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三鹿的脑洞


我一直不赞同寄宿制,因为我弟弟就是这样过来的,他小学有三年时间是在市区寄宿读书,一直读到初二,不知不觉中学到好多坏习惯,比如抽烟,拼命的玩游戏,常常不喜欢呆在家里,朋友比家人还重要等等。这些问题曾经让我们好头疼!

他内心深度还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所以他内心深深的自卑,这层自卑是永远也走不出来的,不管我们讲多少次我们爱他,关心他,我们是一家人。讲多少都没用,他受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与我们好像永远隔一层距离,他常常往外跑很少回家,每次假期回家基本上也是在朋友家玩与睡,自己家倒像个饭店,他大年初一的仅是回家吃个饭就出去找朋友了。

他有好多事情从来不与我们说,在他心中,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信不过家人,因为觉得家人抛弃了他,不爱他,有时候为了敷衍我们的追问与关心,他还会撒谎,真是撒谎成性啊!

因为寄宿在外,他的个人卫生也不够好,比如指甲常常又黑又长,头发长长的也不剪,鞋子穿到脏也不懂得洗,自己的衣服更是脏,洗不干净的。

后来初二,我们家人把他接回了家,慢慢教育,纠正,好多年过去了,才好转起来。

所以,小学与初中的寄宿制我从来不认同,讲得再好都不认同,除非孩子考上高中,已经满16周岁了,我才放心,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


淘气妈妈乖巧娃




首先,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寄宿了,一直到大学,然后工作又在外地,从二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在家待的最久的就是高中毕业后那三个月!现在工作七年了,下面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这里说的是利弊,而不是伤害!

小学二年级,爸妈工作特别忙,姥姥身体不好总是住院,所以爸妈就把我送到了临进县的一个私立学校,当时学费还挺贵的!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再到工作,就一直在外面,在家最久的一次就是高中毕业那三个月!现在我的工作是小学音乐教师,但是我们学校不是寄宿制,但是好多也是家长工作特别忙的,一天天的都顾不上孩子。

首先解剖一下自己吧,从性格方面分析一下寄宿了这么多年对自己性格的影响。首先是好的影响,从寄宿制开始,我就变得独立起来了,刚开始连食堂的饭的字都不认识,需要问旁边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到最后一路走来,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独立和快速适应环境!寄宿制大多数日常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我们小学有一个生活老师,但是一个老师管着好几个班,根本顾不上太多,所以日常的大多问题还是需要自己解决,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习惯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了再找人帮忙。还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从二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换了一个寄宿制学校,初中又换,高中又换,大学又换,工作的前两年又是各种出差,所以这么多年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了,到什么环境里面,我都能快速的适应并且融入进去!

下面说一下弊端,中小学最需要的就是和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因为平时跟父母交流少,就只能跟老师和同学交流,所以话比较多,上课下课爱说话,什么都跟别人说也不设防,因为一直在学校待着,对外面接触比较少,所以把社会想象的也比较美好,所以一路走来也吃了不少亏!一直到大学毕业,对社会了解还特别少,所以大学做的很多事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够二的了!

还有就是初中开始,因为和同学关系处的不好,总被人欺负,再加上自己又比较独立,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慢慢的性格就有点孤僻了,幸好高中学了音乐,性格又慢慢的恢复了很多!但是直到现在,性格里面还是有需要多疑的成分,幸好自己明白自己的问题,也能够调节,所以还好!所以说尤其是初中住校,正是青春期,性格形成的最佳时间,其实是最不该住校的,因为一有问题没法跟有经验的爸妈沟通,他们也看不到,特别容易对将来的性格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在大学跟我同学说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校了,他们都说我,你没变坏就是很不错了!

虽然我在外面住了这么久,但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分析,我建议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校,如果有条件不住最好。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他有什么问题,你都能跟他沟通讨论,这样对他将来都是有很大优势的,而且作为孩子来说,其实也愿意跟父母沟通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因为你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最早高中住校,不住更好!

