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賀建奎的基因生意 停薪留職系創業無法教學

“商人”贺建奎的基因生意 停薪留职系创业无法教学

“2012年賀建奎來到南科大生物系,今年初他表示,由於創業比較忙,沒有時間教學,提出停薪留職”。11月26日晚間,接近南科大的知情人士對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針對陷入基因編輯倫理風波中的賀建奎“停薪留職”一事回應。

今日早間,一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信息迅速刷屏,這件事旋即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賀建奎是連續創業者,業務比較繁忙,當賀建奎向校方提出停薪留職時,校方最終決定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不過,目前南科大官方網站還保留賀建奎在生物系的教職信息。

多位接近賀建奎的人士表示,他更像一個創業者和商人。

(1)賀建奎為6家公司法人代表 瀚海基因獲數億元投資

11月26日刷屏的“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再次發酵。今天下午,記者多次撥打賀建奎的電話,接通後無人接聽。記者給賀建奎郵箱發送郵件後,收到了一封自動回覆,郵件中提到“11月26-29日,我將前往香港參加第26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大會,由於互聯網的限制,我將無法及時回覆你的信息。”此外,賀建奎同時也是6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記者從南方科技大學相關人士處瞭解到,賀建奎為該校生物系副教授。他於2013年入選“深圳市優秀教師”。南方科技大學官網顯示,2012年指導南科大代表隊獲iGEM亞洲賽區金牌(SUSTC-iGEM-B)和銀牌(SUSTC-iGEM-A)。2012年入選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孔雀計劃”。2010年獲得中國留學基金委頒發的“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2010年獲得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SWARM)第85次年會優秀論文獎。

記者通過賀建奎的手機號碼試圖添加他的微信,賀建奎的微信個性簽名寫著“賀建奎-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南方科技大學-瀚海基因-因合生物”。今天下午,賀建奎郵箱自動回覆給記者的郵件中提到“11月26-29日,我將前往香港參加第26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大會,由於互聯網的限制,我將無法及時回覆你的信息。”

科技部官網顯示,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將於2018年11月27-29日在香港舉辦。該峰會會期預計三天,由香港科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聯合舉辦。第一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曾於2015年在華盛頓特區舉辦。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迅速,CRISPR等功能強大的編輯工具因為精確、簡便等特性獲得了爆發性的應用。但具體到人類基因組編輯,在應用倫理和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仍未得到完美解答。其中涉及到可遺傳的基因編輯,以及治療目的以外的基因編輯應用,更引起社會廣泛憂慮。”

記者查詢天眼查後發現,賀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東, 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賀建奎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分別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瀚海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瀚海創夢科技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醫學檢驗實驗室、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在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賀建奎為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7.42%,在公司擔任董事長、創始人。該公司註冊成立於2012年,在2016年11月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騰業創投、正威集團、中科普瑞。2018年4月,公司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2.18億元,同晟資本領投,希夷資產跟投。

該公司官網顯示,瀚海基因致力於大幅降低基因檢測成本,提供優質的基因檢測服務。目前,三代單分子直接測序技術已成功實現研發,此項技術可通過直接讀取血液或組織中的DNA和RNA信息,極大地簡化基因檢測過程,降低測序成本和檢測週期。

瀚海基因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羅湖,並獲得多家投資機構支持的高科技公司。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是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深圳市孔雀團隊項目資助,由南方科技大學研發核心技術,並進行成果轉化,瀚海基因公司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擁有核心專利七十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四十餘項,高技術人才團隊和持續的創新能力是瀚海基因的核心特色。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公司回應稱,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的項目與公司無關。

(2)深圳和美婦兒醫院:醫院和賀建奎沒有過合作正在調查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熱烈討論。而負責此項試驗倫理審查單位是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26日15時40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總經理程珍告訴新京報記者,醫院和賀建奎沒有過合作,正在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

天眼查工商信息顯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大股東為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有限公司,兩家單位的法人為林玉明,擔任法人的公司共19家。

林玉明為福建莆田人,擔任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總裁。2015年7月,和美醫療登陸港交所。林玉明自1996年開始從事醫療器械貿易事業,2003年開設第一家醫院,並首創中國品牌連鎖醫院經營模式。

據其官網介紹,和美醫療專注於醫療投資、醫院管理、醫療品牌運營領域,控股中國規模最大的私立連鎖婦兒醫院。至今已經在北京、深圳、重慶、武漢、廣州、貴陽、福州等地開設了14家中高端婦兒醫院。

和美醫療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18 年上半年,集團運營中的14家醫院門診量達到326540人次,同比增長13.3%;住院量達到13285人次,同比增長20.8%,新生兒數量較 2017 年同期增長 11.9%,達到 5368 人。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5.09 億元,同比增長20.3%;淨虧損人民幣2691萬元,而2017年同期淨利潤1122 萬元。

此外,2018上半年,和美醫療醫院服務分部收益為4.87億元,其中產科、婦科、兒科分別實現1.84億元、1.92億元和0.2億元收益,分別佔比37.8%,39.5%和4.1%。毛利率為43.7%。

