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皇帝之间,谁是君,谁是臣?

河苦


诚邀,如题。

中国古代自周公制礼,孔子倡儒后便形成了以宗法制和家长制为核心的人身附属关系。


西周开始的宗法制


宗法制决定皇帝要孝敬太上皇

中国宗法社会历史悠久 , 可能是又一个“ 世界之最” ,从只有口头传说史的氏族社会晚期开始 , 截止近现代, 历时应以几千年计。 至少在周朝 ,宗法等级制就已臻完善, 其后出于历代统治者的需要而日益强化 , 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宗法一词 ,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宗”是“ 尊祖庙也”。《礼记》 记载 ,“ 尊奠尊于祖庙”。“宗”字上面的宝盖头,是房屋 , 可引申为庙; 底下的 “ 示” , 当神灵讲。 中国古代是把祖宗牌位供在庙中, 当作神灵祭祀膜拜的。 祖宗和祖宗所立的规矩至尊无上。从这方面讲,皇帝该听他的父亲,也就是太上皇的,起码不能忤逆太上皇的意思。

然而中国又是个君权至上的帝国。

自夏禹开始,历朝历代统治者自称天子,宣传自己是上天派来领导百姓的,“君权天授”,于是天子执掌百姓的生杀大权,成为天然的国家军事力量最高司令,国家元首,集政权军权于一生,成为古代帝国最高贵的,最接近神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任的君王比起前任的太上皇而言更有力量。

于是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变很微妙
其实规矩都是人定的,也视情况而变。

如若皇帝尊敬自己的父亲,或者说太上皇放职不放权,那么太上皇的旨意无疑比皇上的圣旨管用。这样情况的有乾隆帝和嘉庆帝,宋高宗与宋孝宗等;

皇阿玛乾隆

如若皇帝不尊敬自己的父亲,或者说后继之君压根就不是太上皇自愿给的皇位,那自然皇帝比太上皇管用,比如唐玄宗和唐肃宗,所谓人走茶凉,大概如此吧。

总的来说

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合法性是以"天"、"德"、"民"为基石的,"天"是皇权合法性的解释,"德"将"天"授的皇位合法性落实到皇权的拥有者,使其落地生根,就是皇帝的有德行才能配得上皇位,所谓有德者才能敢居大位,所以

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皇帝一般会给太上皇面子,至少是表面上,以防好事之人又说什么皇帝“无德而妖”,以此为借口闹事。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各位看官批评指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古代的太上皇比较少,第一个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追封的自己父亲嬴异人,即是秦庄襄王嬴楚。但是这个时候嬴异人已经死了,所以也就无从谈起了。下面谈几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太上皇。



第一个活着做过太上皇的人——刘邦父亲刘太公。

这个时候严格意义上来说,刘太公是刘邦的臣子,因为整个天下都是刘邦打下来的。所以在刘邦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刘邦给刘太公请安之时,刘太公是跪迎刘邦的。

但是刘邦于心不忍,经过和臣子的商量,刘邦册封了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从此刘太公也就不用下跪迎接刘邦了。但是因为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册封的,所以名义上刘太公是刘邦的臣子。



被迫让位的唐高祖——李渊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迅速软禁了李渊,夺取了政权,后来又做了大唐的帝王。

虽然李世民顺利称帝,但是这个时候名义上李世民还是李渊的臣子,毕竟是儿子。在李渊的9年太上皇生活中,李世民也没有几次去探望他。两个人基本上也没有了交流。实际上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有权势的太上皇——乾隆

这个毋庸置疑,皇帝绝对是太上皇的臣子。乾隆做了60年皇帝后退位后做了3年多太上皇,但是这位太上皇一直把持着权力没有放手。

这一时期称之为皇帝训政时期,嘉庆根本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玉玺都没有给嘉庆皇帝。所以无论实际上还是名义上嘉庆这个皇帝都是太上皇的臣子。



说了这么多,终归起来影响臣属关系的是权力。谁的权力大谁就是君主,反之就是臣子。就好比明英宗不甘做没有权力的“太上皇”发动夺门之变一样。如果他是一个乾隆一样的太上皇也就不用发动夺门之变了。


