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不同志都是同志

同志不同志都是同志

中國曾經有過比較寬容同性戀的社會氛圍。但一種事實並不會因為它存在的時間長短而獲得正當與否的理由,在同性戀的問題上也是如此。東方或西方,今天對待同性戀的態度,跟歷史有一定關係,但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要不然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在有壓制同性戀的宗教傳統影響下,歐洲依然走在包容的前列。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人在傳統上對性愛的寬容態度有助於我們現代人理解、同情和包容不同性向的人群——歸根結底,他們不是異己和敵人,他們一直是我們的親人和朋友。

同志不同志都是同志

我進而認為,如今的中國不應該討論是否包容同性戀,而應該討論如何包容同性戀。是在社會氛圍上營造友愛同情的大環境,還是從制度安排上著手,給予同性戀者法律上平等的權利。

我身邊就有不少同性戀的朋友,目前看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沒有遭受歧視或壓制。有的朋友不僅公開了他們的身份,還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乃至親友的祝福。有的一起開公司,一起買房營造溫馨家庭;有的去美國註冊結婚,如今經常手拉手走在上海的街頭。在宜家我常常看見同志們來選購傢俱,在春熙路滿面春風的他們三五成群地購物。照我的理解,社會對同性戀的包容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問題可能還是出在法律上。同性戀的婚姻缺乏制度安排,同性戀的權益也需要法律保障。社會進步了,國家還得跟上。

同志不同志都是同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