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職稱對教師薪資的影響將減少,你怎麼看?

說車妹


昨兒晚上我們老師跟我們講她被評為教授時的感想和心情,言語之間頗有些激動。我們的老師算是一位耕耘在三尺講臺上的老教師了,按照道理來講已經看過了大半輩子的風風雨雨,對於什麼類型的事都應該放寬了心,沒想到在職稱這件事兒上,反倒是有點一掃淡然的模樣。

說實話,老師這份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身為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受學生與家長的尊重,工作性質穩定沒有太大壓力。如果單純以一個職稱的區別來區別對待所有的老師,同時用這樣一個帶有功利性的名詞來功利性地給老師們區分個三六九等,我實在是不敢苟同。


關於職稱改革吧,2018年1月15日,在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就職稱改革明確指出,將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的傾向,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

職稱工資制度已經有三十年,實行的意義是激勵教師工作,給予榮譽與獎勵,而後產生的弊端出現,不公平評職稱的現象時有發生。職稱名額的分配少,有些勤懇工作的老師一心放在本職工作上,而有些人則不同,所以工作認真表現優秀,依然不能通過職稱評審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由於教師薪資與職稱有所關聯,被評為高級職稱的教師能拿到更高的工資。到2020年,職稱對教師薪資的影響將減少,對於教師來說是好消息。

對於到2020年,職稱對教師薪資的影響將會減少,我認為這是國家對職稱改革的一種發展趨勢,弱化職稱在教師收入中所佔比例,減少教師在職稱評比中過多耗費精力,減少職稱評審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現象。


其實達到評職稱條件的老師遠遠高於名額數,即使提高名額分配進行改革,依然不能保證教師的利益與公平。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很少出現在講臺上,而那些年輕教師辛苦講課,卻拿著與付出不對等的工資。這樣不平衡的現象一直存在,可見職稱對教師工資的影響真的很大,造成的不平衡現象會持續存在。

如果2020年能減少職稱對教師的影響,就能逐漸減少職稱工資制度造成的問題與弊端。教育內部的不平衡會慢慢減少,讓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教師不再受職稱問題所困擾,會提升教學效率,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教育行業。

但是說實話,如果沒有評審機構來鞭策激勵老師們,會造成的後果可能會比現在更加惡劣,所以,我認為減少職稱在薪資中所佔比例,不是取消職稱評審,取消評價機制,而是優化評價標準。目前職稱評審雖然存在諸多不公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青年教師的一種壓力,一種動力,促使青年教師投身科研,快速成長。


但這種以論文定成敗,要求幾年內發表幾篇一作論文,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濫,這也是論文造假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科學研究要遵循其自身客觀規律,不能以時間作為限定標準。同時建立更公平更科學的評價標準,引導教師積極投身教學和科研,這將是一個長期的改革過程。


大三老學長


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關於職稱改革,2018115日,在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就職稱改革明確指出,將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的傾向,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對於到

2020年,職稱對教師薪資的影響將會減少,我認為這是國家對職稱改革的一種發展趨勢,弱化職稱在教師收入中所佔比例,減少教師在職稱評比中過多耗費精力,減少職稱評審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現象。

在這裡面,我認為應該正確引導,正確看待。減少職稱在薪資中所佔比例,不是取消職稱評審,取消評價機制,而是優化評價標準。目前職稱評審雖然存在諸多不公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青年教師的一種壓力,一種動力,促使青年教師投身科研,快速成長。但這種以論文定成敗,要求幾年內發表幾篇一作論文,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濫,這也是論文造假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科學研究要遵循其自身客觀規律,不能以時間作為限定標準。同時建立更公平更科學的評價標準,引導教師積極投身教學和科研,這將是一個長期的改革過程。


醫患家


我是一名中學高級老師,享受高級職稱的待遇不算早,但總體來說也不晚。我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個人想法。

我國現代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制度始於1986年,制定制度的初衷也是為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改善教師待遇,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促進教師成長等等因素。因此初衷非常美好!

但是,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制度是參照高校科研技術人員的職稱制度借鑑而來的,長期以來脫離一線教師的工作實際,廣大教師的不滿越來越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廣大老師對職稱意見較大的有這樣幾條:一是其“科研”門檻太高。要想評為高級教師你必須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4篇,參加教育科研研究。這讓教師情何堪啊?天天備課、批改作業、找學生談話,累的個半死哪有精力去寫作啊?即使有精力也不會寫啊!也不會研究啊!更惹人生氣的是老師你研究個教案,研究個解題技巧竟然不算數,譬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之類的都不算數。非要有什麼論點、論據式”學術味“較濃的文章才算數。說實話如今有多少論文是老師自己學的?有多少論文對老師的教學有作用?

