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领导放弃领导职位后可以不上班,算吃空饷吗?

东航船


以前,市一级财政局、交通局等单位的领导干部(局长或副局长)57岁时,就要由实职转任虚职。通俗地说,就是到了这个年龄,就不当局长了,组织部

下发一个免去局长任命为调研员的文件,也就是常说的“退二线”。在以前,“退二线”意既政治生命结束,人生进入下半场,也意味着平安落地了。

因其本人尚未到退休的年龄,所以还不能办理退休手续,故给单位留个联系电话,如果有医疗、党费、学习、慰问等方面的事情就与之临时联系,本人平时也就不太来单位。

在县上,也存在这种情况,县上是52、53就“退二线”了。

多年来,大家也习惯和默认了这种情况,也很理解。

但是,随着“吃空饷”专项治理全面铺开,大家对照文件学习后逐步认识到,其实以前这么做也是不对的,这些人不来上班但领工资,就属于“吃空饷”,属于必须纠正的范围。所以,组织又把这些人逐渐叫了回来......

原来“退二线”的人又回来了,回来以后怎么办,如何开展工作?这确确实实是一个新的问题。

这些人,以前都是在文件上画个圈、签个字,对业务工作提个要求、表个态,只宏观把握,不具体干事,动嘴不动手,现在怎么弄?进咨询委,咨询委也消化不了那么多干部!

在原单位上班,行吗?面对昔日的部下,如何转换角色、调整心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这也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可以说是一个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可研究的课题。

新任局长也不太好意思给前任局长安排工作。很多时候新局长还是前任局长向组织推荐、提拔的呢!怎么好给老领导安排工作呢!

还有很多人,当惯了领导,习惯了签字,不太愿意干些打电话、数据核对、起草文件等等这些“琐碎的”、“具体的事”。在业务上,跟其他同志的相处也很微妙。

所以说,“吃空饷”必须制止,人员必须上班,到龄才能退休。

需要研究的是,这部分人是回来了,但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淡化官本位,如何发挥这些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真的还需要探索......


注册消防考试那些事


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叫退居二线,是土政策,公务员法上没有规定,其他相关法律也没有规定,只有地方的文件中有规定,处级领导到了57周岁,就可以不上班。科级干部到55周岁,就能退居二线。

对退居二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些能耐的,希望退居二线,以便于能够挣更多钱,避免浪费自己的能力。缺乏能力者,则时刻担心自己退居二线,担心无权后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不再前呼后拥。

退居二线,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为了给更多的年轻干部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至于是不是吃空饷,我觉得,既是,也不是。如果让有能力的人退居二线,不分配任何任务,既是浪费也是吃空饷。如果让无能的人退居二线,则对提高机关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好处。


谭浩俊


退居二线的干部工龄都在30年以上,年龄均在50多岁,都经历过办事员、科员、副科级、正科级等领导岗位,都有着艰辛、曲折的努力和付出,都曾是单位的骨干力量和冲锋陷阵者。因为让贤和服从组织安排才退下领导岗位,对退下来的同志的管理,各单位不一致,有的分配了具体工作任务,有的是协助某些岗位工作,可能有的没有承担具体任务;大多数干部仍然在发挥作用。所以退下领导岗位的干部叫吃空饷是错误的说法,如果给他们停电停水断粮,那么这些人老了喝西北风呀?


山外山仕


实际上这不叫放弃领导岗位,而是没办法非得腾位置,要由实职转任非领导职务,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讲的任虚职。从非领导岗位下来之后,虽然还未到退休年龄,但基本都会默许不用上班,我们通常叫这种管理办法为离岗。到了一定的年龄离岗,这是很多机关单位约定成俗的老传统,其实离岗一说不止针对领导,就是其它科室负责人,也有此一说,到了某个划定的年龄之后,离开实职,可以不用坐班。

这种人事管理方式,是不符合规定的,也是各地的土政策土办法,好听点是为年轻人腾位子。其实就是一种吃空饷行为,因为按照人事管理的要求,即使你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担任的是虚职,那么也必须要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是要等你到人事办完了退休手续后才能正式离开工作岗位的。

不过,从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特别是在数轮专项治理之后,各地这种约定成俗的人事管理习惯开始破除,不再出现离岗一说,即使是担任虚职岗位,也必须要坐班,是不允许不上班的,而且也明确规定这就是吃空饷行为,必须予以制止。


元芳有看法


严格来讲,算吃空饷。但人家放弃了领导岗位,如果在单位继续上班,要安排合适的事干,让人家干什么合适呢?很为难的一件事。

假如继续来上班,新任领导有忌讳,新任领导要改变单位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方法,当着老领导的面 ,不好纠正啊!