當年“魏則西事件”也波及同為“莆田系”的和美醫療,和美醫療2016年收益8.59億元;淨利潤9571萬元。分別同比下滑了5.5%以及9.9%。和美醫療解釋,期內,婦科業務受到魏則西事件的影響,該股所屬醫院門診人次為58.5萬次,較同期的60.1萬下降2.7%;住院人次達到23368人次,較同期的25668人次下降9.0%。

此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和美醫療旗下醫院也有不少醫療糾紛。2014年至今,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有2起醫療損害糾紛,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有1起;涪陵和美婦產醫院1起,重慶現代女子醫院1起,重慶都市儷人醫院2起。

(3)百餘名科學家聯合聲明譴責 南科大:賀建奎已停薪留職嚴重違反倫理

事實上,有關基因編輯的技術,已經得到學界的廣泛討論,其發明團隊曾否定該技術應用於胚胎。

2015年12月,果殼網曾刊載著名科普作家,大西洋月刊科學專欄撰稿人Ed Yong文章,“無論我們能多麼精確地編輯基因,有些東西也不是我們能一編了之的,更別提安全性了。很少有功能單一的基因。編輯數千種基因會讓身體陷入難以預料的境地。比如說,刪掉CCR5基因可以讓人們免疫艾滋病病毒,但也讓他們死於西尼羅河病毒的風險高上13倍。改造FUT2基因可能降低患I型糖尿病的概率,但也增加了感染諾瓦克病毒的風險。”

11月26日晚間,“知識分子”微博發佈了一則包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在內的百餘名科學家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

上述百餘名科學家聯名稱,鑑於近日國內外媒體報道中國“科學家”從事人胚胎基因編輯並已有兩名嬰兒出生的新聞。作為中國普通學者,出於對人類的基本理性和科學原理的尊重,以及對此事件影響中國科學發展的憂慮,聲明如下:

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來形容。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準確性及其帶來的脫靶效應科學界內部爭議很大,在得到大家嚴格進一步檢驗之前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而科學上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及科學價值,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及其長遠而深刻的社會影響。這些在科學上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對人類遺傳物質不可逆轉的改造,就不可避免地會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實施之前要經過科學界和社會各界大眾從各個相關角度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討論。確實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來的孩子一段時間內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義和將來繼續執行帶來的對人類群體的潛在風險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與此同時這對於中國科學,尤其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的聲譽和發展都是巨大的打擊,對中國絕大多數勤勤懇懇科研創新又堅守科學家道德底線的學者們是極為不公平的。

我們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及研究相關單位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並對此事件做出全面調查及處理,並及時對公眾公佈後續信息。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

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我們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今日晚間,南科大也作出回應,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其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學校深表震驚。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同時,南科大表示,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學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佈相關信息。

(4)參與譴責科學家:基因編輯嬰兒“是對五大倫理原則的踐踏”

“下午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非常的震驚,感到比較恐慌。強烈譴責這樣的行為,希望這種行為能夠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嚴懲。”參與譴責賀建奎行為的國內輔助生育專家王峰(化名)這樣告訴記者。

王峰稱,從技術角度來講,基因編輯、克隆人、孤雌生殖都可以實現,但沒有在人身上實施。如果一對夫婦去醫院做輔助生殖,男方沒有精子,只會採用供精的手段,就是用別人的精子,而不是讓女方採用孤雌生殖技術生出小孩。

王峰認為,“今天這個事情是對五大倫理原則的踐踏。首先是尊重原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殖的權利,但是當他的生殖權利和自己後代的利益產生衝突的時候,後代利益大於患者本身的生育權利。第二是有利原則,從技術來講,我們看不到後代有什麼確切的獲益。因為他選取的都是男性有HIV,但是女性沒有這種情況。其實,通過對精液充分洗滌,進行垂直上的阻斷是完全有希望讓後代避免垂直感染HIV,相關技術也比較成熟。為此專門去做基因編輯,將實驗性的技術直接運用於人體,在沒有確切獲益的情況下,要冒很大風險,這是對患者本身利益和後代利益的一種損傷。”

第三是誠信原則,王峰稱作為醫療服務提供者、臨床試驗開展者,必須永遠對患者百分之百的坦誠。不允許隱瞞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對他後代造成的損傷。“現在無從知道患者是不是充分獲取知情同意,還是他只是為了有人免費出錢做一次試管嬰兒,或者說是由於男方得了HIV,沒有生殖中心願意給他提供試管嬰兒的服務,才去找了一家。”

還有一個原則是無傷原則,王峰以一個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舉例,該患者非常想要孩子,可能會故意推遲化療時間,在這個過程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這些需要經過正規的倫理委員會認真評估才能得出結論。“一般來說,女性患者需要先做一個手術,把她卵巢的一部分組織提取出來,然後進行冷凍,保存一部分的生育力,結束化療後重新移植回體內,可以繼續做輔助生殖。尊重了她的生育權利,也對她的生命進行了保護。負責的臨床工作者會採取變通的辦法,兩邊都能兼顧。而不是很魯莽的,在獲益不確切的情況下,把基因編輯用在人身上,這是非常不負責的。”

新京報記者:馬婧 陳維城

校對:鄭厚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