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調整,就業愈發艱難 網友:這個冬天好冷啊!

前幾天,國務院發佈了一份促進就業的文件。

在這份名為《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條是,“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由此,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當前就業的壓力之大。

小編隨意在網上搜了搜,發現網上關於各大公司大規模裁員的消息隨處可見,但是相關公司無一例外均予以否認。

經濟結構調整,就業愈發艱難 網友:這個冬天好冷啊!

剛剛在雙十一賺得盆滿缽滿的阿里巴巴被稱大規模裁員,但官方回應為“人才體系升級”;一向在鏡頭面前稱呼員工為兄弟的東哥也抵擋不住經濟的寒冬開始裁員,京東官方的回應是“謠傳,已收集證據並向公安機關報案”;曾經爆出十幾連跳的富士康被指大規模裁員,公司表示“不評論市場及媒體流言”。前兩天,鬥魚直播也被曝裁員。據報道,鬥魚深圳約70名員工在沒有收到任何郵件通知的情況下,被口頭傳達了裁員的消息。

國內公司通常對裁員諱莫如深,似乎裁員的消息會影響股價,但在當前經濟背景下,企業通過裁員來縮減成本過冬,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選擇。在當前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條件下,公司官方未明確否認又不承認的曖昧態度,反而有可能引發更大的混亂。

經濟結構調整,就業愈發艱難 網友:這個冬天好冷啊!

當前就業市場的真實壓力有多大呢,雖然沒有官方統計數據,不過看看民營企業的現狀就可知一二。

作為前兩年經濟刺激計劃的後遺症,各地在經濟刺激計劃下興建的小鋼廠、小水泥廠、小作坊式的工業企業在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融資困難,再加上市場空間被擠壓,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紛紛面臨資金鍊斷裂,入不敷出乃至破產清算的窘境。

要知道,我國80%以上的城鎮就業都是由這些民營企業貢獻,在民企大面積遭遇與產能的時候,就業市場的壓力有多大也就不難想象了。從宏觀經濟的層面看,去產能是經濟結構調整不得不跨出去的一步,但但帶來的短期後果就是就業崗位大量減少,失業員工增加。

經濟結構調整,就業愈發艱難 網友:這個冬天好冷啊!

現在的情形,讓小編想起了上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據《朱鎔基講話實錄》透露,當年國有企業的虧損面達50%以上。而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的原因主要由三點:一是重複建設,二是企業歷史負擔嚴重,三是冗員過多。因此,國務院就將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年脫困為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也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國企大下崗”。

在這一次改革中,國務院主要通過將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的大中型國企組成為集團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方式進行“供給側改革”。而不少類似於“落後產能”的小型國有企業,就被淘汰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從微觀層面看,這次改革為國企職工帶來的不僅是收入的下降乃至失業,更多的還有精神上的創傷。一時間,國有企業成了“大鍋飯”,“不思進取”的代名詞

如今,落後產能的代表從國有企業變成了廣大的民營企業。從兩年前的環保督查開始,重複建設的小鋼廠等就遭到了當頭一棒。如今的金融去槓桿,影子銀行與民間融資的路越來越窄,資金鍊的斷裂又給這批小企業迎頭一擊。

而自2010年代開始起飛的互聯網行業也受到了去槓桿的影響。隨著監管的趨嚴,原來日進斗金的直播、自媒體等等都進入了寒冬。由於接連發生兩起命案,滴滴目前正在風雨飄搖中;甚至騰訊這種體量的公司都會因為“保護青少年視力”的原因被監管按在地上摩擦,股價跌去40%。我們有多久沒有看到風口的來臨了?

經濟結構調整,就業愈發艱難 網友:這個冬天好冷啊!

經濟下行導致的失業潮之下,壓力最大的是人到中年的人。這部分人群看似光鮮,有著不錯的收入,也有房有車,但其實生存狀態相當脆弱。由於收入遠遠不足以實現財務自由,而每個月在房貸、子女教育等方面都有著巨大支出。當公司的裁員令到來之際,這批人就是公司業績不佳的犧牲品。

不少中年人正是在裁員通知到來之際頂不住壓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去年這個時候,中興通訊42歲的設計師歐建新就是被一封裁員信所擊垮,從公司的高層上縱身一躍。

經濟結構調整,就業愈發艱難 網友:這個冬天好冷啊!

此外,明年畢業的大學生也能感受到經濟的涼意。目前每年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大概是1300萬人,而僅僅是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就已經高達820萬人。如果將來推行延遲退休,老人們在工作崗位上再多呆5年,留給年輕人的就業機會還會越來越少。這也是公務員又開始火爆的原因之一,至少還能體面地退休。

裁員潮到來,最好的辦法只能是提升自我,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這是雞湯文的說法。歷史證明“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許本次經濟調整,能為你未來的職業選擇定好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