单位同事也不好处关系,尊敬老领导,新领导表面不说什么,心里不是滋味,毕竟是新领导执政老领导也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不尊敬老领导,说明自己很势利,同事该怎么做人?

所以,离开单位是明智的选择,对自己好,对他人好,对大家都好。也不会有人说某某领导退居二线不上班的话题。





终南新人


单位领导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就可以不再上班。这是多年来干部管理的遗留问题,与吃空饷是两码事。

这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到年龄提前离职)的同志,他们为干部管理改革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大家曾经对领导干部终身制深恶痛绝,十分企盼有一个能上能下,能者上庸者下高效廉洁的机制,给那些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而这些提前离职的领导,正是顺应形势,为优秀年轻人腾出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其实,他们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正处于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刻,还有能力有精力为国家和集体做更多的事情。但为了整体利益,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退下来后,再回到办公室,地位尴尬。

我在写文章之前,看了一些评论,有的说,什么地位尴尬,就是矫情,以为自己多大的官呢!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架子,从最底层员工做起呢?我们抛开能不能做到,不去评论,但对有这种说法的人,显然是有些偏激或心理不平衡。不说他们是曾经的领导,至少这些人都是有几十年工龄,而且也多数是曾经的骨干,为单位的发展立下过功劳。要他们从底层做起,难免有报复之嫌。

这只是一个笑谈,当然不会真的去这么做。即使如此,再回到办公室或者其它岗位上来,对自己对现任领导,都或多或少有些尴尬和不便。对现任领导的管理和决策,都会形成一定的压力,碍手碍脚不如远离的好。

这些人之所以离岗后不再去上班,实在是无奈之举,并非他们的意愿。如果再把他们与吃空饷划在一起,那就太冤枉了。


无奈且向上


当然不是吃空饷。

你明明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为什么,你也知道这不是他的个人行为,他也是没办法。你还提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明你吃不上,心里不舒服罢了。如果你有能力改变这个现状,你就去改变。如果你没能力改变这个现状,你就闭嘴。如果你心里不平衡,等你老了,就平衡了。如果你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那我告诉你,古往今来,在地球上就没有绝对公平的地方。如果你因为这事心里气得不行,那你的命不久矣!


开天辟地167960949


出题目的人的心态有些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啊,组织部门有规定的,57岁退居二线,给新人让路,上不上班,原则上还是会去的,但是不管事,基本没有人会来找你,新领导有时会电话了解一些有关情况,你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不干扰工作,总之是是比较自由一点,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啊。


赵仁6


哈哈!这个问答很可笑!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洼处流。中国几千年来官位思想一直根深蒂固,放着官不做,自己放弃领导职位?这种现象在我们这里叫退二线,或者叫协理,现任实职正科年龄53岁,现任副科实职50岁。这些土政策已有多年的历史,说白了,这就是当时县委书记为了卖官而加速官位周转的措施。曾经遭到了被协理对象的强烈反对,中组部也下文禁止过,但当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惯例一直在延续。八项规定后有权威媒体发文定为吃空响,还对这类干部说三倒四,地方组织部门也表态,叫你们协理并沒说不让上班!这是在自保,这是不担当,这是对干部个人落井下石,要知道,组织部可是干部的娘家啊!再说是不是空响,拿工资不在岗就是吃空响!但谁之过?地方组织部门是具体经办单位,既使是一把手的决策,但有着推拖不了的直接责任,这年工作几十年的领导干部被强迫虚职,被卸磨杀驴,组织部门没责任?如果是职员,他一直有活干到退休,局长、副局长被改为虚职后,没有了分工,在单位干什么?新老领导干部如果相处?离岗也是当时县委领导和组织部门默认的!这些退下来的领导干部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谁愿意吃这空响?


心累力乏


不请自来。

这不是吃空饷,合法。

无论职务级别高低,油水大小,没有哪个领导会自动放弃领导岗位的。领导放弃岗位,只有一种情况,为了给新人让路,上级组织机关会做相关人员的工作。没犯错误,让人家从领导岗位上下来,不给相应补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一般就是一精神补偿,不用再来上班了,理由都替你想好了。二是经济补偿,提高工资待遇,加工资若干,加多少这要看岗位的含金量。上级决定的,有漂亮的理由,就有了合法性了。不由你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