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删除了一些鲁迅的文章?

乐万家股票实战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作家之一。他对于时代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们也知道,是他写下并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作为毛泽东心里“懂得中国的人”,也在很多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重要地位。不过,最近几年的小学初中语文课本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因是课本中的鲁迅文章有一部分被删除了。这就引发了大家的议论,不过,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么做呢?



第一,鲁迅的文章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初中毕业了,也不过是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和鲁迅那个时代已经离得太远,他们根本无法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也无法体会那时中国所经历的创伤。现在让他们看鲁迅,其实是很难理解鲁迅先生内心的想法的。只有等到他们成长起来,真正地接触到历史,真正地感受到社会的残酷,人情的冷暖,可能才会对鲁迅的文章产生共鸣。

其次,不好教。鲁迅先生不是一般般的作家。他的文章都带有强烈的时代性,个人的感情也复杂而强烈。这是一位毛主席曾经十分期盼见到的文学大师。而这样一个大师,普通的语文老师是不可能讲解明白的。不仅讲不明白,有时还会瞎讲胡讲,把一篇文章拆的支离破碎,分段讲解。这种讲法不仅老师费劲,学生更是不想听。

网上曾经有个段子调侃:“鲁迅写个天亮了,其实只是想写个天亮了,老师多心了。”受制于应试教育,老师的讲解也只能围绕教学大纲来,可是那些制作教学大纲的“专家”,就真的懂鲁迅吗?恐怕不一定。


还有,鲁迅的思想其实不用刻意地传授。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仍是中国人的思想。他仍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所以,他的想法,与我们后代的思想,其实很多都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的成长,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会越来越能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所以,只要接受了合理的教育,那么,鲁迅先生的思想与我们的共通性终会体现出来。流淌在炎黄子孙血脉中的东西终会汇聚。

所以,鲁迅的文章删除一部分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还不足。不过也应该留下一些,更早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趁他们记得的全是游戏与直播之前。


大三老学长


鲁迅先生的文章并没有被移出教科书。2017年全国开始统一使用的教育部编本语文课本依然有鲁迅文章:7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册《阿长与山海经》;8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下册《社戏》,9年级上册《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9年级下册《孔乙己》。而且,鲁迅的《朝花夕拾》还是中考名著的备考篇目。



第一点,其实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为鲁迅先生的思想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他受到了安德烈耶夫,尼采,叔本华,果戈里,厨川白村等众多学者的影响。在所以说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很多的思想意识。


第二点,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一些是用古语来写作的,较为晦涩难懂,同今天的白话文有较大的差距。比如说他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执论》就是纯古文写作。就是今天的大学生来读也是比较艰难的,何况是中学生。

第三点,时代的原因。鲁迅先生同我们现代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有着对当下时局的影射意义。如果我们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就很难去理解鲁迅先生文章背后的深意。



即使是他的《朝花夕拾》,一部简单的童年回忆录,也是有诸多深意在里面的。这样就使得中学生去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要去查阅资料,去理解鲁迅当时写作的背景。尤其是鲁迅的《野草》,被称为心灵炼狱熔铸的鲁迅诗。这是更加的晦涩难懂。其中更多的是,这是鲁迅写给自己的诗。只有人到中年,或者是经历风雨,很多的人才能够理解背后的深意。


红雨说历史


先生死了

死了这么多年

而先生笔下的人物却活了

活了很多

有崇洋媚外的

精日哈韩的

少廉寡耻的

周先生的文章是匕首

是刀枪

这些人看到了

无异于如鲠在喉

鲁迅的时代已经过了百年

也许他老人家

挡住了太多人的路

小孩子的课本里

应该有新的作品了

比如获了诺奖的莫言

以及他的丰乳肥臀😄


雪夜de惊鸿


这个问题只有删除者和相当级别的部门才有资格来回答吧。

一般人的回答,只能是一种臆测。

但既然问到,不妨想象一下。

鲁迅小说,批判社会和民族的占了极大的绝对的比重,歌颂的好像只有一篇。

这一篇是《一件小事》。歌颂一位车夫——劳动人民,但真是写得有些概念化,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比较生硬和概念的。可见鲁迅最不擅长歌颂——当然,也是当年写阶级而不写人的主张对鲁迅所造成的影响。

结尾那主人公突然变得高大的感觉,有一段成为中学生作文的一种结尾公式。

鲁迅杂文对于社会和民族的批判则更是直接和辛辣的。

鲁迅散文有着童年少年天真烂漫的回忆,最适宜小学、初中学生,但这些回忆中,也是处处批判的锋芒。什么衍太太、沈四太太,仅仅给人物取的名字就在批判中国人、小市民。

鲁迅的后现代小说集《故事新编》,很先锋,很好玩,但对历史的事实的真实不太负责任,并且高中生才能读懂一点,有所领悟收获。

鲁迅的散文诗语言非常优美,但不知道为什么也不入选,大概也是考虑到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吧?鲁迅的优美也很深奥的。

