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职称对教师薪资的影响将减少,你怎么看?

说车妹


昨儿晚上我们老师跟我们讲她被评为教授时的感想和心情,言语之间颇有些激动。我们的老师算是一位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老教师了,按照道理来讲已经看过了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对于什么类型的事都应该放宽了心,没想到在职称这件事儿上,反倒是有点一扫淡然的模样。

说实话,老师这份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身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受学生与家长的尊重,工作性质稳定没有太大压力。如果单纯以一个职称的区别来区别对待所有的老师,同时用这样一个带有功利性的名词来功利性地给老师们区分个三六九等,我实在是不敢苟同。


关于职称改革吧,2018年1月15日,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就职称改革明确指出,将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职称工资制度已经有三十年,实行的意义是激励教师工作,给予荣誉与奖励,而后产生的弊端出现,不公平评职称的现象时有发生。职称名额的分配少,有些勤恳工作的老师一心放在本职工作上,而有些人则不同,所以工作认真表现优秀,依然不能通过职称评审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由于教师薪资与职称有所关联,被评为高级职称的教师能拿到更高的工资。到2020年,职称对教师薪资的影响将减少,对于教师来说是好消息。

对于到2020年,职称对教师薪资的影响将会减少,我认为这是国家对职称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弱化职称在教师收入中所占比例,减少教师在职称评比中过多耗费精力,减少职称评审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


其实达到评职称条件的老师远远高于名额数,即使提高名额分配进行改革,依然不能保证教师的利益与公平。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出现在讲台上,而那些年轻教师辛苦讲课,却拿着与付出不对等的工资。这样不平衡的现象一直存在,可见职称对教师工资的影响真的很大,造成的不平衡现象会持续存在。

如果2020年能减少职称对教师的影响,就能逐渐减少职称工资制度造成的问题与弊端。教育内部的不平衡会慢慢减少,让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教师不再受职称问题所困扰,会提升教学效率,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教育行业。

但是说实话,如果没有评审机构来鞭策激励老师们,会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比现在更加恶劣,所以,我认为减少职称在薪资中所占比例,不是取消职称评审,取消评价机制,而是优化评价标准。目前职称评审虽然存在诸多不公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青年教师的一种压力,一种动力,促使青年教师投身科研,快速成长。


但这种以论文定成败,要求几年内发表几篇一作论文,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这也是论文造假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科学研究要遵循其自身客观规律,不能以时间作为限定标准。同时建立更公平更科学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和科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


大三老学长


特约回答:协和阿伟)


关于职称改革,2018115日,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就职称改革明确指出,将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对于到

2020年,职称对教师薪资的影响将会减少,我认为这是国家对职称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弱化职称在教师收入中所占比例,减少教师在职称评比中过多耗费精力,减少职称评审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

在这里面,我认为应该正确引导,正确看待。减少职称在薪资中所占比例,不是取消职称评审,取消评价机制,而是优化评价标准。目前职称评审虽然存在诸多不公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青年教师的一种压力,一种动力,促使青年教师投身科研,快速成长。但这种以论文定成败,要求几年内发表几篇一作论文,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这也是论文造假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科学研究要遵循其自身客观规律,不能以时间作为限定标准。同时建立更公平更科学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和科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


医患家


我是一名中学高级老师,享受高级职称的待遇不算早,但总体来说也不晚。我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个人想法。

我国现代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制度始于1986年,制定制度的初衷也是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改善教师待遇,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教师成长等等因素。因此初衷非常美好!

但是,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制度是参照高校科研技术人员的职称制度借鉴而来的,长期以来脱离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广大教师的不满越来越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广大老师对职称意见较大的有这样几条:一是其“科研”门槛太高。要想评为高级教师你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篇,参加教育科研研究。这让教师情何堪啊?天天备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累的个半死哪有精力去写作啊?即使有精力也不会写啊!也不会研究啊!更惹人生气的是老师你研究个教案,研究个解题技巧竟然不算数,譬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之类的都不算数。非要有什么论点、论据式”学术味“较浓的文章才算数。说实话如今有多少论文是老师自己学的?有多少论文对老师的教学有作用?

