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皇帝折磨死了?你怎么看?

柳侍墨


千叟宴的来历

清朝的千叟宴,并非乾隆皇帝开创,而是自乾隆的爷爷康熙皇帝玄烨开始举办。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三月,正在过60岁生日的清圣祖玄烨,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于是决定举行热闹异常的庆典,在一系列庆典活动中,康熙下了一道圣旨,昭告天下“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这就是千叟宴的雏形。

这一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宴会招待前来朝贺的官员、百姓。

在前来参加宴会的人里,90岁以上33人,80岁以上538人,70岁以上1823人,65岁以上1846人。康熙皇帝让自己10岁以上20岁以下的皇子、皇孙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

在这次宴会上,康熙写了一首名为《千叟宴》的诗歌,千叟宴因此得名。

挨冻、着凉,千叟宴上老头都被乾隆折磨死了

乾隆皇帝一生一共举办了两次千叟宴,分别是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和嘉庆元年正月初四。和康熙皇帝把宴会时间定在气温回升的阳春三月不同,乾隆皇帝举办对了两次千叟宴都选在和气温很低的正月,地点也选在了高大的乾清宫和皇极殿,里面是高大空旷的殿宇,外面是寒冬,加上第一次千叟宴对食品保温措施做的不到位,前来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忍着寒冷的气温,吃着冰冷的饭菜,很多老人回去之后没过多久就病死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后人把老人们的死归罪于乾隆皇帝,私下里说千叟宴上的参加宴会的老人都是被乾隆皇帝给折磨死了

和珅出了个主意,改变了现状

面对这第一次千叟宴的教训,在嘉庆元年,乾隆皇帝举办第二次千叟宴时,负责操持宴会军机大臣和珅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彻底让参加宴会的老人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食物。


乾隆千叟宴腰牌

和珅想出的这个办法就是让大家吃火锅,和珅选择火锅作为第二次千叟宴的目的,就是减少了饭菜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流失,同时也避免了服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让老人们自己动手就能吃上热饭热菜。

也正是这个原因,第二次千叟宴过后,老人们的死亡率果然没有提高。


八臂哪吒城


在真正讲述千叟宴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清朝时期,出现一个名叫李庆远的老人,他活了多少岁呢?根据当时的记载,有的人说他活了256岁,然而清朝历史也不过是三百年不到。古人也云:彭祖之智不出尧舜禹而八百。

据说他一生经历了清朝九个皇帝,先后娶过24个老婆,一生当中生育了180多个孩子。由于其非常的长寿,还自己悟出了一套长寿的秘诀,也有很多人前来巴结他。比如说在民国16年的时候,有一位大军阀杨森想要巴结蒋介石。

把这个老人请过来,让他给蒋介石提了一幅字,并且深得蒋介石喜欢。蒋介石在了解这个老人之后,为了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人瑞,还把他推荐给时代周刊。当然也有很多人怀疑他的寿命作假,希望寻找出证据来证明他的真假。

有人拿乾隆时期的千叟宴来说事,当时乾隆广邀天下老人。而出生于康熙十六年的李庆元,乾隆年间举行的千叟宴他已经是118岁。古人七十古来稀,这已经算是人瑞了,为什么千叟宴上面的记载没有他?
有关于他寿命的真假,这里也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只是想给大家讲述下,乾隆的千叟宴到底怎么回事,最后为何有何么多的老者被折么死。清朝时期总共举办过四次千叟宴,乾隆的时候已经是第三、第四次了。

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当时恰逢玄烨60大寿。他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就说从秦汉以来,皇帝有193个,但是像我这么长寿的没有一个。所以借60大寿的机会,他想举办一次千叟宴,这件事情当然交给礼部侍郎来做。

“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整个活动举办的场面非常的宏大,整个3月期间,所有的京官全部都是穿蟒袍、补褂,打破了只穿七天朝服的习俗。而且根据康熙的规定,只要是年满65岁的老人。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人员,全部都可以来到皇宫当中赴宴。
消息下发出去,一时间引起了全国的反响,毕竟这是一种天大的荣誉,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皇上。结果等到宴会之时,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10到20岁之间的皇子皇孙,全部都出来给这些老人发放食物。

