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啟逆回購 拉開跨年資金維穩大幕

創紀錄的連續暫停36個工作日的逆回購,終於在12月17日重啟了。這也意味著,年底流動性維穩大幕的拉起。

央行17日公告稱,為對沖稅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和金融機構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2月17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6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維持在2.55%,由於當天無逆回購到期,流動性淨投放為1600億元。

業內普遍分析認為,央行時隔36個工作日重啟逆回購,儘管是以對沖稅期等為目標的流動性淨投放慣常操作,但也就此拉開年底穩定流動性安排的大幕。預計後續會加大14天期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滿足跨年資金需求,維持資金面的合理充裕,穩定市場利率水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天央行公佈的11月末外匯佔款數據顯示,餘額創近8年新低,環比下滑571.3億元,為連續第4個月環比下降。作為過去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外匯佔款的持續收縮也意味著流動性供給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寬,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對明年繼續降準的市場預期。

跨年資金維穩大幕拉開

受跨年資金需求上升影響,近期貨幣市場利率持續攀升,顯示資金面開始邊際收緊。1個月期Shibor已經連續兩週顯著上升,從11月底的2.7%的水平上升到目前2.9%的水平,隔夜Shibor在上週也出現顯著的回暖。央行17日淨投放了1600億元流動性後,銀行間回購利率除隔夜有所回落外,其他各期限利率均仍有小幅上漲,說明跨年資金需求量仍大。

中信證券(港股06030)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前期大額中長期流動性到期和繳稅繳準等因素疊加導致銀行體系資金面有所收緊,而財政支出尚未到集中發力階段,對流動性的緩解效果還沒顯現。央行在資金利率走高背景下重啟逆回購操作,表明了維穩年底資金面的態度。

“年底較大規模資金到期可能進一步加大資金面的波動,本次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將是年底流動性安排的序幕。”明明稱,由於12月21日有12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同時17日的1600億元逆回購將於24日到期,預計央行大概率在24日再開展流動性淨投放對沖逆回購到期影響,完成資金面穩定安全跨年。

民生銀行(港股01988)首席研究員溫彬還認為,隨著春節臨近,短期內,央行仍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包括多期限逆回購組合以投放流動性。預計近期央行將重啟14天期逆回購,並維持逆回購利率不變,以滿足跨年資金需求。

明年存在多輪降準空間

按照央行歷年的貨幣政策操作,每至年末都會加大公開市場淨投放,為跨年資金面保駕護航。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央行會更頻繁地運用逆回購、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等投放流動性。

不過,從長遠看,為了應對經濟穩增長的需要,業內普遍認為,明年央行還有多次降準的空間以釋放中長期資金,尤其是在外匯佔款餘額持續下降的背景下,需要其他渠道及時替代補充中長期流動性。

“11月外匯佔款已連續4個月下滑,這進一步支持通過降準對沖基礎貨幣投放的減少。”溫彬說。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也表示,2019年的貨幣政策很可能會延續2018年的政策基調,年內可能有3~4次降準,這一方面可以在外匯佔款持續負增長的背景下為金融體系補充基礎貨幣,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影子銀行體系收縮導致的流動性短缺。

“但受制於人民幣匯率和房地產調控,明年的貨幣政策不會在2018年的基礎上繼續大幅放鬆。”張明說,2019年央行在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方面可能會依然謹慎,既可能維持基準存貸款利率不變,也可能降息的次數顯著低於降準的次數,但依然會進行積極的公開市場流動性操作,且流動性操作的相關利率可能進一步下調。

興業銀行研究報告則認為,儘管2018年央行首創置換式降準,用降準資金置換到期MLF,但MLF餘額依舊居高不下(目前MLF餘額近5萬億),商業銀行對批發行融資的依賴仍高,因此,未來公開市場餘額有下降的空間。根據測算,逆回購與MLF餘額只需降到1萬億左右便足以滿足流動性削峰填谷的需求,對應的降準空間在3個百分點以上。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