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后的技艺传承人——“骂雀”老头孟如意!

因家贫年轻时外出打工,他也曾想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贫穷等诸多原因使他与孤苦伶仃终身为伴。

农村最后的技艺传承人——“骂雀”老头孟如意!


他叫孟如意,1895年生。年少时丧父,随母来到继父所在的村庄清水河县韭菜庄乡芦草圪洞村。据他本人讲其继父会“骂雀儿”,受继父之传,他也学会了这个特技。

农村最后的技艺传承人——“骂雀”老头孟如意!


1925年,30岁的小光棍为谋生来到现五良太乡老马窑、五间窑、场汉沟一代拦牛放羊。因为人憨厚诚实,勤劳善良,在场汉沟一代一呆就是20多年。成为远近有名的好羊倌。20多个春秋的风霜雨雪,使一个年轻的牧羊人变成一个年过半百的小老头。一心想靠伺候人打工挣钱成家立业的他还是未能如愿。日本鬼子投降后,他放牲口积攒下的一叠伪蒙疆大骆驼钞票也变成了一堆废纸,多年的辛劳付之东流。这个打击使他彻底地灰心丧气。解放前夕,他来到了杨家窑乡大湾村继续靠放羊打工以度日。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落户于大湾村。那些大骆驼钞票也慢慢地变成了老孟的糊窗纸。以后的单干,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不管生产方式怎样的转变,他始终不变的是孤单一人,所变化的是他的工作由放羊转为放牛驴,兼任生产队的田间管理员。担任田间管理员缘于他身怀的骂雀儿特技。

每年的秋初,生产队大田及农户自留地里种植的糜、谷、黍类作物在颗粒灌浆期常常会遭遇大群家雀聚餐的袭击,对收成造成极大的危害。每每出现此情况,总有人会通知他:“孟大叔,某道梁上的某块地里的家疤子雀反殃啦,您快给去骂骂雀儿哇……”三天以后,这块地里肯定再不会有家雀聚餐的现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大湾村的老人们回忆:孟老汉每年都收集一些村民们过腊八节熬腊八粥的锅渣备用。

一但来年秋天出现群鸟聚餐农田的现象。孟老汉就连续三天打五更起床,在群鸟飞来之前来到田边等候鸟儿。有鸟飞来了,孟老汉就绕田地畔一边撒锅渣一边骂骂咧咧地念些他人听不懂的话语。连续三天的辛苦,奇迹出现了,往日叽叽喳喳的田里不见了鸟儿的踪影。村里的年轻人觉得好奇,也想学一学这骂鸟的技艺,每每提及此事,孟老汉总是淡淡的一笑:“学这些没用的。”孟老汉骂雀的技艺属于科学的还是迷信的?连大湾村的村民也搞不清楚。有的老年人认为是迷信的东西,也有的年轻人认为孟老汉骂雀儿是科学的,是孟老汉掌握了鸟儿的生活习性,连续三早晨与鸟抗衡使鸟儿彻底断了聚餐某块地的念头。为集体骂雀护田多数是适当的给予工分补贴,给农户自留地骂雀,社员们总是邀请老汉来家吃顿好饭以表谢意。可老汉总是以:“小意思,举手之劳。”而谢绝邀请。

身怀特技的孟老汉不像现在人们所传的一些阴阳二杂,顶大仙喝茶的人装神弄鬼,替人消灾,骗人钱财的那种一样,从来不以迷信骗人,只是自己一个人的爱好而已。就连为人们骂雀儿付出辛苦也是不接受他人回报的。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年迈体弱的老人不能从事放牛驴的工作了,村里选老人为五保户。吃粮看病等一切花销都由生产队负责。可勤劳一生的孟老汉还是闲不住,义务为村民们放猪。每年的春、夏、秋季节,孟老汉总是赶着全村的猪群到河滩的寸草地里放猪,直到1973年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