二是对评定的不公的现象非常不满。不公倒不是指评定中的黑暗。而是制度本身的不公,对一线教师不公,对年轻教师不公,对普通教师不公,对后评者不公。现在职称是只上不下,实行终身制,而且限制比例,这就让先评的老师沾上光,评上了也“退二线“了,工资高高的课务少少的,更可恨的由于职数原因年轻老师再优秀再努力几乎都没有机会评上了。

建议:其实我们建议啥都没有用,领导不会听老师的。不过我觉得部队的“士官制”挺合理,可以参照。


秋实先生杂谈


到2020年,职称对教师的工资影响会减少。这个没有国家明确的文件要求吧?应该只是部分教师的一厢情愿。我是一个一线教师。今年刚刚通过高级职称评审。我2010年就通过了中级职称评审,成为中学一级教师。到2015年,按要求就可以评高级教师了。但是学校的岗位已满,没有名额了。当时的心情很沮丧觉得评高级职称,简直是遥遥无期。是去年因为援疆,将才有了高级的名额。对于职称评审,我想说是,现在国家对于职称评审。只是对论文和各方面放松了要求。但是很多地方还是没有名额。所以评审高级教师还是非常的困难。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只能等待。我们盼望国家增加高级教师的名额和岗位。


我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这几年,老师们对职称评审和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意见很大,近期网络中也一直在流传在要取消教师职称。其实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我仔细看了《意见》全文,说取消教师职称是不可能的。但职称改革已提上了日程。

《意见》说:职称改革在3到5年内分行业改革完成。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服务不够规范配套等问题,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意见》又说:职称评定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取消不适合经济发展职称,新设新兴领域职称。

在这里只是提到了高校教师,也明确说了会保持总体稳定性。所以可以认为,对于全体教师来说,职称不可能有大变化,只会有小完善,让职称制度更加合理科学。

当然,《意见》也提到,要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用人单位话语权增强。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

所以我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职称制度不会有多大变化,职称工资仍在工资体系中占很大比重。但未来职称评定会更加科学合理,当前评职称难的局面会有所好转。工资体系也会更加完善,除职称会影响工资外,更多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多种工资分配体系会逐步建立。


轻风教育


职称本来就应该淡化甚至取消

降低职称对教师薪酬的影响,这是推进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一步,要淡化职称工资,根据职务确定教师的薪酬待遇。希望减少职称工资的改革,能顺利推进。而职称评审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取消职称。

目前职称之所以难以取消,是因为职称附加了很多权利与待遇,这就让既得利益者反对取消职称,同时,也令职称评审因行政与利益因素的干扰,而充斥着权势交易、潜规则。比如,正高级职称往往被教育行政官员、学校领导占据,一线教师很少有份;一名教师在乡村学校评上高级职称后,很可能就调离乡村,到城镇学校享有高级职称待遇。

逐渐剥离职称附加的权利、待遇,是推进取消职称,实行基于职务的招聘、使用、管理、评价的重要途径。这与户籍改革一样,需要剥离与户籍挂钩的利益。在降低职称工资的过程中,当然也会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为此,需要在推进改革时,注意两点。

一是有关职称改革,不能由行政部门主导,让职称评审的既得利益者拥有改革的话语权,应该在进行改革方案制订时,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将他们的意见纳入决策。

二是应该针对职称改革,完善学校的内部治理,建立教师同行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教育事务管理与教师评价。这有利于根据教师的职务表现,评价教师的能力与贡献,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熊丙奇看教育



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所以很多的大学生参加教师招聘的考试,争取将来也能当一个老师。但是等真的当上老师后,又要考职称,那么为什么考职称呢?因为职称对于教师的薪资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一个普通教师的工资要高出800~1000不等。

但是据小编了解到,教育部一直在对于职称进行改革,1月15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关于职称改革明确的指示:

通过上面会议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跟职称评定挂钩的东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国家也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完善,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一直对于职称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淡化职称的作用。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较大。所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高级职称的比例,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说车妹


