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業“虹吸”而聚

生物醫藥業“虹吸”而聚

一位研究人員在廣州某生物醫藥企業工作。

生物醫藥業“虹吸”而聚

大灣區生物醫藥業正在發力。

統籌 童丹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童丹、鮑文娟(除署名外)

繼信息技術產業之後,生物和生命健康被認為是發展潛力和空間最大的產業,業界將其稱作“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粵港澳大灣區密佈的創新性生物技術企業,不斷為生物科技產業集群注入新活力。

企業的聚集需要一個良好的平臺和完善的產業鏈,廣州日報記者近日分頭走訪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發現,聚集了全球優良資源的大灣區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物科技產業鏈。

11月15日,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促進會(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產業創新聯盟)揭牌。該聯盟正是發掘了灣區生物科技產業鏈的優勢,採用“政+企+學+研+臨床+資本”相結合的創新合作模式,集聚大灣區生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創新資源,與港澳合作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和研究基地,推動生物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

虹吸效應:全球優良資源集聚大灣區

只需要20毫克的糞便,通過一種快速檢測試劑盒放入檢測儀器,10分鐘就能出具幽門螺桿菌篩查結果。無創無痛,又方便提取,且檢測費用僅需花費60~70元。今年9月份,大鵬新區醫療健康集團啟動全市首個兒童“幽門螺旋桿菌”篩查項目,為轄區一年級學生提供1000個免費篩查名額,就用上這種快速檢測試劑盒。這是來自深圳市鴻美診斷技術有限公司的研發成果。該公司為諾貝爾獎得主、“幽門螺桿菌之父”巴里·馬歇爾教授團隊創辦企業,2016年4月份在深圳國際生物谷生命科學產業園正式開業。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的國際化從眾多簽約的高端團隊可以看得出來。

“廣州要打造生物醫藥高地,很有抱負。”GE核酸藥全球產品負責人卡瑞娜·安德森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上表示。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生物科技園項目已經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動工,該項目是GE醫療集團在亞洲首個生物科技園,目前項目進展順利。而11月12日, 擁有350年曆史的全球製藥及高性能材料巨頭德國默克公司與廣州開發區簽署協議,默克擬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設立其華南第一家獨立法人,將於201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據悉,經過近10年的規劃建設,廣州國際生物島目前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聚集各類生物醫藥企業170多家,搭建起中歐、中美等多個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其中,GE生物、賽默飛、默克、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行業巨頭在這裡扎堆落戶,冷泉港實驗室等頂級研發機構在此紮根聚集,一大批生物醫藥高端人才、核心團隊、產業聯盟在這裡抱團發展,生物島、知識城、科學城等平臺集聚效應在這裡得到釋放。

大鵬新區的國際生物谷則是深圳市最新規劃發展的生命大健康產業基地。3月18日,被譽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教授領銜的國際生命科技中心正式落戶,這也是國際生物谷首個重點項目。記者瞭解到,作為深圳國際生物谷孵化器和先導區,生命科學產業園和海洋生物產業園已落戶企業項目近100家,其中院士團隊5個、諾貝爾獎團隊1個。

“此前美國‘五國院士’、世界‘皰疹之父’羅茲曼和諾貝爾獎得主、‘幽門螺旋桿菌’發現者馬歇爾等都是在多次考察生物谷後,進駐大鵬新區的。”據大鵬新區經服局負責人介紹,沃森、羅茲曼、馬歇爾等世界頂尖科學家及團隊集聚生物谷,將會產生“虹吸效應”,加速現代生物醫藥、生命科學等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

四大模式組成

灣區生物醫藥

完整產業鏈

分析大灣區眾多生物科技產業園和平臺可以看出,從大數據的研究到孵化平臺以及細分生物科技的某一分支,大灣區生物產業鏈是完整的。正如一名生物醫藥平臺負責人所說:在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找到研發、資金以及成果落地的平臺。

模式1: 政企合作重磅鼓勵產業發展

位於廣州開發區下屬中新廣州知識城的GE生物科技園首期佔地約35萬平方米,包含若干KUBio™模塊化生物製藥工廠、FlexFactory™生物製藥靈活生產平臺, 配套辦公樓等。