鲁迅是反中庸的,而又目光犀利,洞幽烛微,

学得不好,就会极端、偏执。

打住吧,只能谈到这个程度。



大悔忆智冰


因为被和谐掉了。鲁迅先生的杂文言辞犀利,针贬时弊。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和人性的阴暗丑陋的一面,发人深省。现在有些人开始对号入座,于是有些恐惧,害怕读者借文看今,因此唯有删之而后快。我只能说:还记得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吗?还记得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吗?如果因为怕反照出自身的毛病,于是把镜子全都摔破;如果不敢正视自身的问题,容不得别人指正自己的问题。那么即使用最华丽的词藻,把自己粉饰的最漂亮,那也只是曲高而和寡而已,最终也只会让自己高处不胜寒。对于一个装睡的人,别人的确叫不醒。只不过当洪水来临之后,就真的再也醒不来了。


慕晨露


我认为: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方面研究的深入,中小学和大学课本几年一修订是很有必要的,是必须的。二是对英雄的界定也是必须的,课本上应以国家英雄为主,在国家英雄中挑选合适的进入课本,例如扬靖宇丶赵一曼丶戴安澜丶张自忠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三是对鲁迅文章进课本的安排问题,鲁迅的文章比较高深,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是难以理解的,小学初中生太小,势必象听天书。二则我国文明史五千年,加上国际上的,文学大师千千万,必须兼顾众家。三则学生课本容量有限,筛选主要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达到了目的。四是我认为我们的课本,要从过去的重视知识,向高层延伸,即创造创新影响,眼界拓宽影响,文明素质影响等等。五是高考及中考就是一个权威巨大的指挥棒,出题和编课本的责任重大,必须着眼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必须高水平的人统筹,任重而道远。


鱼磊卫静


鲁迅的文章大批地移出中小学课本实属必然。其中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鲁迅的文章直抵人性中丑陋的一面,直抵社会的内核,通过文字理解先生的本意,需要读者具有相当的阅历,否则就会误解了本意,造成消相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阅历不足,对社会缺乏足够的知识,难以正确地理解先生的意思。就拿先生最直白的文章,如一件小事来说。大家都知道先生称赞了劳动者,那个车夫。但是,有几个人又能说清,先生称赞车夫那一个方面呢?记得在文革中的老师是这样说的,车夫怜悯老妇人,怜悯穷人。有爱心。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再读一件小事,觉得当时我的老师的解释是错的。现在看来,先生称赞车夫的担当。而当时的人们,特别是大人物却普遍缺少担当。所以,先生一开头就说,到京城里五六年经历的国家大事不少,都不上心,唯独这件小事,却总是时时想起。


田园护土伍先锋


我很好奇,你们了解过所有版本的教科书吗?没有了解过,就说这种问题。

以前可是有一个家长搞过大新闻的。曾经一个家长看了孩子的教科书,然后就说鲁迅某篇文章被删了,最后上了新闻,其实呢?鲁迅那篇文章放在了下一单元还是下一册书。就这样都上了新闻,恐怕很多人上学不认真看书,毕业了开始指点教材了,颇有“砖家”风范。

我的意见是删除个别的鲁迅的文章,也没有问题。鲁迅的文章在教科书里的很尴尬,老师不好教,学生不好懂。要我说,从文学上理解鲁迅相对容易,但是,理解鲁迅文章背后的意义,则需要人生阅历,这就不是老师能教的出来了。既然不好教,删了也没什么。

有些人搞的就跟删了鲁迅个别的文章,鲁迅的文学史地位就不保了一样,一个二个去做卫道士。

说到底,很多人不理解教科书的性质,教科书是食堂大锅饭,大家都要吃,但是课外书是偶尔或者经常的加餐。没有人会吃大锅饭时候还在谈吃的营养、健康、美味。想吃的健康、营养、美味,出去加餐(也就是阅读课外书)。觉得鲁迅重要,完全可以让自己孩子课外去看看鲁迅的书嘛,我就买了套鲁迅全集,以后给孩子看看。

很多人真的不懂语文是干嘛的,比如说鲁迅的文章吧,我们不是教背后的深刻的思想性的东西,而是教会你怎么理解文章的含义,至于思想性的东西,靠的是你的阅历,靠的是你广泛阅读鲁迅文章以后的思考,靠的是这些。语文是一种工具,至于你利用这些工具能够得到什么那是你自己的努力了。这些别人教不了,只有靠自己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阅读,谢谢关注。



半卷


删除或减少都是专家和敎育领导的决定和作为。与你提问讨论无关,这个问题的最好、最佳、最准确的答案在牠们手里。你我的任何讨论言说都无济于事。都是图托空言,说说而已。不起任何作用,弄不好还要定你“妄议”。此非实际的问题,不言为佳。顺便建议那些该由领导专家回答的问题,莫问老百姓。弄不好很危险。

同时要明白,领导、专家的决定绝对是英明的也是伟大的。君不见,三峡大霸的修建,至今都很英明伟大。而专家们还一直续继着证明它的英明伟大。而寿安更是又一个证明。而寿安领导不是一再证明么?

因此,答案是不要问老百姓。


王老师188834282


原来我以为鲁迅先生有些偏激固执,语言太过锋利,现在再看鲁迅文章,觉得鲁迅眼光非常锐利,对人性和社会有非常准确的洞察力,直击人性弱点和社会阴暗面,是一位非常了不得的文学大家!至于说现在鲁迅作品在学生课本里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他的作品批判性太强了,有些人不喜欢或不喜欢这种宣扬吧,大家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