职称制度,确实是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趋势不利。

首先,职称制度能上不能下。教师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岗位设置是按照职称晋升难进行的。但是职称只能从初级职称开始一步步的往上爬,爬到哪里算哪里,直到退休为止。这间接的成了熬资历的一种方式。

第二,职称名额有限制。可是,我们的职称制度确定了名额限制。高级职称一般只有5%,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会有额外的1%到2%的倾斜。 但是这些职称名额一旦被占据后,不到退休就不能再增加。

第三,年轻教师积极性受挫。不管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岗位,并不能涵盖教师的职业特色。因为教师并不是单纯凭经验,而且搞教学、搞活力、搞创新,都需

要脑子,精力和与时俱进。年轻教师在教学和创新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由于职称限制,年轻人的重大作用和贡献得不到认可。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私底下抱怨老教师跟不上潮流、教学水平不高、上课数量少,

光拿高工资。

减少职称对老师薪资待遇的影响非常重要。

本身教师的基本工资中已经体现了工龄的重要性。那就是薪级工资,只要工作一年,考核合格,就可以晋级一级。

职称由于其名额限制和工作资历要求,在工资待遇中可以起适当作用,但不能太高。

其他的待遇要根据教师岗位的特色,来予以分配。比如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学教育成果奖等等。

其实上述补贴,原先的各种待遇里都有。不过一般是从30%的奖励性绩效中出。而且占据的钱数也不多。

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学校的特色,在每年增加绩效工资额度的时候,专门增加有关补贴额度的钱数。

像班主任津贴,一些地区是每月500元。如果能涨到每月1500元,是不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就抢着干呢?

还有一些年轻教师抱怨老教师上课少,对于超课时津贴也加重一下标准,每节课上涨至一百元,这样是不是年轻教师也不抱怨了?

年轻教师抱怨自己有本事,脑子活,但是工作得不到体现。用教育成果奖来体现是最合理的,获得国家荣誉直接奖10万元,省级荣誉5万,市级荣誉两万,县区级荣誉一万元。一次性奖励,谁也挑不出毛病。

大家都知道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因为农村教学生活条件苦,通勤不方便。如果加强农村教师的补贴,大家自然而然就蜂拥而至了。北京市对乡村教师的补贴达到了人均2300元每月,这可能是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轻教师每月工资了。密云地区最偏僻的学校,乡村教师工资达到了每月13000元。密云地区,2017年申请调往城镇的教师数量仅仅20人,申请调往乡村教学的教师数量高达两百多人。北京市对偏远乡村教师的最高乡村教师补贴高达每月4000元。

其实方法是创新出来的,只要大家能够不拘一格,办法总会有的。而且未来很有可能在教师队伍的工资中予以体现。


暖心人社


按照工作年限学历自然晋级!这是大多数国家同行的办法。只要你干满三十年,就给你高级待遇!或是取缔职称,干满一年教龄,就加一百或是二百工资。让教师不在为评职称煞费苦心,求乌龟诰王八一样的,活动荣誉称号,年度考核优,公开课,论文,……违背教师的正常轨道!为什么不能像公务员一样,按照年限自然晋级呢???现在,在教育行业,同学历同毕业同工作,仅仅是关系不到,有的是高级,有的却是初几,相差天壤之别!这哪里还有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选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却变成了少劳多得,高职称的,大都上课少,甚至不上课!还有的不劳而获!根本就不上课了。试问这样的体制,制度,下,能更好的发展教育?全球人都知道,中国的这种职称评审制度,有多么的荒谬,不合理。但就是不坚决取缔。为何?因为既得利益者不想改变现状。他们或是其亲属非常享受这种贵族制度,特权制度。他们掌握着话语权,政策的制定权。漠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心声!那就是取缔职称,与教龄学历挂钩。自然晋级!与公务员看齐,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接轨!!!


山水之间58036940


坚决同意取消职称评定,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36年至今还是初级,原因就是当时因大专学历毕业证丢失,没有评上中级,等重新拿出学历,等过3年后才能用,以后没有名额,等后来有名额时,年轻的老师上来了,按有优质课,论文等加分,相应就排队后面了,至今没有进级,职称是我一辈子的痛,转眼就退休了,仍没评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