我是越关


判断谁是君、谁是臣,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行礼者为臣,受礼者为君。

比如,皇后的父母在公开场合见到皇帝、皇后,要跪地行礼。为何?因为皇帝皇后为君,国丈和丈母娘为臣。

比如,皇帝的兄弟们、大爷们、叔叔们见到皇帝,要跪地行礼,因为皇帝为君,其他人为臣。

但是,皇帝见到太后,要跪地给太后行礼,并且自称儿臣。可见,此时的皇帝为臣,太后为君。

同理,太上皇应该和太后同样待遇,因此,太上皇为君,皇帝为臣。

当然,以上只是礼仪上的君与臣。实际上谁说了算,那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虽然顶着太上皇的名头,实际上只是个摆设。刘邦以布衣之身打下了江山。刘太公原本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于国家大事啥都不懂,自然只能是个摆设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比刘太公的情况好不了多少。为何?因为他是被李世民逼着退位的。退位后,虽然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就是李世民的阶下囚。

以上这两位太上皇,实在是惨了点,在皇帝儿子面前,基本上没有任何话语权。

有没有太上皇比皇帝还牛的呢?

有。乾隆皇帝就是。

乾隆长寿,眼看着就要打破他爷爷康熙皇帝在位61年的纪录。为了表示对爷爷的尊敬,他就主动让位了儿子嘉庆,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乾隆虽然名义上让了位,实际上一切大事还是他说了算。嘉庆就像是太子监国,横竖都得看乾隆的眼色行事。

历史上最窝囊的太上皇是谁呢?是宋徽宗赵佶。

当时,北宋正被金国吊打。宋徽宗为了逃避责任,就自己退缩,把皇位让给了儿子赵恒——也就是宋钦宗,自己躲在背后当太上皇。可惜,宋钦宗也无力回天,于是北宋亡国,爷儿俩一起被金国抓走了。

临阵退缩,把黑锅让儿子去背。宋徽宗为父为君都不合格。


趣谈秘史


当然是皇帝是君,太上皇是臣了。


为什么?你还不知道啊,没关系,就让有书君来告诉你吧。


各位观众,请看大屏幕。


1,君,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代称,而皇帝就是君,同样也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从来都是先有皇帝,然后才有太上皇。



太上皇,也称太上皇帝,是依附于皇帝存在的,其实就是退休的皇帝。


太上,就是至高、至上的意思。太上皇,也就是至高、至上的皇帝,是由皇帝授予并承认的一个尊称。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王,帝,这些称号,统统都不拉风了,都不足以彰显自己的盖世功劳。


所以,他就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号,并自称为始皇帝。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而为了彰显孝义,秦始皇追封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异人为太上皇。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


2,古代人都讲究君权神授。而皇帝自称天子,老天第一,他第二,谁还能大过他。


而太上皇只是家长,是皇帝的父亲,皇帝才是国君。而父子只是家,君臣才是国。


3,皇帝是江山社稷的象征,是国家的管理者,只有皇帝才能代表国家。


皇帝的玉玺是皇权正统的象征,上面就刻有:受命于天,即寿永昌。


太上皇是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


既然都已经退休了,当然也就不拿事了呗。



可见,太上皇是社会闲散人员,皇帝才是国家的管理者。


有人说了,既然皇帝是君,太上皇是臣。那电视剧里,皇帝见了太后为什么还要叩拜呢?岂不是君跪臣?难道说编剧脑残了?或者说太上皇的地位比不上太后?


