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怎麼死的?

東方丟勒


偉大的詩人是不能死於平庸的。

李白之死,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詩仙江上孤獨醉飲,一時興起,撈江中月溺水而死。

五代文人王定保有文曰:“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江中撈月而死。”

南宋筆記小說家洪邁亦說李白死於捉水撈月。

對普通人而言,論人生經驗,李白揮灑狂傲的一生可謂是毒藥,這樣如痴如醉,不分真實與虛幻的死去,很符合他詩仙的境界。

後世之人在描繪李白撈月而死時,甚至有很多“此去仙境”的發揮,舉個印象深刻的——“我追求一生的光明,原來在這裡!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他的雙手,向著一片銀色的光輝撲去------只聽得船伕一聲驚呼,詩人已沒入萬頃波濤。船伕恍惚看見,剛才還邀他喝過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條鯨魚背上隨波逐流去了,去遠了,永遠地去了。”

該怎麼看李白撈月而死這種說法呢?

第一個,眾人非李白,怎知李白想撈月?第二個,即便向江中伸手,就一定是撈月嗎?第三個,誰能證明李白死的那晚一定明月在江中?

但有一點是可能的,李白也許是醉酒墜江而死。

晚年的李白,政治上失意,經濟上無助,客居他鄉,百無聊賴,整日酗酒。說的難聽點,就是一個酒鬼在搖晃的江船上,失足掉水裡淹死了。

撈月,只是後人給他的一個詩意般的敬意,當然,李白完全配得上這樣的敬意。

另一點則事關古禮,中國傳統古禮是不弔溺的,為死者諱,必須粉飾一下。

但也有很多人不同意李白醉酒撈月而死的說法。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為李白詩集作序時,就明確地說李白是死於病。

李陽冰的族叔時任當塗縣令。李白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後,先漂泊於武昌、潯陽、宣城等地,最後就落腳在當塗,死於當塗。

晚唐詩人皮日休也相信這種說法,他在《李翰林》中說“竟遭腐脅疾,醉魂歸八極。”

啥是腐脅疾?

慢性膿胸穿孔,這種病有多種病源,酒精中毒是其中一種。

愛在李白問題上較真的郭沫若也支持這種說法,他甚至從醫學角度細緻說了李白的死因——寶應二年,李光弼率兵鎮壓台州袁晁叛亂,李白準備從軍,因病半途而廢。李白當時得的什麼病?即是皮日休所說的“腐脅疾”。

李白是上元二年發的病,估計是急性膿胸症。病了,沒有得到適當醫治,發展成慢性的了。於是,肺部與胸壁之間的蓄膿,向體外腐蝕穿孔。

這麼說的話,李白死的很慘,也很平庸。

不論李白是怎麼死的,大詩人死時的狀況是真的冷寂而悽慘。他的後代非常凋零,死後四十餘年,範傳正訪得李白的兩位孫女,都嫁給了極其窮困的農民。

李白的大兒子伯禽,也在貞元八年,不祿而卒。

李白的孫女對範傳正說:“祖父遺囑要葬在青山,因貧窮無力,厝(淺葬以待改葬)在龍山,現在小墳一堆也已坍毀了。”

現實終究不是詩呀!


黑句本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如今你四海為家。”李白的一生是那麼的灑脫,詩如其人豪邁奔放,尤其喜歡喝兩口,無數的千古佳作就是在他醉酒之後脫口而出。他是詩仙,但他也是酒鬼。公元762年,詩仙李白走完了他灑脫的一生,終年61歲。對於他的死亡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李白晚年窘困,溘然長逝。公元757年,57歲的李白因為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公元759年,59歲的李白被朝廷大赦。他應老友良宰之邀請,去江夏、金陵、宣城等舊地重遊。公元761年,61歲的李白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但不久之後,他就去世了。

對於李白的死亡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醉酒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這是最符合詩仙李白他老人家的性格,最浪漫的一種說法,也廣為流傳,甚至他的好基友杜甫也是這樣認為的,還寫詩寄託哀思。二是醉酒猝死,在《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三是病死,當時李白投奔族叔李陽冰,李陽冰可謂是李白去世前後的親歷者,就是他最後幫著李白將其詩文輯成《草堂集》十卷,併為之作《序》。按李陽冰這個親歷者的說法是李白是病死的,死於“腐肋病”,按現在醫學的叫法是慢性胸肺膿,其中酒精中毒就是引發此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實際上親歷者李陽冰的病死的說法最為可信,但是很多人依然願意相信李白是醉酒水中撈月而溺死,之所以李陽冰說病死,是因為在古代溺死不好聽,作為李白的頭號粉絲,為了維護李白的名聲,就以病死掩蓋之。總之,無論李白到底是怎麼死的,但都一定跟他嗜酒如命有著莫大的關係。酒是雙刃劍,成就了李白的詩仙之名,也帶走了他的性命,這到底值不值得呢?