而且年龄越高给的宠幸越大,比如说80岁以上的人,可以到康熙这边来喝酒。9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来到宫门内就餐。80岁以上的在宫门外就餐,其余的就比较远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可以过来的人,全部都给他们赏了银子。据记载总共有老汉6600多人,老妇也有7000多人。可见女人的寿命自古以来就比男人的长。

第二次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也是康熙在世的最后一年。在这场宴会上面,康熙做了一首七律《千叟宴》,也算是终于给这场宴会起了名字。但是这一次不是宴请天下,主要是一些退休的老官员,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刚刚过了1000人,所以才有的这个称号。


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在正月初六举行。之所以会举办这次盛宴,是因为在这一年乾隆添了五世玄孙。这在现在是很少见到的情况,除了古代这种结婚比较早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这次前来赴宴的60岁以上老者超过3000人,其规模要比康熙年间举行的都要大。

最后一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六十年,也就是嘉庆元年,因为他准备在乾隆六十一年把皇位传给十五子嘉庆皇帝。当时乾隆皇帝已经是86岁,所以要求也有所提高。前来赴宴的老人,年龄必须在70岁以上。宴会的时间定在正月初四,地点则是在宁寿宫的皇极殿。

这次宴会邀请了5000多人,然而真正赶过来的也只不过是3000多个。在这一次宴会上面,除了沿袭之前的赏金银之外。乾隆皇帝还给百岁以上的老人,赏了六品的官职。90岁以上的老人,则是给了七品的官职。然而乾隆年间办下来的两次宴会,实在是死了很多的老人。


古代说的七十古来稀,很大原因是因为古代的生活条件不好。有时候就算是简单的感冒发烧,也有可能最后引起重大的疾病。还幸亏是中国基数大,才幸存下来这么多年老的人。但是也别忽略了中国地大物博,这些老人真正的赶到京城,身子骨有几个能受得了?

就说是现在,你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从安徽赶到北京。如果让他坐火车,估计到了北京身子骨都要散了架。更何况古代没有什么快的交通工具,最好的也是马车牛车。再加上路不好,赶到北京城还能活蹦乱跳的就没几个了。

再加上参会的人员实在是太多,在吃饭上面也是个问题。比如说乾隆年间的3000多人的宴会,等到宫女太监把所有的东西送到桌子上面的时候,很多的饭菜都已经凉了。更何况举办的时间还是正月份,天气还是非常的寒冷。不像是在康熙年间的两次宴会,举办时间都是在3月份,正是气温回升的时候。
幸亏在乾隆六十年举办的千叟宴,和珅给出了一个建议,让这些老人吃火锅。所以极大的减少了这种不必要的伤害,老人吃的饭也都是热乎的。虽然有着旅途的劳累,但是好歹宫廷里面的条件好,给的照顾也非常好。所以在第二次宴会当中,这种情况就大大的减少了。


史之策


随着参加“千叟宴”的老寿星们闹肚蹿稀,很多人一病不起,大清的康乾盛世也划上了呜呼的句点。

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恶趣味——粉饰太平,越是民不聊生,越是要刻意做些猫儿盖屎的勾当,这个传统习惯,在乾隆时代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之所以说新台阶而不说发展到了极致,是因为这种无耻爱好,永远都会有后来者勇攀高峰,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当千叟宴举办过后第二年,乾清宫大火,烧毁了很多自己的宝贝,如丧考妣般悲恸之余的乾隆学会了“罪己诏”这种自我批评方式,这种无耻简直就登峰造极了,这比粉饰太平更有欺骗性,须知,至今还有人为这些廉价的自我批评而唏嘘感动称颂一代明君呢。

清朝虽然自诩得位最正(你看,这个结语本身还是粉饰,但骨子里大约还是慌张的,异族翦戮入驻中原,比任何时代都担心百姓的记忆力太好,好到记清楚他们的来历。为什么一个政权要禁止言论自由?与乾隆同时代的华盛顿给出了三个解释,第一条就是——它过去做了坏事,怕大家提起。

大兴文字狱之后,思想实现了难得的统一,这份“文治”功德堵塞住悠悠万民之口,就问你,凭弘历哥这份成绩单上的贡献,诸君感不感动?