当然不是。你只看到电视剧里的皇帝跪下给太后请安,你咋没看见太上皇呢?新皇继位时,老皇帝通常已经驾鹤仙游了,你让他拜谁去?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以仁孝传家。皇帝回到后宫,就是回到了家,儿子给母亲行礼,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了。


4,封禅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办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也是最高礼仪。


而封禅大典只有皇帝才能主持,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太上皇去封禅的。


5,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所以一国只有一君,其他人都是臣,包括太上皇。


太上,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太上忘情。


在这里,太上的本意是修养最高的人,指圣人、天道。“忘情”,是指放下一切凡情,达到无情之境。


也就是指跳出红尘,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一心向道。


这其实是历代皇帝给自己老爸戴的一顶高帽子,你都超凡入圣了,还管什么红尘之事呢?就由儿臣代劳吧。


6,皇帝号称,口含天宪,金口玉言,他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说一不二啊。


太上皇,只是一个尊称,说了不算,没什么实权。



7,皇帝自古以来就占据着大义名份,被天下各大军阀认同。


即使太上皇(或权臣,太后)拥有军政大权,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还是要借助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否则就是没有名份,是大逆不道,天下人人可以讨之。


唐中宗的皇后韦氏不就是一直借着中宗李显的名义才能把持朝政吗?后来,她想当女皇,就和女儿一起把中宗毒死了。结果怎么样呢?女皇没当成,反而被推翻了统治,全家被杀。


可见,没有大义名份就不是正统,就不能号令天下。所以,即使从名义上来说,皇帝依然是君。


综上所述,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皇帝是君,太上皇是臣。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很显然,皇帝永远都是君主,无论是谁都不能超越皇帝,包括太上皇,也不例外。太上皇要么是被封的,要么是被迫的,比如刘邦的称帝的时候,他的父亲还在。当时也没有太上皇那个概念,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煓)总是直呼刘邦的名字,然而家臣对刘太公说:“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虽后来被刘邦尊为太上皇,但从刘太公的家臣来看,其实刘邦的父亲也是臣。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后来也退位了,儿子李世民即位称帝,李渊做了太上皇。但是已经没有了实权,在外人眼中也就是一个摆设罢了。所以,李渊在李世民眼中,其实和平民百姓差不多,没有了权力就称不上皇帝。只要退位,就丧失了做皇帝的资格。

另外,唐玄宗李隆基也是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退位以后也没有了权力。其实在马嵬驿兵变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李隆基已经没有了皇帝的威严,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是他的儿子李亨,在马嵬驿兵变当中。如果,陈玄礼没有太子等人的授权,陈玄礼不可能逼迫唐玄宗杀掉杨贵妃。如果陈玄礼在没有太子授权的情况下逼迫唐玄宗,那么太子李亨即位,第一个要杀掉的就是陈玄礼,但是太子没有杀他,说明两人是一伙的。

从以上上个例子可以看出,太上皇是有名无实的皇帝,其实和人臣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人能驾驭皇帝之上,包括太上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了皇帝,其他人都是臣子。


谋士说


这两父子要说谁的权利大,那得看父亲是怎么做上太上皇的。倘若太上皇是自己主动禅位的,那么在国家大事的抉择上还是很有权利的,比如乾隆禅位当太上皇;倘若这个太上皇是被儿子给逼迫让位的,那他就没什么权利了,只能在太上皇这个职位上养老了。

皇帝刘邦和太上皇刘湍

刘邦的父亲刘湍,也就是太上皇刘太公,虽然是刘邦的父亲,不过,对于西汉的江山来说,却不是刘太公打下来的。刘太公这个太上皇是刘邦给封的。这样一看很显然刘邦是君,刘太公是臣。(陈道明饰演汉高祖刘邦)

皇帝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渊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后来也成为了太上皇。史书记载,武德9年(626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后来又被迫传位给李世民,自称太上皇。对于成为太上皇的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交流也就日益减少了,而且,这段时间李渊也很少离开自己的宫殿。因此,对于李渊和李世民,李世民已经掌握了唐朝的大权,名义上李渊是君,但是实际上李世民才是唐朝真正的君。

(张丰毅饰演李世民)

皇帝朱祁钰和太上皇朱祁镇

明朝的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为帝,遥尊远在蒙古的明英宗为太上皇。对于当时的明 文武百官来说,基本上就是以弟弟朱祁钰为君的。后来,明英宗从蒙古被释放回京后,被朱祁镇软禁在南宫。(黄轩饰演朱祁钰)