二是對評定的不公的現象非常不滿。不公倒不是指評定中的黑暗。而是制度本身的不公,對一線教師不公,對年輕教師不公,對普通教師不公,對後評者不公。現在職稱是隻上不下,實行終身制,而且限制比例,這就讓先評的老師沾上光,評上了也“退二線“了,工資高高的課務少少的,更可恨的由於職數原因年輕老師再優秀再努力幾乎都沒有機會評上了。

建議:其實我們建議啥都沒有用,領導不會聽老師的。不過我覺得部隊的“士官制”挺合理,可以參照。


秋實先生雜談


到2020年,職稱對教師的工資影響會減少。這個沒有國家明確的文件要求吧?應該只是部分教師的一廂情願。我是一個一線教師。今年剛剛通過高級職稱評審。我2010年就通過了中級職稱評審,成為中學一級教師。到2015年,按要求就可以評高級教師了。但是學校的崗位已滿,沒有名額了。當時的心情很沮喪覺得評高級職稱,簡直是遙遙無期。是去年因為援疆,將才有了高級的名額。對於職稱評審,我想說是,現在國家對於職稱評審。只是對論文和各方面放鬆了要求。但是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名額。所以評審高級教師還是非常的困難。作為普通教師,我們只能等待。我們盼望國家增加高級教師的名額和崗位。


我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這幾年,老師們對職稱評審和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鉤意見很大,近期網絡中也一直在流傳在要取消教師職稱。其實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我仔細看了《意見》全文,說取消教師職稱是不可能的。但職稱改革已提上了日程。

《意見》說:職稱改革在3到5年內分行業改革完成。通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重點解決制度體系不夠健全、評價標準不夠科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管理服務不夠規範配套等問題,使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結構更趨合理,能力素質不斷提高。力爭通過3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通過5年努力,基本形成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

《意見》又說:職稱評定保持現有職稱系列總體穩定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取消不適合經濟發展職稱,新設新興領域職稱。

在這裡只是提到了高校教師,也明確說了會保持總體穩定性。所以可以認為,對於全體教師來說,職稱不可能有大變化,只會有小完善,讓職稱制度更加合理科學。

當然,《意見》也提到,要下放職稱評審權限,用人單位話語權增強。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

所以我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師職稱制度不會有多大變化,職稱工資仍在工資體系中佔很大比重。但未來職稱評定會更加科學合理,當前評職稱難的局面會有所好轉。工資體系也會更加完善,除職稱會影響工資外,更多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多種工資分配體系會逐步建立。


輕風教育


職稱本來就應該淡化甚至取消

降低職稱對教師薪酬的影響,這是推進職稱評審改革的重要一步,要淡化職稱工資,根據職務確定教師的薪酬待遇。希望減少職稱工資的改革,能順利推進。而職稱評審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取消職稱。

目前職稱之所以難以取消,是因為職稱附加了很多權利與待遇,這就讓既得利益者反對取消職稱,同時,也令職稱評審因行政與利益因素的干擾,而充斥著權勢交易、潛規則。比如,正高級職稱往往被教育行政官員、學校領導佔據,一線教師很少有份;一名教師在鄉村學校評上高級職稱後,很可能就調離鄉村,到城鎮學校享有高級職稱待遇。

逐漸剝離職稱附加的權利、待遇,是推進取消職稱,實行基於職務的招聘、使用、管理、評價的重要途徑。這與戶籍改革一樣,需要剝離與戶籍掛鉤的利益。在降低職稱工資的過程中,當然也會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對,為此,需要在推進改革時,注意兩點。

一是有關職稱改革,不能由行政部門主導,讓職稱評審的既得利益者擁有改革的話語權,應該在進行改革方案制訂時,廣泛聽取一線教師的意見,將他們的意見納入決策。

二是應該針對職稱改革,完善學校的內部治理,建立教師同行委員會,負責學校的教育事務管理與教師評價。這有利於根據教師的職務表現,評價教師的能力與貢獻,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熊丙奇看教育



教師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所以很多的大學生參加教師招聘的考試,爭取將來也能當一個老師。但是等真的當上老師後,又要考職稱,那麼為什麼考職稱呢?因為職稱對於教師的薪資有很大的影響,一個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一個普通教師的工資要高出800~1000不等。

但是據小編了解到,教育部一直在對於職稱進行改革,1月15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在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關於職稱改革明確的指示:

通過上面會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現在跟職稱評定掛鉤的東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國家也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完善,強化職稱的評價功能,一直對於職稱進行改革,目的是為了淡化職稱的作用。

目前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由於學校中、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的,特別是高級。達到條件的教師遠遠多於限制的名額,造成資歷、學歷、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尤其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收入差距較大。所以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高級職稱的比例,逐漸淡化職稱工資,或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建立效率與公平辯證統一的收入分配,勢在必行。


