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四大帽”新政解读:各队“输血”有上限,国脚年薪砍一半

足协“四大帽”新政解读:各队“输血”有上限,国脚年薪砍一半

资料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0日讯(记者陈开 马万勇)“你一年投20亿的,和我一年投3个亿的,怎么一起玩呢?”对联赛投入设置上限,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几天前这样解释。

20日的足球职业联赛总结会上,中国足协出台一系列政策,尤其对外界最为关注的“四大帽”新政,也划定了具体指标。而出台这些标准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让中国足球联赛摆脱“烧钱争冠卖血生存”的老路,让各俱乐部更理性地进行投入,更公平地参与竞争。

注资帽:上限逐年降低

关于俱乐部投入的限额问题,严格来说包括三部分:

1、支出帽

中超俱乐部下赛季支出上限为12亿元、2020年降至11亿、2021年降到9亿。

2、注资帽

中超俱乐部下赛季注资上限为6.5亿元、2020年降到5.6亿、2021年降到3亿元。

3、亏损帽

中超俱乐部下赛季亏损上限为3.2亿、2020年降到2.9亿、2021年降到2.7亿。

解读:别再依赖“输血”生存

控制俱乐部支出总额,是新政所有限额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注资帽又是重中之重。

所谓注资,说明白一些,就是投资人无偿拨款“输血”。而下赛季注资帽限额6.5亿元,意味着俱乐部想要达到支出12亿元的话,必须自己能创收5.5亿元。

加上亏损帽的限制,以及上限逐年降低,新政最终目的,是希望各俱乐部能降低对球队老板、母公司的依赖,逐渐靠自我造血养活自身。长远来看,这也是职业联赛可持续发展之路。

薪酬帽:国脚封顶1200万

中超俱乐部球员薪酬总额,不得超过总支出的65%,2020年降到60%、2021年降到55%。

国内球员最高税前工资(不含奖金)为1000万元,参加亚洲杯、2022年世预赛的球员可以上浮20%。

解读:球员薪水至少减半

按照欧洲主流联赛标准,65%的球员薪酬已经达到了警戒线,而目前中超包括国安在内的很多俱乐部,薪酬占比已经超过了70%。这意味着俱乐部财务状况危险,并无力进行更有效的球队青训、商务开发。

薪酬帽对球员个人影响极大。目前中国球员顶薪大概为税后 1500 万左右,而按新标准的话,国脚最多能拿到1200万元,还是税前。这意味着他们的薪水普遍会被砍掉50%-60%。不过出国踢球的话,他们还拿不到这么多,所以中国球员应该可以接受。

另一方面,球员2018年前签订的合同继续有效,这意味着他们的减薪,最多还有5年的缓冲期(球员合同最长为5年)。

奖金帽:单场不超过600万

亚冠奖金上限:赢球奖600万元/场,平球奖200万元/场;

中超奖金上限:赢球奖300万元/场,平球奖100万元/场;

足协杯奖金最高可参照中超标准;

全年奖金总限额纳入俱乐部总支出限额之内。

解读:避免“下有对策”发钱

以恒大为例,2017年亚冠小组赛该队战胜中国香港东方体育会,创下了单场2400万奖金的纪录,而这样的一掷千金,今后将不会再出现。

过去各俱乐部发赢球奖金,往往是投资人自掏腰包,不算俱乐部花的钱。现在奖金计入支出帽,则是堵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球队想其他办法额外花钱的漏洞。

而每场比赛奖金设置上限,意味着即便是夺冠战、保级战、晋级战,也不可能开出天价奖金。这实际上也是在降低拜金主义对球员的刺激。

转会帽:继续收取引援调节费

中超、中甲俱乐部引入外籍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4500万元/人次,引入国内球员资金支出不超过2000万元/人次。对于2018赛季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将收取等额的引援调节费,处于盈利状态的俱乐部不需要缴纳引援调节费。

解读:烧钱引援将回归理性

按目前汇率,4500万人民币约合580万欧元左右,这个价格显然不太可能从欧洲买到正值当打之年的巨星。可以想象,将来俱乐部引进外援将逐渐趋于理性,以自由转会、租借为主。而国内球员2000万元的转会费上限,也不足以打动各队放走自己的主力,将逼迫各俱乐部狠抓自身青训。

值得一提的是引援调节费,看得出来足协收取费用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收罚款”。当各俱乐部能自负盈亏,引援调节费迟早也将成为过去时。

需要强调的是,超过“四大帽”限额标准的俱乐部,都将会在一年内受到引援限制,减少直至取消引进球员的资格。

其他新政:扶持青训 “领养”女足

青训政策:中超每场比赛,每队首发11名球员至少有1名U23球员,整场比赛累计出场不能少于3人次,不再与外援出场人数挂钩。

女足政策:申请中超准入的俱乐部须拥有一支女子足球队,并参加女超、女甲或女乙联赛。女超俱乐部每年投入不得低于1500万元,不能高于3000万元。

球市政策:下赛季中超各队球衣背后必须印名字;每场比赛客队门票不少于球场容量5%;将允许现场进行食品饮料销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