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的青岛国际电影节

小崔同志捅开娱乐圈的阴阳合同后,范爷被迫补交了8亿,这事还没完。

前几天,又有17个艺人被叫去喝茶,喝完回去准备交几个亿的税金。大概,可以算是史上最贵茶水费了。

据说,有个大哥当场哭了。挣了半辈子的钱,按几个亿几个亿的外外掏。估计,搁谁谁也不会太乐意吧。

貌似从8月起,明星税率就已经从6.7%提高到了42%。如今看来,躲过了8、9、10月,靠到11月,还是没能躲过去。

只能说,税务,这次是要玩真的。

显而易见,影视娱乐将要面对的是一场行业大整顿和大洗牌。想必,明星们往后的日子没有从前那么好过了。

不过,明星们好不好过,跟本小爷没有关系。小爷当时刷新闻,想起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流产的青岛国际电影节


9月里,喊了好几年的青岛国际电影节,流产了。

市文广新局的原话是:目前,青岛国际电影节经过多年申办没有获批。

经过多年申办,然后没有获批......这话怎么听怎么怪异。但事实摆在眼前,青岛国际电影节流产了。

外人对于这个电影节的认知,说起来,主要归功于万达。当然,即便是青岛人自己,也是如此。

2013年9月13日,万达斥资20亿左右拿下西海岸15宗地,约1980来亩,拟打造文旅城市。每亩合计,约百万。换算到平米,单平在1500元左右。

这就是后来的东方影都。

对于这次万达拿地,青岛当时的媒体没给什么好脸色。标题几乎一溜的指摘其地块属于内定。

哎,那时候的媒体好单纯可爱。

个中原委是这样的,有不少人发现,自8月份开始,不止地块位置起了东方影都的围挡,就连东方影都的广告也已经从滨海大道打到老胶南的珠海路。

地还没拿呢,围挡和广告就先出街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不过,这并不是当年的全局。

当年,万达拿这批地所走的路线不是经由土拍拿地,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在于搞关系。

拿地之初,有过前兆。

7月的时候,青岛某官方网站发了个消息,说是万达跟青岛签订合作协议。8月,黄岛区领导还去观摩万达的游艇项目、东方影都项目等相关工程。

说明了啥?万达是招商引来的,而且领导们还很重视。所以,你看这个拿地基本属于特供,而且价钱不单是底价,还很便宜。

看完这些,很多事情就变得可以合理了。

拿地后,没几天,2013年9月22日,东方影都就开了工,顺手还举办了个启动仪式。

流产的青岛国际电影节


不同于一般的启动仪式,万达搞得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还很国际范儿,简直等于在青岛举办了个世界级Party,不亚于一场奥斯卡盛典。

国外有尼克·基德曼、小李子等,国内有苏有朋、赵薇、黄晓明、章子怡等,现场可谓大腕儿云集,星光璀璨。

尤其得说一下小李子,在出席万达的大Party之前,《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宣传,小李子都没到场。却,出现在这里。

无疑,2013年的万达和2013年的王健林都还是很有能量的。

当年,全国其他各地和青岛本地有不少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虽标题各异,但,无一例外都会将这场豪掷行为称为土豪。

称土豪,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一个个走红毯的影星,不管国内外,不管男女,都是行走的人民币。没有钱,肯定请不来。就是有钱,还不一定请的来呢。

2013年,万达集团资产3800亿,单收入近1900亿。王健林个人坐拥860亿,首次荣登国内首富宝座。

那个时候的王健林,是意气风发的,转头还给了娱乐圈纪检委5亿的创业经费。


流产的青岛国际电影节

这场盛典的名头,就是青岛国际电影节。

当年凭票入场,印着鹦鹉螺的橙黄与橘红相间的票面上,赫然写着:青岛国际电影节暨东方影都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群英荟萃,王老板满面春风。一阵慷慨陈词之后,大手一挥,把要给青岛的投资提到了500亿。

7月签协议的时候,新闻稿中还曾谨慎地说,投资总额超过300亿。

500亿里,有300亿是要拨给影视产业基地,目标就是要建个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基地。

按照当年的规划,青岛国际电影节将于未来几年内面市,于每年9月举行。

CAA、WME、UTA、ICM世界四大艺人经纪公司将每年邀请30位国际一线巨星和导演出席。此外,电影节期间还将设奥斯卡日,由奥斯卡学院举办系列主题活动。

倘若后来青岛国际电影节申办成功的话,这将是奥斯卡学院86年来第一次走出美国,来支持别人家的电影节。

据说,当初为了得到奥斯卡学院的支持,王老板扔进去2000万美元。

启动仪式两个月后,东方影都内部搞了个表彰大会。

王老板在会上说:2016年首届青岛国际电影节一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我给青岛国际电影节一个定位目标,争取三到五年内,成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电影节之一。