嘉庆皇帝和太上皇乾隆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清朝的乾隆可以说是最有权势的一位了。乾隆在位时长60年。乾隆在做了60年皇帝后,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自己成为了主动禅位的太上皇。

但是史书记载,乾隆名义上虽然是太上皇,但是连传国玉玺都没有给嘉庆,在乾隆做太上皇的三年时间里,基本上国家军机大事都是乾隆决定的,儿子嘉庆皇帝也只是个“实习皇帝

”而已。这么一看,乾隆肯定就是君了,嘉庆只是个乾隆的儿臣而已。

以上就是历史上几个比较有名的太上皇的案例。具体哪个是君要看老皇帝是怎么当上太上皇的。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还是看能力。



明明说历史


理论上来说,太上皇和皇上都是君,又都是臣。

太上皇是活着退位的皇帝,既然退位了,理论上就不是皇帝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皇帝才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那就是君,太上皇只能是臣。

但把太上皇当做臣,又极尴尬。太上皇毕竟是做惯了皇帝的人,就算退位也不会有为臣的觉悟,依然是以“朕”自称的,通常又是皇帝的父兄,皇上在继位之前是臣,是子,是弟,皇上的皇位都是人家给的,继位之后,皇帝若是真的把太上皇当臣,怕是不忠不孝的帽子就会被扣上,反而是皇帝在太上皇面前称臣。

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太上皇和皇帝关系的例子有几个。

一个是李渊跟李世民。李世民通过政变夺权,李世民先是以太子身份监国,然后直接登基当了皇帝,李渊成了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全权皇帝,太上皇李渊搬到一个犄角旮旯的宫殿生孩子去了。因为李世民当皇帝的方式有点不地道,所以他跟李渊两个人都有点互相看不顺眼,李世民每每去给李渊请安就是儿子给老子请安,根本没有把老李当君的觉悟,老李当然更看不惯李二,反正无论怎么对李二,李二也不会把权利还给老李,就算对李二再不客气,李二也不敢对他怎么样,所以也没有为臣的意思。

一个是明英宗和明代宗。明代宗是在明英宗当了俘虏之后临危受命当上了皇帝,他的皇帝可不是他哥哥明英宗送给他的。明英宗回来之后就被奉为太上皇了。皇位的争夺从来都是血雨腥风的。明代宗拿了他哥哥的皇位,他哥哥回来了,当然有点不舒服。明英宗的皇位因为自己被俘莫名其妙的给了他弟弟,自己回来了,也想拿回来。两个人的矛盾就来了,两个人都想当君,都想说了算,所以有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可见把太上皇当做君,继续说了算其实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再一个是乾隆和嘉庆。乾隆就算把皇位让给了嘉庆,嘉庆的待遇也比当太子时强不了多少,除了上朝的时候多了个座位。嘉庆当了皇帝,住的是自己小时候住的宫殿,,可想而知嘉庆这个皇帝当的多么憋屈。所有的大权还是都在乾隆手里,大臣也都是乾隆的亲信,嘉庆就算有什么命令,这些大臣也是阳奉阴违。嘉庆在乾隆面前是真正的臣子见到皇帝。


魔智


我记得之前小时候看电视剧《醉打金枝》

上面公主很厉害,驸马虽然是公主的丈夫,但是还是要听公主的,也不敢反抗!

而且我记得很清楚里面有一段是公主做错了事,跟驸马闹矛盾,公主的侍女说不如跟驸马道个歉!

公主说:我是君他是臣,我不能跟他道歉!

这说明皇族就是皇族,无论你是公主还是太后还是皇子,本来身份就比一般的臣子高!

所以他们皇族之间是没有什么绝对的君臣关系,只有相对的君臣关系!

我们看电视,一般皇帝见了太后都是:儿臣给母后请安!既然叫母亲是这么叫的,叫父亲呢?

肯定也是自称儿臣,但是他们是相对关系,不是说叫了儿臣就是臣了,还是君!

所以两个都是君,但是相对的来说,皇帝见了太上皇要自称儿臣以示尊重,但是天下还是皇帝的天下!


