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邏輯發生重要轉變:房產價格價格大幅迴歸


當前經濟邏輯發生重要轉變:房產價格價格大幅迴歸


年初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邏輯發生了變化,從2016年初的供給側改革之後,又一次轉向了。然後過了半年,經濟增速依然下滑,於是我們又喊刺激消費,過兩兩個月又緊接著,說積極的財政政策還要更積極一些,搞得很多人都一頭霧水了。經歷了過去的這十個月,我們終於看到了未來的方向,那就是宏觀經濟正在尋求新的平衡,這就是資產價格的大回歸,從而導致整個經濟增速的下滑。

1

從2016年到2017年末,各種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了一種特殊是現象,那就是大背離----以前本來從統計上高度正相關的東西,突然就負相關了。除開兩個方面的高速增長,其餘都一路下跌。一個是資產價格的暴漲,主要是房價。另一個是原材料價格的暴漲,主要是石油、鋼鐵、煤炭,這些東西價格暴漲後,PPI也上上漲了,也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大漲,其中的國企又是主力。

對應的下跌的就太多了。PPI的並沒有帶來CPI的上漲,一直在低位徘徊,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也創了20年以來的新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大漲,對應的是私營企業的營收和利潤暴跌,這些公司債券違約頻發。資產價格暴漲,卻沒有帶來投資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創下了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新低。

背後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政策及政策導致的預期,主要是房地產的去庫存及供給側改革。另一個就是貨幣。從2014年末開始的寬鬆政策,導致了貨幣的泛濫,這個作用在2016年顯現出來,美國加息,初期帶來的是美元迴流美國,中後期則是債務負擔的加重。這些貨幣幾乎全部流到了房地產及股市中,以前多少還有點“滴漏效應”到實體經濟中,但是在資產回報率扭曲下,這樣的滴漏效應都不存在了。

2

而現在,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形勢也逐漸明瞭。首先是IMF下調了各國的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期。IMF的預測雖然不一定準,但是趨勢的變化很明顯,從2016年開始,都是往上調的。

而中國樓市的預期也正在發生轉變。9月份還除開廈門,樓市幾乎全部上漲。十月份,各地降價後業主維權的消息就不斷出現了。號稱房價最堅挺的的香港,在金融危機下房價都沒有倒下的香港,上個月也出現了房價的環比下跌。

而股市方面,二月份全球股市經歷了一波大跌,香港股市正式見頂。剛剛過去的一週裡,又發生了一波大跌。預計納斯達克在這個時候也見頂。(關於美股和納斯達克以及科技股的關係,可以參考筆者其他文章)。

這背後有幾個重要的金融指標發生了變化。3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2月份首次突破了3%,那個時候筆者就預計了股市的大跌。而最近則是短期利率的極度飆升。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創金融危機後新高。對於擁有超過21萬億國債的美國來講,也是難以承受的,再加息一兩次,就超過中性利率了。

而國內房價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則是M2增速和GDP增速的比值,這個比值在2017年末正式迎來了拐點。儘管今年以來已經4次降準,M1的增速依然是斷崖式下跌,M2和GDP增速的比值依然在下降。

3

從20018金融危機以來的10年時間,大於可以看成三個階段:

2009-2015年的上漲,是在經濟復甦、貨幣寬鬆和市場參與者的預期一起推動下形成的。資產價格和實體經濟一起增長。而2014年,中國樓市開始下跌,2015年下半年股市也開始下跌。

2016年的資產價格的反彈,是因為貨幣、市場以及對政策的預期下形成,這個一直持續到了2018年2月。

2018年2月之後,則全部依賴於預期的功勞。經歷二月的大跌後,美股繼續攀升,要完成兩個重要預期,一個是美股史上最長牛市,一個是納斯達克整數8000點必破。中國樓市本來已經不行了,結果降了兩次準之後,貨幣增速依然下滑,但是天天都是搶房子的新聞,於是又是一波高潮。

4

2018年10月,這個預期正式消退,美股達成了目標,我們房地產市場的輿論導向開始了180度的大轉變,樓市彷彿一夜入冬。

那麼,資產價格上漲的一切推動力量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就是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大回歸。

以前背離的經濟數據重新回到正相關的軌道上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走向和其他宏觀經濟數據一致。

由此,也可以正式宣佈本世紀最大的兩個泡沫開始破滅。

距離我去年立的FLAG,剛好過去了一年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