說車妹


職稱制度,確實是對教師的職業發展趨勢不利。

首先,職稱制度能上不能下。教師屬於機關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的崗位設置是按照職稱晉升難進行的。但是職稱只能從初級職稱開始一步步的往上爬,爬到哪裡算哪裡,直到退休為止。這間接的成了熬資歷的一種方式。

第二,職稱名額有限制。可是,我們的職稱制度確定了名額限制。高級職稱一般只有5%,中小學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會有額外的1%到2%的傾斜。 但是這些職稱名額一旦被佔據後,不到退休就不能再增加。

第三,年輕教師積極性受挫。不管是專業技術人員還是管理人員崗位,並不能涵蓋教師的職業特色。因為教師並不是單純憑經驗,而且搞教學、搞活力、搞創新,都需

要腦子,精力和與時俱進。年輕教師在教學和創新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由於職稱限制,年輕人的重大作用和貢獻得不到認可。很多優秀的年輕教師私底下抱怨老教師跟不上潮流、教學水平不高、上課數量少,

光拿高工資。

減少職稱對老師薪資待遇的影響非常重要。

本身教師的基本工資中已經體現了工齡的重要性。那就是薪級工資,只要工作一年,考核合格,就可以晉級一級。

職稱由於其名額限制和工作資歷要求,在工資待遇中可以起適當作用,但不能太高。

其他的待遇要根據教師崗位的特色,來予以分配。比如班主任津貼、崗位津貼、農村教師補貼、超課時津貼、教學教育成果獎等等。

其實上述補貼,原先的各種待遇裡都有。不過一般是從30%的獎勵性績效中出。而且佔據的錢數也不多。

人社部門和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學校的特色,在每年增加績效工資額度的時候,專門增加有關補貼額度的錢數。

像班主任津貼,一些地區是每月500元。如果能漲到每月1500元,是不是越來越多的教師就搶著幹呢?

還有一些年輕教師抱怨老教師上課少,對於超課時津貼也加重一下標準,每節課上漲至一百元,這樣是不是年輕教師也不抱怨了?

年輕教師抱怨自己有本事,腦子活,但是工作得不到體現。用教育成果獎來體現是最合理的,獲得國家榮譽直接獎10萬元,省級榮譽5萬,市級榮譽兩萬,縣區級榮譽一萬元。一次性獎勵,誰也挑不出毛病。

大家都知道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因為農村教學生活條件苦,通勤不方便。如果加強農村教師的補貼,大家自然而然就蜂擁而至了。北京市對鄉村教師的補貼達到了人均2300元每月,這可能是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年輕教師每月工資了。密雲地區最偏僻的學校,鄉村教師工資達到了每月13000元。密雲地區,2017年申請調往城鎮的教師數量僅僅20人,申請調往鄉村教學的教師數量高達兩百多人。北京市對偏遠鄉村教師的最高鄉村教師補貼高達每月4000元。

其實方法是創新出來的,只要大家能夠不拘一格,辦法總會有的。而且未來很有可能在教師隊伍的工資中予以體現。


暖心人社


按照工作年限學歷自然晉級!這是大多數國家同行的辦法。只要你幹滿三十年,就給你高級待遇!或是取締職稱,幹滿一年教齡,就加一百或是二百工資。讓教師不在為評職稱煞費苦心,求烏龜誥王八一樣的,活動榮譽稱號,年度考核優,公開課,論文,……違背教師的正常軌道!為什麼不能像公務員一樣,按照年限自然晉級呢???現在,在教育行業,同學歷同畢業同工作,僅僅是關係不到,有的是高級,有的卻是初幾,相差天壤之別!這哪裡還有社會主義的公平分配選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卻變成了少勞多得,高職稱的,大都上課少,甚至不上課!還有的不勞而獲!根本就不上課了。試問這樣的體制,制度,下,能更好的發展教育?全球人都知道,中國的這種職稱評審制度,有多麼的荒謬,不合理。但就是不堅決取締。為何?因為既得利益者不想改變現狀。他們或是其親屬非常享受這種貴族制度,特權制度。他們掌握著話語權,政策的制定權。漠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一線教師的意見心聲!那就是取締職稱,與教齡學歷掛鉤。自然晉級!與公務員看齊,與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接軌!!!


山水之間58036940


堅決同意取消職稱評定,我是一名鄉村教師,從教36年至今還是初級,原因就是當時因大專學歷畢業證丟失,沒有評上中級,等重新拿出學歷,等過3年後才能用,以後沒有名額,等後來有名額時,年輕的老師上來了,按有優質課,論文等加分,相應就排隊後面了,至今沒有進級,職稱是我一輩子的痛,轉眼就退休了,仍沒評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