GE全球高級副總裁、GE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表示:“此次攜手廣州市政府建設GE生物科技園,是GE在生物製藥領域中探索政企合作模式的創新舉措。希望通過雙方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將GE生物科技園打造成為世界級生物製藥生態圈,以此促進中國的生物製藥行業發展。”

GE生物科技園,採用“模塊化”解決方案,就是將廠房各個部分組成標準化的模塊後運往項目現場,用類似“搭積木”的方式進行組裝。此外,KUBio™解決方案具有建設週期短、質量標準國際化等優點。也開創了全新的生物製藥領域政企合作模式。

珠海金灣的“珠海國際健康港”也是典型的政企合作模式。為了進一步優化該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和發展環境,金灣區近期也出臺了扶持力度很大的激勵政策:在金灣區新建立的生物醫藥重大產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經認定,金灣區將給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獎勵,最高獎勵可達1億元。

模式2: 專注大數據帶來產業優勢

“10毫升血液便可解析癌症信息,讓患者免於影像學輻射、內窺鏡和穿刺活檢侵入損傷。”廣東思勤醫療展示了癌症早篩血液檢測解決方案,該方案目前是面向體檢中心和保險公司的。

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這也是國內首個通過分析外周血中游離DNA片段癌症基因突變和其他多組學指標,採用全新多變量算法,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判斷有無癌症並對癌症進行定位的產品。一些創業公司將目光瞄準了基於大數據的健康管理領域。碳雲智能正是一家健康數據分析公司,擁有百萬健康數據的收集平臺。

深圳鹽田區的大百匯生命健康產業園是今年7月才落成的生命健康產業聚集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了更深度聯動的產業紐帶。

模式3: 孵化器整合開放資源

大灣區的生物科技產業離不開孵化器,從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結果可以一窺端倪。2017年廣州賽區12家冠軍企業中,10家來自孵化器,而在IAB、NEM領域湧現了達安醫療健康、冠昊生命與健康、華南新材料等一批專業孵化器。達安醫療健康產業專業孵化器以其獨特的三鏈融合(企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模式,整合並開放內部資源平臺,聚集生物醫藥企業逾2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9家,創業板上市企業1家,進入IPO企業10家。

深圳鹽田健康智谷與研發平臺不同,致力於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及孵化,園區入駐企業已達45家,兩個院士團隊項目已簽約落戶健康智谷。據健康智谷的負責人表示,力爭實現精準醫療技術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健康大數據平臺及人工智能應用創新。

模式4: 醫療器械研製釋放產業潛力

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是深圳生物醫藥產業的一張名片,重點發展生物製藥、醫療器械和生物服務三大產業。坪山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醫療器械企業佔據目前聚集性企業的近八成比例。坪山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目前聚集了15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其中製藥企業30餘家,醫療器械企業120餘家,集聚賽諾菲巴斯德、國藥致君,海普瑞、信立泰、微芯生物、海濱製藥、翰宇藥業、理邦精密等一批知名企業,呈現出製藥龍頭企業,醫療器械產品覆蓋面廣,高端有源、無源器械和體外診斷快速發展的趨勢。

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醫藥企業的產品從研製、臨床到上市的週期較長,尤其是一些龍頭企業,產能潛力尚未完全釋放。這批企業經過數年積累,即將進入爆發式增長期。在生物產業基地內,佔地10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器一期已近飽和,極速器二期規劃建設工作已經啟動,未來能為創新企業提供約50萬平方米的空間載體。

創新合作模式 集聚產業鏈上下游

“粵港澳大灣區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商機,尤其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大有前途。

根據國際三大灣區的經驗,要在不同體制下融合發展,在城市競爭中促進互補發展,大力激發灣區創新活力。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促進會(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產業創新聯盟)近日揭牌。據介紹,該促進會由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中山大學等70多家單位組建,將採用“政+企+學+研+臨床+資本”相結合的創新合作模式,集聚大灣區生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創新資源,與港澳合作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和研究基地,推動生物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