不知大家都是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阳光赵老师


我来说下吧,我家孩子今年初一,住校,我的家在城西,他的学校在城东,周五下午回来,周日返校,到现在住了两个月的校了,每天在学校给我们打三个电话,有时更多,想我们,想家,我们一直给他做工作,效果不明显,前两周回来,晚上哭了,告诉我们他在学校很想我们,上周拿回学校的体检验血报告,其中总胆红素之类的超高,带去医院做检查,目前稍微超高,医生说这和心情有关,我终于知道气大真的会伤肝,我们一直在给孩子做心理疏导,这周运动会,孩子心情稍微好点。问初中的老师,学生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一学期一年,甚至于更久。我家孩子好多同学现在到另外的城市去读初中,我们所处城市小,教育赶不上大点的城市。我孩子成绩也不错,但我们不愿意把正进入青春期的他送出去读书,我们希望陪伴他的成长。


没事随便逛逛


我曾经在十三岁的时候因为上初中就寄宿了。寄宿制有好处,但是大部分是坏处。



比如:一,孩子上学期间,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寄宿,吃得饭菜的质量和卫生条件等都不能和在家中的条件相比。 二,最重要的一点,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亲情的呵护。当孩子碰上困惑的时候父母不能及时解决,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或多或少的障碍。



三,由于长期远离父母,我觉得亲子关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互动方面。 四,孩子的成绩,日常行为是容易波动的,但是寄宿制使家长长期看不见孩子,也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一些不良倾向从而防患于未然。



五,从我自身而言,我初中的时候由于贪玩,所以成绩下降又不敢和家长说,那时还没有电话网络等所以通讯不便,所以就骗父母。导致自己的学业下滑了。 虽然也养成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和寄宿的害处相比还是得不偿失的。


丽人离


我来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去了百里之外的学校去上学,当然是寄宿在亲戚家里。这个亲戚,我从小就见到过那么一两次,自然没有什么感情。

在这个亲戚家里,亲戚没有在肉体上虐待过我,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我就像空气一样,没人打骂我,也没人理我。我的一切在亲戚家里都变了形,可以说是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越怕说错话越说错,越怕做错事越做错,一切都是不自然的。我很想融入那个家庭,也想像他们的女儿那样回到家眉飞色舞的说学校里的所有事情,可是人家根本就不理会我。

在这样一个冷漠的环境里,我每天每天晚上就是哭。现在也不知道当时怎么那么多的眼泪,就是不自觉地泪就能够无声地默默地流啊流。到现在我遇到伤心的事都没有多少眼泪了,以至于我都认为初中的那三年我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完了。

所以我认为寄宿制是弊大于利的。有利方面当然也有,就是自理能力确实强一些,能够自己洗衣,还会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等等。可是相对于心灵受到的创伤,心灵没父母爱的滋润,没有一个自己的家给你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没有一个家的温度,家里人的欢声笑语,这点不得已的自理能力,值得吗?


近荷心香11


寄宿就一定造成伤害么?未必。有没有伤害,或者怎样的伤害,要考虑几点要素:

1.开始寄宿的年龄。

2.寄宿学校的老师和硬软件如何。

3.父母和家庭氛围,亲子关系。

4.孩子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

本人12岁初中开始寄宿,一周回家一次,高中一个月放假回家一次,大学半年回家一次。身边也有很多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住校的同学,情况各异。

如果有伤害,一般是送去寄宿的年龄太小,还处在离不开父母的阶段,寄宿学校也良莠不齐,原生家庭亲子关系和沟通不那么顺畅。负面影响有:

1.安全感缺失。

2.和父母关系疏离(只是有可能)。

好的方面是寄宿的孩子大部分相对独立性更强,更适应集体生活。性格开朗随和的孩子也一大把。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初中之前还是让孩子住家里吧,寄宿学校的生活老师再好也比不上亲生父母的爱。



妈妈侠007


寄宿制,其优劣都十分明显。

优点是,能够使孩子尽早融入集体生活,现在孩子在校学习结束之后迅速回归家庭。回到家后,交往都是家长、成人。因此容易出现孩子的语言、行为成人化倾向,即所谓的“小大人”现象,寄宿集体生活能避免这个情况。而且,寄宿制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寄宿制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体质弱,寄宿制的饮食很可能不合孩子的口味,长期如此的话,势必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每天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不能及时给家里反馈。时间一长,父母就很难掌握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一些亲子活动也不能进行,这样就会多少对孩子的幸福指数有一定的影响。

孩子能成长的如何,除了家庭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朋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孩子交了一群什么样的朋友以为着孩子能变成什么样的人。

孩子寄宿,父母不能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也不能及时进行引导,就可能会导致孩子跟着他的朋友们一起走偏了的情况。

现实也表明,寄宿制学校,有很多不合规格的情况。很多寄宿制学校人员短缺、资金匮乏、管理失漏较多。反应在孩子的身上,就会出现寄宿环境恶劣、各种监管不到位,甚至由于某些寄宿制学校招收的员工素质低下,可能导致对孩子的各种伤害。在封闭的环境中,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帮助,在情感、心理和安全等方面出现多种问题。


纯钧LHGR


因为种种原因,有些学生上学的时候不得不在校住宿,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校度过的,周末的时候可以回家。寄宿的话对孩子有一些坏处。

1.休息不好.

