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弩”法為什麼不搭理永字八法?

千千千里馬


永字八法,是書法中的八種基本筆畫的寫法及名稱。不是“永”字必須按著這一規定去寫。



顏真卿的弩法並不違反永字八法的弩法。如何叫做不搭理?什麼是”弩”?弩即是豎,也叫直。為什麼不叫豎而叫“弩”?因為弩,勢如弓弩。頭向右發,筆微努稍駐,而趯筆下行,不可筆直,中間自然凸胸而出。衛夫人《筆陣圖》所說的“豎如萬歲枯滕”,指的就是寫豎時要富於韌勁。不能筆直的一豎。太直便剛,無韌性 。顏真卿書法以筋著稱,他寫的“弩”,是外拓法,與歐陽詢的剛好相反。歐陽詢採用的是內擫法。


任何人寫的弩,都是弩。只有質量好壞之分,不存在題主所問的”不搭理”。不要以為魯公的“永”字沒有按“永字八法”中永的寫法,就把他的這一寫法叫做“不搭理”。“永字八法”不是專門為寫永字制定的。是根據永字的八個筆畫對漢字的基本筆畫的規納總結。它的方法適用於所有字。


子衿書法






為龍書法


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在書法中,點畫的基本造型就是書法構成元素點之“宗”。雖然書體不同,點畫是不一樣的但相同的書體的點畫造型事基本一樣的。如篆書的弧、隸書的蠶頭燕尾,可以說無論怎麼變,這些基本的本質特徵是不會變的,如果變化了,可能就生成新的或其它體式了,而不再是原來的標準模式。或許應該稱之為變異吧。比如楷書的“永字八法”的點畫基本造型,無論在任何書法家的作品中只要是楷書,其本體形態仍然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顏真卿的楷書同樣也不可能脫離這個藩籬,其內核的基本造型並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是外在的形態而已。題主的問法有些怪異。也可能誤把歐陽詢和柳公權等其他字體的“永字八法“的點畫造型和顏真卿的楷書“永字八法”做為參照對象來比對了。我們看下面歷代各家楷書的“永字八法”的點畫造型,是不是也不一樣呢,實際上不一樣的是外形,基本的輪廓或形態是沒有變化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骨骼沒有變化,變化的是肉和精氣神。



我們再看其它字體的“永字八法”的各個點畫線條的變化情況。是不是除了草書的點畫線條符號化外,其他同類書體各個字體的“永字八法”都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呢。同的是什麼,異的又是什麼樣呢?

【篆】

【隸】

【行】


【草】





翰墨書道


我是一人。永字八法真的不是金科玉律。

很多人非常推崇永字八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永字八法”據說是王羲之所創。

這是古人附會到王羲之名下,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搭上名人。

“永字八法”並不是王羲之所創,也非楷書書寫標準。

“永字八法”中的“弩”是什麼?

如上圖所示,“弩”也就是“努”,也就是“直”,也就是“豎”。

書法重要的是字寫好,而不是追究某一些“說法”的細枝末節。因為這些“說法”,你說我說,版本很多用詞有些區別大概意思差不多。

“永”字八法,是古代書法家練習楷書的運筆技法。“永”字有八筆:點、橫、豎、勾、仰橫、撇、斜撇、捺,按各自的筆勢以八字概括為側、勒、弩(又作努)、趯、策、掠、啄、磔。

可是有些人說,當然不只是我們當代人,有些古人也說。“永字八法”來自王羲之的《蘭亭序》的第一個字。

“永字八法”就是古人今人附會到王羲之的一個說法。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第一個字就恰巧有一個“永字八法”。而且“永字八法”現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說是楷書的技法。

“永字八法”和王羲之沒有關係,是後人強加到王羲之身上的。可以參考,但不要當什麼金科玉律。

如果以“永字八法”,弩(努)的意思,指得就是豎(直),豎鉤中的豎也算是弩。

看看姚孟起臨《九成宮》的弩。

看一看,柳公權的弩法。

每個書家的字風格風貌不一樣,沒有什麼是一定怎樣的。

一人有感

“永字八法”、“筆陣圖”、折釵股、屋漏痕等等這些,可以推敲的有趣的說法,不要盡信。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答:這個問題的核心要弄清楚兩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永字八法中的“弩”是何意?弩也作努,是豎畫的意思(專指直畫),八法要求寫豎畫須能力撐千鈞,但不能過直,要像弓背一樣有力(向左口曲意),這是八法本意。

再看顏魯公字的特點:顏體直豎無論懸針還是垂露,大都肥而直,即使垂露,收筆時既不需回鋒,也不需出鋒,提筆離紙即可。這就是其筆法與八法中弩法不搭的原因。

顏真卿自幼學書,又得到張旭親授,並師法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等人,融會貫通,兼收南北朝書法特點並加以發展,其楷法一反“中宮收緊”的傳統技法而取“中松外拓”結構,形成獨特風格。其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練渾厚之勢。《書林藻鑑》上曰:“逮顏魯公出,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陶鑄萬象,隱括眾長,與少陵之詩、昌黎之文,皆同為能起八代之衰者,於是始卓然成為唐代之書”。總之顏書的尚骨、尚肥、尚法,崇端莊、闊大、豪放,重氣勢、魄力、雄風,造就了在書法中的盛唐之音,這便是顏書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更加書評盡在我的微信公眾號“北京尚韻信息”。


皇甫荔


永字八法乃一家之言,一人之得,在二王,歐褚虞等楷體中表現明顯,不是諸體皆準,不要什麼字都用來衡量


老百姓書法課堂


對這個不懂,報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