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10月9號,CCTV國家寶藏官方微博宣佈,《國家寶藏》第二季正式啟動。

在這一季節目中,故宮博物院將再攜八家博物館(院)全新亮相。這八家博物館(院)分別是: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山東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 、四川博物院 、雲南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新疆博物館。

下面,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第二季八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河北博物院——西漢長信宮燈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高48釐米。1968年滿城陵山一號漢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收藏。

燈採用分鑄法制作而成,由頭、身、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六部分組成,可以任意拆卸。宮女身體中空,菸灰經右臂進入體內,從而保持室內清潔,是集實用與環保於一體的最早實物研究資料。燈上刻有“長信尚浴”、“陽信家”等銘文9處共65字,所以得名。為研究燈的使用和流傳情況,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燈的形象為跪地執燈的年輕宮女,通體鎏金,宮女頭上梳髻,戴頭巾,身穿長衣,跣足,衣袖寬大。她左手持燈盤,右臂上舉,袖口下垂成燈罩。燈盤可以轉動,燈盤上的兩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動開合,用以調節燈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是集實用性、藝術性於一體的珍貴文物珍品。

存世稀少。從目前公開發表的考古資料看,同類器型且採用鎏金工藝的漢代宮女造型宮燈,僅見此一件,彌足珍貴。

2.山西博物院——晉侯鳥尊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晉侯鳥尊高39釐米,長30.5釐米,寬17.5釐米。整個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高冠直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在鳳鳥的背上,一隻小鳥靜靜相依,並且成為鳥尊器蓋上的捉手。鳳尾下設一象首,象鼻內捲上揚,與雙腿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鳥與象這兩種西周時期最流行的肖形裝飾完美組合,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裝飾精緻、豪華,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全身佈滿紋飾。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鳳鳥頸、腹、背飾羽片紋,兩翼與雙腿飾雲紋,翼、蓋間飾立羽紋,以雷紋襯地,尾飾華麗的羽翎紋。為了尊重歷史,修復的象鼻上並沒有設計紋飾,

晉侯鳥尊蓋內和腹底鑄有銘文兩行共九字,其銘曰:"晉侯乍向大室寶尊彝"。銘文中"向"一字,做"享"解,意為"貢獻"。大意為晉國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寶器。可證其為宗廟禮器,這件鳥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晉侯燮所擁有的一件高規格祭祀禮器。鳥是西周時期晉國的圖騰,是連接人與天神的神物。可證明為宗廟禮器。

晉侯鳥尊在晉侯墓地的114號墓中出土,在發掘時工作人員發現該墓有盜洞,部分文物已被盜掘,由於盜賊的爆破,倖存的鳥尊出土時已支離破碎受損嚴重,特別是鳥尊的尾部殘缺不全,之後經由北京大學的文物修復專家修復才得以重現本來面目。從器型的構造比例等特點來看,則該尊年代可確定當在西周中期偏早。

3.山東博物館——東平漢墓壁畫(漢)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2007年發現于山東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山東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4.廣東省博物館——千金猴王硯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端硯歷來被視為“文房四寶”之一,廣東的“一石三硯”更是名聞天下,世所罕見。而三硯之中,又以千金猴王硯為首。在廣東省博物館12萬件藏品中,有國家一級文物400餘件,當中最常被提及的鎮館之寶便是千金猴王硯。

相傳清光緒千金猴王硯是兩廣總督張之洞的顧問何氏請名匠打製而成,質地細膩溫潤,嬌嫩如小兒肌膚,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環繞,形成一隻蹲著的獼猴圖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見,非常逼真,由此得名。

5.四川博物院——牛紋銅罍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人面牛紋大銅罍,通高79釐米,腹徑41釐米,罍蓋的頂端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造型飾紋猶如頭上戴冠的人面。全器除主圖外,沒有再飾其他紋飾,器身素潔,翠綠亮潤,如翠玉一般,是古玩界常說的典型“綠漆古”。

6.雲南博物館——戰國牛虎銅案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這件戰國青銅案祭禮器高43釐米,出土於雲南江川李家山。

牛虎銅案以一頭體壯的大牛為主體,牛四腳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橢圓形的案盤面,一隻猛虎撲於牛尾,四爪緊蹬於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視眈眈於案盤面,大牛腹下立一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牛虎銅案中的大牛頸肌豐碩,兩角前伸,與其尾端後仰的老虎,以及大牛腹下橫置的小牛,構成了完美的平衡。

“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牛虎銅案不僅是兩千多年前古滇國宗教祭祀的禮器,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此案造型奇特,構思新穎,既有中原地區四足案的特徵,又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極具藝術價值。

7.甘肅博物館——鼎形銅行燈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戰國,平涼市廟莊戰國秦墓出土,開啟高30.2釐米,收合高16.7釐米,口徑11.3釐米。收合時,為三足圓鼎,內盛燃燈時所用的油料,蓋兩側二鴨首,其寬嘴正好銜住雙鍵,鼎蓋便被牢牢扣住。用燈時,將雙鍵支起,可插入鼎蓋中心的圓銎中,此時鼎蓋即成為燈盞。構造精巧,設計科學,使用方便,封口嚴密不溢油,為貴族出行時使用的燈。

8.新疆博物館——彩繪天王踏鬼木俑

《國家寶藏》第二季來了,帶你看看全新八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這是國寶級文物,首次向觀眾展出。彩繪天王踏鬼木俑,1973年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高昌左衛張雄大將軍墓,目前為止國內僅此一件,且出土時保存完整。此類天王俑是作為墓葬“守護神”置於墓室門外,以保衛墓主人的安寧。

彩繪天王踏鬼木俑通高86釐米,由一個彩繪天王和一個素面小鬼組成。天王全身施彩,斑斕如新。天王頭上沒有戴戰盔,而是將髮髻梳到頂部自然形成一種裝飾,髮髻中間繫有一根紅帶,顯得獨具一格。

天王身穿鎧甲,左右胸部各配一塊圓形綠色護鏡。雙肩有護臂,護臂呈虎頭狀,虎口中吐出了橘紅色的菱格狀內層護臂。天王鎧甲是以大紅為底色,上面繪有流雲紋牡丹花繪,邊緣還繪有鎏金邊飾,整個鎧甲盡顯中原地區特色,富麗堂皇、極具藝術感染力。這件天王俑雖然身著一身中原武將的服飾,但是不經意露出的褲腿和袖口,卻是漂亮的西域特色花紋,西域文明和中原文明兩種不同的文化因素親密融合為一體,顯得和諧而又自然。

更令人驚奇的是,彩繪天王踏鬼木俑是用三十多塊大小不等的木塊雕琢後再粘合而成的,就連天王的牙齒這樣細小的部位都可以拆卸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