往往中学时期的学生宿舍住的人都挺多的,这么多人住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晚上休息的时候还是比较嘈杂的,虽然晚上会有学校的老师来督促学生们休息,但是老师们一走,宿舍里面可能就又开始吵闹起来了。就像我上初中的时候,晚上熄灯后并且老师们检查完宿舍以后,宿舍里面可能就又开始嘈杂起来了,自己去管的话可能会被攻击,甚至当时还有学生晚上在宿舍打扑克,其它学生们也是敢怒不敢言,这样吵闹的住宿环境是很影响学生们的休息的,白天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困乏的现象,影响学习效果。

2.被带坏.

还有一些孩子在寄宿制学校里面,被里面的坏学生给带坏了,这些往往是这些孩子们自制力不强导致的。

3.住宿环境一般.

很多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环境很恶劣,里面仅有基本的床铺,像我上初中时候的宿舍,一间仅有十平方的房子里面挤满了上下铺的床位,学生们在里面吃东西、睡觉、玩乐、洗漱,还有很难闻的脚臭味,这些因素混合成了整体的混乱的住宿环境。

4.缺少家庭的监督.

寄宿制学校里面的学生往往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监督的,往往学生们在思想上出现问题以后家长们也不能及时的发现而影响孩子继续上学的信心,最终抱憾终身。


饕餮视听


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的被家长所选择,作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实际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弊端。

第一,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最初是来自于家庭和父母。而父母将孩子过早的放入学校,容易造成孩子安全区域的破坏,从而让孩子安全感缺失。而安全感的缺失是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心理健康的。

第二,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淡漠。

我们知道,一段关系最好的维系方法是沟通陪伴和交流。而寄宿制的孩子大多数和父母见面的时间很少,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时间明显是不足的,如果孩子回家父母再不及时和孩子做沟通和交流,那么亲子关系的淡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寄宿制长大的孩子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是因为ta自行关闭了对外沟通的渠道。

第三,容易造成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

孩子从学校回家,家长基于补偿心理,会给予孩子溺爱的种种补偿。一方面有违学校老师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会给孩子两个不同世界的感受。这样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非常致命的。

总之,凡事有利就有弊。一方面寄宿制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也确实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不能把握好度,则弊大于利。取舍在自己,重点是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怎样,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和家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
我是宸妈,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我的头条欢迎关注!


宸妈碎碎念


我的孩子六年级就送进了寄宿学校,一个月回家一次,学校相距60里路,儿子从小一直在父母身边,一天也不曾分离。送孩孑上学前我好几次给他讲进这所学校会面临的各种生活困扰难题,他都点头不在乎。他的年龄怎能料到会发生什么?在学校分别时我反复对他讲“这一个月是你的适应期,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过几天就好了。”儿子很竖强的点头答应着。这里的同学他一个也不认得,老师也一个不认识,12岁,天天放学本应和父母在一块,这次我却将儿子放在这么远的学校,和儿子挥手告别有一万个不舍,眼角酸酸的,看一眼有那么多的孩子和他作伴有那么一丁点安心。

一个星期后,我去学校看孩子,在教室里他在看书,喊他的名字,惊疑激动的表情立即站起来,这一幕情景孩子肯定想了好多次。在教室外边给他买了他所需的一切,儿子眼角的泪在打转却不曾滴下,儿子说要回家,我劝导和鼓励着,走出这一步有多少的无奈和千百个不情愿。他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关怀,而我们伸手够不着。在学校里孩子喝水少,声音嘶哑了,人瘦了,眼神少了昔日的活波多了一丝忧郁和焦虑。分别时不停的安慰和鼓励,他看起来好多了。

生活有太多的无奈,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公主和王子一样的生活'着。年幼的孩子从小经历离家之苦父母有何尝情愿。社会的变迁牵动着亿万颗悲欢离合的心。为了生计,为了活着光彩,为了面子亮丽,我们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亲情。孩子,拿什么爱你,你会说要父母的陪伴,天下有多少父母能领会到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为了陪伴孩子你愿意放弃一切吗?孩子在父母眼里是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父母在孩子眼里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也不是他的全部。

在寄宿学校的孩子们是苦的,这种苦也只有他们清楚。只有努力刻苦学习了就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