密探零零發


我有靠譜回答。

數千年來,國人都活得十分在意,天子在富有四海後又琢磨著仙福永享壽與天齊;權貴富豪則專注保健養生,希望延年益壽享盡人間榮華富貴;普通百姓在解決溫飽問題後,也琢磨著吃些補品,身體健康。

其實,皇帝老兒尋求不老仙丹,有錢人講究吃人參,沒錢人將就喝蘿蔔湯,大家各行其事,迷信各種補品的心思卻一樣。秦漢時,人們青睞的補品是五石人參,魏晉時則以服五石散為風尚,說是進補,其實服用的東西都不是放心食品,其成分均不同程度含有毒物質,少量服用則有扶強助陽之功效,偶爾吃一吃尚無大礙,一旦過量勢必造成嚴重後果。服用五石人參與五石散後人體的反應,和今天不良青年嗑藥後差不多,五心如焚,煩躁不安,出現幻聽幻覺,非得歇斯底里發洩一番才可以。

到了唐王朝時,人們對丹藥的熱愛逐漸近於痴狂。進補的丹藥俗稱“大藥”,有錢有權的人都是忠實的消費者,一些人不但買來吃,更有的人乾脆自己動手煉製。許多帝王將相死於服食“大藥”,但更多的是前仆後繼,詩仙李白也喜歡這個調調。李白有詩云“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其實尋仙是假,尋求不死仙丹是真,在登上泰山之巔後,他仰天長嘯“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渴望長生,希望寫出更多的驚世詩作,李白心甘情願作小白鼠服食了許多“大藥”。結果弄巧成拙,人沒有羽化登仙,身體首先出現了一引起慢性中毒的症狀:胸背生癰、膿瘡腐化、胸壁穿孔,最終因此而導致了死亡。

關於李白之死,《新唐書·李白傳》載:白晚好黃老,渡牛渚磯至姑熟,悅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新唐書》中只說了李白的死,但死因卻不去提及。《舊唐書-李白傳》則說是“竟以飲酒過度死。”修於五代時的《新唐書》說李白死於酗酒過度大概是為晚唐詩人項斯的《經李白墓》詩“夜郎歸未老,醉死此江邊”誤導所致。宋人修《新唐書》推翻了李白死於酗酒的說法,卻避而不談李白死因完全是出於為賢者諱的緣故。

野史中李白死於溺亡,據《唐摭言》記載,“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直到今天,當塗縣江心鄉仍有“宮錦村”,馬鞍山採石江邊李白墓側則有“捉月臺”等遺蹟可證其說。仔細推敲,野史的記載也不完全正確。詩可證史,白居易詩《李白墓》雲: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壠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白居易所處的時代距離李白歿後不久,李白的墓居然已成荒壠,可見採石江邊的李白墓乃是藁葬。藁葬就是“死而不弔”的草葬,按照《禮記》的說法,“死而不弔者三:畏、厭、溺。”不管李白溺亡是意外失足落水還是自尋短見跳江,都是非正常死亡,屬於三不弔範圍,史官無法明言,只得語焉不詳了。

宋人梅堯臣一首詩還原了李白死時的情形:“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但從李白自己的詩中分析可知,晚年的李白深受病痛折磨,才六十歲已經是蒼髯病衰之相,攬鏡自照,李白不禁感慨:“問影何枯槁”(李白《攬鏡書懷》)?

李白死於溺亡,但導致他溺亡的原因則是“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皮日休《七愛詩》)。服食“大藥”導致的藥物中毒折磨的李白痛不欲生,解輕病痛的惟一方法就是狂飲。只有醉得不省人事,身心麻木,才會暫時忘記病痛的折磨。疾病與酒精令李白形神枯槁,神志不清,醉酒失足落水,或者選擇輕生擺脫疾病無休止的折磨都有可能。

一代詩仙居然死於嗑藥,這個結論自然不能為人們接受。後人們更願意相信李白是真的成仙了——“不因採石江邊月,那得騎鯨去上天”?

歡迎點贊。圖片傳不上去,大家多看點字吧。


唐風宋月


我們往往對青史留名的人,懷著一種美好而善意的想象,覺得他們如果不能死得其所,至少也要死得安詳體面,但現實往往很殘忍,那些偉大而光輝的人物,往往死得倉促而流離,詩仙李白便是其中之一。

在安徽省當塗縣太白鎮青山西麓,有一座氣派的李白墓。很顯然,如今我們看到的,已是後人為紀念詩仙而特意修建的豪華衣冠冢。

李白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互相PK,迄今還沒有定出勝負,一為“病死說”,二為“醉亡說”,兩種說法都言之鑿鑿,也各有站隊的人。