三大,即全球国际A类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

两年后,东方影都对外释放信息,变成了,青岛将于2017年举办青岛国际电影节。

时间如约到了2017年,只是首届青岛国际电影节没有如约而至。

好消息是,201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青岛“电影之都”称号,成为世界上13个里的一个。

这个称呼,认真来说,有万达的军功章。

尽管,万达自2013年以来,主要动作就是卖房,卖万达公馆、卖维多利亚湾。但,的确也建了影视基地等硬件配套。

万达茂里有万达影院,朝阳山路地铁站边上有实景拍摄的异国风情街,风情街背后坐落着数座大型摄影棚。

只是,轮流到2017年的风水,已经不在万达这边了。

王老板处处受牵制,东方影都转手卖给融创。而融创接手后第一时间展开的也是住宅销售,青岛国际电影节的消息就更少了。

进入2018年6月,青岛举办上合峰会。


流产的青岛国际电影节


随后,在西海岸举办了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闭幕式后,有家报纸曾写到:青岛国际电影节活动已在筹备。

熟料,及至9月,在网络问政环节爆出,青岛国际电影节没有获批。

青岛成为“电影之都”,但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型电影节,这是万达退出后,东方影都在影视产业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说起来,西海岸不是没有电影节。有,只不过,跟当初设定的世界级相差甚远。

2006年,青岛的招商把影视业放进了菜篮子。那年,青岛成为首届中国国产电影交易会的举办城市。跑了4年,没白跑。

后来,有点不了了之。倒是西海岸,2007年,办了个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此后,连续在这儿办了好几届。

金凤凰奖每两年办一次,2009年永久落户青岛,准确地说,是西海岸。2017年,是第16届。

2015年,新闻一度爆出,有个中国电影交易中心要落地崂山,总占地约300亩,建面约16.5万方,建设周期为2年。

当年说,待这个项目落成后,中国国产电影交易会、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等国家电影节将永久落户青岛。

倘若国家主管部门验收通过,这里还将成为华表奖的永久举办地,还能承办金鸡奖、百花奖、金牛奖等国家电影奖项。举办大学生电影节、电影高峰论坛等等。

不止如此,这是影视的一条产业链。还会包括吸引新闻出版等企业入驻园区,培养电影人才,打造本地电影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龙头。

可惜,两年之后,也不知道是孤陋寡闻还是怎么,反正没有看到有这么个项目在崂山落户。

不知道,崂山项目的销声匿迹,跟当时如日中天的东方影都有何种关联。毕竟,从发展影视文化产业链上而言,两者是何其相似。

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取代东风,不得而知。

记得某家媒体,曾计算过王老板在的总投资额,满打满算有200亿左右。不光500亿到不了,连300亿也没到。

当初说好给影视的300个亿,在总额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也只能是缩水。

有融创接盘,王老板能进能退,但,很多投身青岛的电影人却逃的费力。

融创接手后,《三声》曾派记者前来走访,最后得出个结论:很多人都在逃离东方影都。其中,大部分人,是电影人。

如今回想,当初《环球网》对2013年的那场无敌商业SHOW的评价,实在是切中要害:电影节不是为了商家宣传,而是为了电影。

跟电影节的申办连连失意相反的是,近几年,青岛的影视市场却呈现上扬态势。

数据显示,自2010年到2016年,青岛当地影院数量从17家增至57家,年均7家。银幕数从93块涨到393块,年均增幅50块。

票房从9100万飙到4.07亿,票房收入过1000万的影院有11家。2016年,观影人数达1300万。

当初,青岛国际电影节的提出,就是顺应这种发展而提出的,五年过去,或者更长的时间过去了,青岛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影视业发展软硬件。

再怎么不愿意承认,从招商的源头就埋着失利的隐患,签了框架、给了优惠政策,投资额却还没到位,更没有相应的进度监控和惩罚机制。

过度依赖通过一个地产商去挑起整个影视产业链的大梁。开发商在商言商,要的就是卖房的速度,绝不会从长远去考量一个产业要如何发展。

青岛影视产业链的发展,绝不会是一届任期就能完成的,需要前后的延续性。否则,满五年,换一届,你们都走了,开发商却一直在。

当然,更不是说,有一天电影节申办成功,就万事大吉了。要知道,现在的电影节层出不穷,连老金鸡、百花都开始走下坡路,更何况是个新手。

青岛国际电影节的流产,是一面镜子,也是个教训。头戴“电影之都”的青岛,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实,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