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好汉上山前的官职排名是怎么样的,你怎么看?

zhuhan74520


梁山好汉有名有姓共一百单八将,按照这个来排名的话,梁山好汉上山之前的官职(从大到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名,种谔,官职(经略使),掌管边防各走州军马,权利确实不小,虽然种谔在水浒传中很少出现,但是人不可貌相,他的官职却是最大的。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因此排第一位。


第二名,呼延灼,官职(都统制),其权利要大于兵马统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部队军长,副军长职位。

第三名,秦明,官职(统制),古代一个州的兵马总管,仅次于呼延灼的都统制。相当于现在的部队师长级别。


第四名,董平,官职(都监),职位仅次于统治制。相当于现在的部队正团级干部。

第五名,林冲,官职(禁军教头),俗称的京师八十万禁军教头。相当于现在的部队副团级或者正营级干部。


第六名,杨志,官职(制使),朝廷专职的公使人员,手下公差也不少。论级别相当于现在的部队正营级职位。

第七名,鲁智深,官职(提辖),州,县里的一个小头目,手下几十号人。相当于现在的部队连长级别。


第八名,武松,官职(都头),一个县里负责治安的捕头,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或公安局的刑警队长。

第九名,宋江,官职(押司),其实宋江这个押司算起来是宋朝最小的一个官,说是官其实只是一个小吏而已。按照部队级别排的话,连个班长都排不上,所以宋江在梁山上是老大,可是在没上梁山之前他的公职算是最小的啦。

另外还有什么保正,知寨,员外等等这些不上数的地方村寨之类的称呼,就更跟军队不沾边了,所以按照部队等级排名的话,大概就是上面这九个级别吧。


任驰赢天下


首先,如果严格按北宋文、武、吏制回答这个问题,太专业了,可参阅北宋行政制度、军事制度专业书籍,况且施耐庵时代已是大明王朝,官制亦经南宋辽金元,改革变化较多,施先生亦非专门研究此制度的,有时说法也较乱,笔者仍以俗人的观点解读之。

一、水泊梁山聚集的好汉武官多为下级军官,有些还是有官(俸)无职(权),象秦明、呼延灼等做到“都统制”已是不小的武官了,一州军分区司令员,起码是师旅级吧,当然也有禁军(国家正规军)厢军(地方杂役军)之别,差别不小。黄信的兵马都监、关胜的兵马巡检应该小一点,或类于武警部队之团级干部吧。至于提辖官,鲁智深、杨志、索超、孙立等应该是连排级干部吧。花荣的知寨也是实职,应该是守要塞的,从与黄信的关系上看,级别也不会太高。

二、地方警察局(都头)也有几个好汉,武松、朱仝、雷横、李云等大致相当于县警察局中队长吧,或许能享受副科级待遇。

三、司法系统的江州节级戴宗、郓城节级朱仝大致是州县两级看守所的副所长吧,李逵、乐和的牢子最多是看守,杨雄则是职业刽子手。

四、政令系统的裴宣(孔目)应该是个审判员吧,宋公明的押司最多是县政府办享受副科级待遇的秘书,是吏员。

五、林冲教头徐宁教头是正规军的教师,级别不会大高,最多也就是营连级干部。洪教头、栾廷玉、李忠等则是民间武术老师,不是官。

六、史进、晁盖是村主任。

七、小旋风柴进是个另类,大周后裔,不是官,享受世袭贵族待遇罢了。

献丑了。





一哥于一


很高兴能与读者再次探讨《水浒传》的话题。

上梁山前曾担任过朝廷命官的好汉分为地方官和军官,笔者在此分门别类的与读者探讨一下。

第一、军官。

1、汝宁州都统制呼延灼和领兵指挥使关胜

从领兵规模和指挥班子来看,这两人应该是最高的。

按正史来说,都统制是在南宋初年才有的军职。一般是指由正规军驻守的州并在前面冠上州名,都统制下设副都统制1名,再下面有统制和统领。呼延灼征讨梁山时带兵总数为1万人,兵力规模虽然不多,但全部清一色的正规军,其中还有两支在全军中首屈一指的高科技部队——3000人的连环马和常驻京师的炮兵部队,更重要的是由执掌全国军事大权的太尉亲自任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呼延灼的军制放到现在至少是正军级少将。

再说关胜,先前是蒲东巡检使,受到当朝太师的赏识提拔为领兵指挥使,带兵去救援当时仅次于首都东京的一线城市——大名府!统兵人数为一万五千,清一色的野战军作战部队,放在今天差不多也是一个军的规模。同时由太尉段常负责后勤保障,太师的一位高级军事参谋——衙门防御使保义宣赞给关胜担任副手,足见太师蔡京对这次军事行动的重视程度。所以,综合这些因素,关胜的级别至少应该是野战部队正军级少将。

2、衙门防御使保义宣赞

按照宋代军职,防御使一般是从五品级武官,对应到今天至少应该是副军级或者正师级。而且从书里看,宣赞可以参加由太师蔡京主持的军事会议而且可以直接向太师推荐干部并获得同意,更说明此人级别不低。但是书上又说“不得重用”,说明此人虽然级别高,实际上不掌实权。因为人事关系在枢密院,很可能就是个高级参谋。

3、青州兵马总管、统制秦明

按宋史,兵马总管和统制是两个官职,州兵马总管应该由该州知府兼任,统制则是驻该州的正规军部队。前面说过统制在都统制之下,对应的秦明的官职就应该相当于今天的正师级军官。