世界历史百科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谁有权谁就是君!但太上皇不需要给皇上跪拜。太上皇有两种,一种是被强行太上皇,另一只是“自愿”太上皇!被强行的有刘太公(刘邦之父),李渊,朱祁镇。他们都是被皇帝“册封”为太上皇,自然都是臣,你不称臣不行啊,就算你不称臣那也得低声下气,不然后果很严重!

还有一种就是“自愿”当太上皇的,这个人就是乾隆。他一开始就说过,自己不想超过爷爷的执政时间(恐怕说这话真的没想到自己会超过康熙),他虽然禅位给嘉庆,但大事小事一手操办,嘉庆在他面前是皇帝但也非皇帝,乾隆任太上皇期间,嘉庆唯命是从,稍有不如乾隆意,后果就是罢黜!所以说太上皇究竟是君还是臣,主要看权利


满清余孽全是畜生


我国古代的太上皇其实是比较少的,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提前退位后太上皇和现任皇帝之间的关系不好相处——就礼法层面而言:历代王朝皆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所以皇帝见了太后仍需请安行礼以尽人子之孝,所以就宗法层面来讲皇帝要孝敬太上皇。然而古代中国又是一个君权至上的国家,事实上皇室的礼仪和民间是有所不同的:在民间晚辈见到长辈均需行礼,无论这个长辈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祖父母,还是叔、舅、姑、姨、岳父母,然而在皇家并非如此:从《红楼梦》里元妃省亲这一章节就能看出元妃的父母乃至奶奶都必须向她行礼,因为她代表的皇家的威严。如果说贾家是外戚,那我们再看皇室同姓宗族内部皇叔见了皇帝可是得行君臣大礼的。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太上皇、太后可不一定就是皇帝的亲生父母哟——醇亲王奕譞和他的福晋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母,但根据皇室宗法而言:光绪是过继给咸丰皇帝为子嗣,所以就礼法层面奕譞见了自己的亲儿子只能以叔父的名义给光绪皇帝行君臣大礼,后来的摄政王载沣和末代皇帝溥仪的关系也是如此。具体而言:我国古代曾出现过的太上皇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自己的儿子打下江山称帝后被尊称为太上皇。中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他就是秦始皇嬴政追封的,不过这时嬴楚已死,自然不存在他和嬴政谁是君、谁是臣的问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活着成为太上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相比之后的历代太上皇而言:刘太公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他自己从没当过一天皇帝,汉朝刘氏的江山是刘邦打下来的,和刘太公没半毛钱关系。由于在此之前从没有人活着成为太上皇的先例,这时如何处理刘太公和刘邦父子的关系是毫无先例可循的。当时有人就认为刘太公是刘邦的臣子,就该给刘邦行礼,还煞有介事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给了刘太公,结果刘太公还真就以臣子的身份跪迎刘邦。后来刘邦自己也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就册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严格意义上刘太公是刘邦的臣子,因为他这个太上皇不是根据宗法礼教确立的,而是身为皇帝的刘邦册封的,只不过刘邦在册封时明确宣布刘太公不必再行跪拜之礼,这当然是考虑到刘太公身为自己父亲的客观事实,不过就君臣名分而言:刘邦是君、刘太公是臣。

一种是在位的皇帝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这种例子的典型代表有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明英宗朱祁镇等人。这种情况皇帝在名分上依然要尊奉太上皇,不过实际上没人愿意当这样的太上皇,因为不仅有名无实,而且现任皇帝还时时刻刻将其视为重点监管对象,实际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事实上现任皇帝这么做也是有足够的理由的——毕竟这样的太上皇是曾当过皇帝的,如今要让他去当一个无权无势的太上皇,难保心里没打算复辟的念头,明英宗朱祁镇不就玩了一出夺门之变吗?所以这种太上皇其实就是享受太上皇尊荣的高级囚徒而已。

一种是自己主动禅位成为太上皇。这种例子的典型代表有宋高宗赵构、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这种自己主动禅位的太上皇基本上都是名义上让位,但实权仍操之于手。据《朝鲜正宗实录》记载:嘉庆继位后乾隆以太上皇身份训政并明确下旨称:“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