據“病死說”,李白在安史之亂後,顛沛流離。771年,60歲的他聽聞雍王李適大破了安史叛軍,激動地要去參軍報國,但畢竟他年事已高,身體太差,被KO出局。思來想去並無去處,李白只好投奔在當塗縣當縣令的族叔、同時也是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

李陽冰

在李陽冰那裡住到772年11月,他病重痰咳,每況愈下,自知不久於人世。這時的李白,做了兩件事情:一是把一生的全部著作交給了李陽冰;二是賦了一曲《臨終歌》,交代完自己的此生感想和故後願望,隨後不久,溘然長逝。李白的後人飄零苦楚,他本人也可以說是背井離鄉,了此一生。

這種說法首先當然是見於李陽冰為親自編撰的李白作品合集所撰寫的《草堂集序》,隨後也見於學者皮日休的《七愛詩》,這首詩更陳明瞭他的病情是“

腐脅疾”,用今天的醫學術語來說是胸肺膿穿孔。這種病當然死得挺痛苦的。

據“醉亡說”,李白並不是寫下《臨終歌》以後,忍受著苦痛疾病離開人世的,而是完美遵循了他的“詩仙”人設,死得悲情又浪漫。站這一隊的不乏名人,比如北宋梅堯臣,他寫李白“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再比如北宋蘇東坡,他言“一朝人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

這種說法究竟是出於詩人PS濾鏡般的瑰麗想象,還是有事實依據?他們拿出的證人,是

李白的好基友杜甫。因為杜甫在李白死前不久,老夢到他,還寫過《夢李白二首》,擔心地說“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又說“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一句話概括,就是——

“哎呀我這個嗜酒如命的好基友啊,你可不是當年的壯小夥子了。當心哪天別醉醺醺的,從船上給掉到水裡,這條命就給徹底交代了!”

這種說法最站不住腳的地方,是歷來史書都毫無記載。但"醉亡派”拿出了一個聽起來很有道理,實在不太好反駁的解釋——在古代,溺亡是“橫死”,並非善終嘛,這麼出名的一位大人物,不要面子的啊!出於尊敬也是要避諱一下的,籠統地說病故,保個體面嘛!

依答主來看,其實這兩種說法,也犯不著死咬著PK——

不管李白是病死的,還是溺死的,最終不都是喝死的嘛!胸肺膿穿孔,可不就是常年過著醉生且夢死、對影成三人的豪放日子,才導致的頑疾嘛!


飲水君


李白的死可能有兩個原因,病死和醉酒淹死。

病死的依據

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李白死後一百多年,著名的學者皮日休在《七愛詩》中也曾說過“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古代文獻所謂“疾亟”、“賦臨終歌而卒”、“以疾終”,都明白地告訴人們,李白是病卒的。

醉酒後溺水而死

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李陽冰《草堂集序》說“疾亟”,劉全白《李君碣記》說“疾終”,範傳正《李公新墓碑序》說“卒於此”,都不說得的什麼病為他撰集序與撰墓碑者也從未言及,而到了一百多年後,皮日休《七愛詩》中才突然冒出個“腐脅疾”,顯然這值得我們懷疑。

五代時期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記載:“(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

北宋初期梅堯臣《採石月下贈功甫》一詩說得最為明白:“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說李白醉中在船上以手於江水中戲弄月影時,翻身落水溺死。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有“一朝人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之語,可見,他也認為李白是醉入水中溺死。

元朝時候的學者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說:“(李)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舊唐書》只說李白是醉死於宣城的。那麼是醉而病死的,還是醉而溺死的呢?人們不得而知。


幾千年過去了,李白的真正死因不再重要,你當做他是入水捉月、仙遊羽化也好,為挽救國家危亡奉獻生命也好,只要你自己覺得滿意就好。


陳公子Lonely


有野史說李白喝醉了,看到井裡約猴子,用手去撈,即撈月而弱亡的。


梅子145529338


李白之死,實則心情鬱悶飲酒大醉墜江而死。當時李白受安史之亂而蒙冤獲罪於潯陽獄中,多虧郭子義拚百囗保釋,方免死罪。長流夜郎,至乾元年間,詔赦天下,李白乃得放歸,行至當塗縣界,於舟中対月飲酒大醉,欲捉取水中之月,墜水而卒。當時江畔之人,恍惚見李白乘鯨魚昇天而去。正是,有恩必報推英傑,無罪長流嘆謫仙。英傑拚家酬昔日,謫仙

厭世再生天。


山清水秀67918610308


李白肉身離去,但精神光輝永存!李白沒有死,他活在華夏兒女的心中。千秋萬代傳頌。一個人怎麼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活著的時候給人間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後人永遠銘記,萬人歌誦。李白他做到了。只要中華民族在今後繼續存在,那後代子孫就會知道李白。


宇宙之光16


傳說是喝醉了像猴子一樣撈月溺亡


守望幸福快樂a


老天需要一個寫詩的靈魂,於是就把李白叫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