4、青州、东平府、东昌府兵马都监黄信、董平、张清

这应该属于地方军编制,低于由知府兼任的兵马总管,对应今天也就是属于副师级、正团级军分区司令或副司令。

5、团练使韩滔、彭玘、单廷圭、魏定国

团练使属于正规军编制,按照梁中书在东郭阅兵的排序来看,仅次于指挥使。而指挥使又仅次于都指挥使,所以类推下来应该对应今天的正团级。

6、金枪班教师徐宁

按宋史,金枪班由殿前司领导,相当于护卫皇室的近卫军。根据书中交代的徐宁要随侍皇帝,而且又有独门绝技和价值连城的雁翎金圈甲,所以相当于今天中央警卫团的军官,正团级应该可以吧。

7、80万禁军教头林冲、殿帅府制使杨志

禁军是北宋正规军的统称,编制号称80万人,但在京师不会有这么多。根据宋史记载,东京的禁军教头有270人的编制,全部由士兵中选拔。所以林冲的级别和地位应该不会太高,而且教头上面的都教头为九品。但是根据书上说的,林冲不仅可以和主管军事的殿帅府太尉高俅混个脸熟,而且可以随手拿出1000贯钱买一把刀(梁山军征讨方腊后九死一生回来的普通士兵退伍,拿的退伍费才200贯),同时还能随心所欲的进出京城各大酒店,足以说明林冲的地位放在今天至少是全军有名的特种大队的中队长,级别至少是中校级别。

杨志在东京时担任制使,受殿帅府领导。按照梁中书阅兵时的武官排位,制使低于团练使,因此对应今天的副团级比较恰当。

7、提辖鲁达、索超、孙立,清风寨武知寨花荣

提辖也是宋代正规军内军官。以索超为例,东郭阅兵后,由正牌军提拔为提辖。按阅兵时的武官排序,正牌军排在倒数第二位,算是基层的连一级军官,提一级那就到了营级。梁山攻打大名府时,索超奉指挥使李成的命令率部驻扎飞虎峪,算是独当一面,带兵人数应该不会太少。对应营一级应该比较恰如其分。

清风寨是青州下辖的一个关卡,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对付当地桃花山、二龙山、清风山三处土匪。三处土匪的规模至少在千人以上,因此这里驻军不会太少。但青州当地没有正规军,所以武知寨顶多相当于地方军建制。再者,从书中讲的武知寨花荣与文知寨刘高有了冲突,是青州兵马都监黄信专程前来调解。兵马都监前面说过相当于副师级或正团级。如果花荣级别太低,根本用不着黄信出面。所以花荣的级别也应该在少校正营级。

第二、地方官

梁山好汉们曾经担任过的地方官级别都不太高,而且多数是州县一级司法系统的职位。

1、江州、蓟州、大名府两院节级戴宗、杨雄、蔡福

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监狱长,正处级。地位不算太高,但是有油水,还相当丰厚。

2、京兆府六案孔目裴宣

书中交代人们在违法犯罪后判刑时,公诉状子都是由孔目提出,判词也是孔目决定。这和今天检察院的职能十分类似,因此孔目相当于检察长。京兆府属于省会城市,对应的裴宣也就是相当于正处级。

3、郓城县押司宋江

书中交代押司是个既没有实权工作还不好干的吏。从宋江和知县时文彬的交情来看,应该类似于县政府正科级干部。

4、郓城县步兵都头朱仝、雷横,阳谷县步兵都头武松,沂水县步兵都头李云

按宋史,县一级武官是县尉,相当于分管安全的副县长,主要职能是维持地方治安。书上有朱仝、雷横到东溪村缉拿抢劫犯晁盖团伙,李云带队缉拿全国通缉犯李逵的事,由此可见,这些人相当于今天县一级公安局刑警队队长的角色,对应的应该是副科级或者正股级。

5、押狱蔡庆,牢子李逵、乐和

监狱普通狱警,没有级别,甚至还是临时工。

6、东溪村保正晁盖

可以说是宋代级别最小的官,相当于村长。

以上是笔者一点浅见,还望读者批评斧正。


大将军威武8


梁山好汉108将里呼延灼的官最大。

呼延灼是名将呼延赞的后人,是汝宁督统制。

相当于军级干部。

其他的不一一列举。


曲阳先生


呼延灼官职最高,秦明官职也不低,剩下的基本都不算高,提辖和教头,再就是都头居多,提辖算是朝廷官职,而教头就是武术教练,而都头只能算是吏,不是官,包括宋江的押司,吏一般是当地政府衙门发工资,所以基本没什么升迁的希望!


山东大醉侠


若按武功排名河北玉麒麟排名梁山第一估计没有什么疑义。卢俊义的武力如同三国中的吕布,大伙公认的第一。卢俊义武力之强,仅凭一招生擒史文恭、单挑辽国四王子就可见一斑。


老田说大唐


以施老师的地位,就像现在文人不是有心者绝搞不懂什么是部委级,省部级,司局级,市局级,县团级,处县级……一样。施老师以一个明朝落魄文人去描写宋朝的事。这样已经不错了!还能不能好好看故事了?


还算正常人


就是军师的一个计谋,叫他们乖乖听话。说白了就是好管理一帮大傻子。


尒吾空


这个其实问问作者比较好,晚上我进入梦魇后帮你问问。你问我怎么看,其实我是不看的。


言话一谈


官职说明不了实力,在水浒寨中做用不大,一个连国家正规军都敢打的部队,不会看重这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