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文革郵票具有什麼特點,它的價值在哪裡、為什麼能在郵票市場屹立不倒?

一、文革郵票的特點:

1、票面無志號,無年代

“文革”初期發行的這19套郵票沒有任何志號,發行部門僅在這種整版郵票的紙邊上印個編號“文1”“文2”“文3”……所以人們把這個時期發行的郵票統稱為“文革郵票”。

2、票面文字多

在這80枚郵票中,以各種語錄、公報、題詞、詩詞、聲明等文字內容作為圖案的郵票有36枚,佔總枚數的45%,使得這期間的郵票票面文字多。


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3、強烈的時代烙印,紅色構成主色調

“文革郵票”主要以突出當時的政治形勢為主。郵票畫面單調、政治傾向濃厚,是中外郵票史上極為罕見的。

語錄、詩詞、題詞在郵票上觸目皆是,在“文革”時,紅色象徵革命,也是當時社會的一種流行色,到處都是一片紅色的海洋,紅色成了郵票的主色調。


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4、毛主席手寫體字多

其中文1、文2、文4、文13郵票上的銘記“中國人民郵政”均為毛澤東同志手寫體字(是從各種手跡中拼出來的),另外文2、文7、文10中有部分郵票的畫面也有毛主席的手寫體文字,使得出現毛主席手寫體文字畫面的郵票佔總枚數的74%。


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5、低面值郵票多

發行的大部分郵票中低面值郵票佔了絕大多數,適合人們用郵。以4分6枚、8分63枚、10分6枚、35分2枚、43分2枚、52分1枚最為常見。

6、郵票規格多

郵票規格共有11種規格,分別為:31×52mm、40×60mm、40×54mm、54×40mm、52×31mm、27×40mm、60×40mm、62×26mm、81×20mm、40×30mm、42×25mm。甚至有些在同套郵票中,也出現了幾種不同的規格,如文2、文3、文5、文7等,這些都是頗具特色的。

7、年均發行套數少

8、設計者多

吳建坤、夏中東、陳曉聰、邵柏林、孫傳哲、張克讓、萬維生、劉碩仁、楊白子、李大瑋、孫明春、盧天驕、黃裡、馮梅珍、彭琴洵等都是文革郵票的設計者。

9、毛主席形象多

毛澤東同志的形象在文1、文2、文4、文5、文6、文7、文9、文10、文12、文13等26枚郵票中出現,佔總枚數的32.5%。


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10、軍裝形象多

文革郵票是在文革的特殊歷史時期發行的郵票,

在設計風格上還是力求體現中國文化特色,

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與文化,

所以文革郵票票面圖案的軍裝形象很多。


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11、出現人物形象多

毛主席、群眾、紅衛兵、林彪、文藝人員、世界革命人民、李玉和、李鐵梅、農民、赤腳醫生、軍人、戰士、金訓華等等。

12、大規格郵票多

文革郵票的票幅普遍較大,比如文2,它是當時新中國郵票首次採用的最大票幅(40×60mm),其原因是為加大政治宣傳作用。其中31×52mm或52×31mm規格的郵票有三十多枚,40×54mm或54×40mm規格的郵票有十多枚,40×60mm或60×40mm規格的郵票有6枚。

13、單枚套票多

在19套80枚的文革郵票中,文8、文9、文11、文12、文13、文15、文19,均為單枚套票,佔總套數的37%。


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二、價值所在

1、獨具中國特色與時代特點

特點鮮明的“文革郵票”濃縮了文化大革命這一段歷史,郵票票面單調、政治傾向濃厚,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與文化,具有很強的文物特性,受到集郵者的格外重視,使得其價格不斷攀升。

2、發行量大但存世量小。

“文革郵票”的發行量較大,但由於當時每年發行郵票的總枚數很少,加上在郵政通信上用量極大以及使用時限也很長,存世量極少。而且當時集郵活動幾乎停止,集郵者不敢集郵也是存世量少的一大原因。

目前成套新四方連很少見,至於版票,更是成為珍品。

文革郵票為什麼會獨領風騷?

3、文革收藏熱的興起

文革時期是一段震撼海內外的特殊歷史,近幾年越來越引起海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那個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物品都成了收藏投資、研究所關注的焦點,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見證那個時期的文物資料會變得越來越少,也將變得越來越珍貴,升值已成必然。

4、漲幅度大、升值快的郵票版塊

全套“文革郵票”在短短的40多年時間裡,從最初的面值7.96元飆升到現在的10多萬元,而且仍在持續漲價中。

是我國郵票史上漲幅度大、升值快的郵票版塊,創造了郵票史上的奇蹟,是其他時期的郵票所無法相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