產品,還有代銷其他機構的產品,如保險,基金,信託等。這些一定要問清楚,尤其是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被銀行的理財經理騙到銀行大廳裡買所謂的銀行理財,其實跟銀行一點關係都沒有,最後買的有可能是收益極低的保險產品,也有可能是風險較高的代銷基金,最後損失了本金去找銀行,代銷的產品盈虧是由第三方機構及管理公司負責,銀行必然是不會兌付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套路,也就是模糊自發和代銷。

銀行理財,這些你必須要懂!

第三個也就是我們神秘的預期收益率,買理財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最關心的肯定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但收益率其實是有很多花樣的,不小心,可能就會被帶坑裡了。平時買銀行理財常常聽到投資者抱怨:“銀行產品宣傳的收益率有6%,為什麼到期只有5%呢?”這是因為理財產品一般提到的只是“預期收益”,預期收益並不等於實際收益。年化收益率也不等於年收益率,就比如我們購買了一款年化收益為6%的銀行理財,期限是6個月,那麼我們就要在預期利息的基礎上除以2,這才是我們的收益。在購買銀行理財時,建議客戶可以問清楚最後的利息具體是多少,然後讓理財經理算出最後的結果。

銀行理財,這些你必須要懂!

那麼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我們要問理財經理一些什麼問題呢?一般人可能只會問三個問題,就是什麼時候到期,利息是多少,保本保息嗎。其實我們可以問得更仔細一點,畢竟這是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權益。我們可以這麼去問銀行理財經理:1、這款產品是銀行發行的嗎,有沒有銀行的公章。2、這款產品的投向是什麼,風險高嗎,有沒有兜底,方便看合同或者相關條款嗎。3、哪天能拿回本金和利息,期間能不能贖回呢。4、一共能拿到多少利息,能幫我一五一十算出來嗎。5、購買這款產品要不要手續費,轉錢會有限額嗎等等。

總之,購買一款銀行理財產品,該懂的必須要懂,該問的肯定要問,這樣才能真正的讓自己選擇好最合適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這些你必須要懂!

銀行理財,這些你必須要懂!

專注投資理財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