不敢动,不敢动!

那就来庆祝庆祝吧~

“千叟宴”本是弘历哥的爷爷康熙的专利,这哥们考证之后,认为自己是秦汉以降当皇帝时间最久的人,值得纪念,于六十、七十这两次整寿举办了两次,第一次弘历哥还小,第二次都已经12岁了,也在宴会现场也感受到了这份热闹。

作为圣祖几乎是指定的接班人,弘历哥对康熙不缺少尊重,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为了不超越祖父,在位六十年就当上了太上皇,祖父办了两次“千叟宴”,他也只举办了两次,绝不逾越,一次是他在位五十周年时,另一次就是宣布退位之后的第三天。

第二次千叟宴,也是千叟宴这项活动的宫廷绝唱,由于乾隆本人也已八十六岁高龄,就把上次参会标准60岁改为了70岁,在86岁的皇帝面前,60岁简直是小屁孩儿。

最后的参会人数是3056人。

虽然说宴席是在宁寿宫的皇极殿开宴,但皇极殿中除了太上皇本人,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和王宫贵胄才能入席,藩属国家的使者官员就被赶到殿廊里了,等到级别更低的前百名官员们排满了丹陛甬路和丹墀左右,剩下的参会人员,包括老头老太太们,宁寿门外露天广场地方宽敞,风景又好,十分合适!

要知道,那天可是正月初四,这千叟宴弘历哥总得发表点感言吧,主持人总要按部就班的走程序吧,三跪九叩大礼总不能省略吧,饭前感恩一个也不能少吧。假如你有命顺利的走完这全套程序,恭喜你,就可以坐在桌边感受北京城的凛冽寒冬了!

更不用说从家乡到京城来回两趟的舟车劳顿之苦了。

更不用说适应了晚年清淡饮食的肠胃还要承受满汉全席的油腻之苦了。

更不用说见到太上皇他老人家排场铺陈、皇恩浩荡、由此激动万分引发的心脏考验之苦了。

......

至于几次千叟宴前后折腾死多少老头老太太,小小插曲而已,官方肯定缺乏记录,除了九十岁以上的接受过太上皇弘历哥本人的赐酒和赐六至七品的顶戴,在官方文宣中,便只有沐浴在“弘太阳”光辉照耀下的恒河沙砾贡献出的几千余首赞美诗了。


历来现实


我国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上世纪出土的汉文帝时期《王杖诏书令》中规定;60岁以上老人经商可以免除商业税。70岁以上老人可以获得王杖,以此可以随意出入官府,而且犯罪不是首犯免于追究。



千叟宴的由来

清朝时期,康熙为了晚年为了践行尊老的传统,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这次的千叟宴康熙说到;

“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

所以为了庆祝自己的享祚绵长,康熙在当时下令凡65岁以上老人,不论官民,都可参加畅春园的宴会。这场盛宴的安排从阴历三月初一延续到了月末。在三月二十五的大宴上招待了普通官民数千人,并且让年满10岁,不及20岁的宗室子孙为其执爵敬酒、分发食品。



三月二十七日再次设大宴招待了八旗的大臣、官兵、闲散人员65岁以上者。两次宴会参与人员超过了7000多人,也因此在当时成为了一段佳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69岁时为了预祝自己70岁生日,所以再次举办了千叟宴。但这一次仅限于八旗人员和汉族官员,参加人员为八旗子弟680人,汉族340人



乾隆的千叟宴

乾隆幼年见了康熙第二次千叟宴的情况,所以心生向往。在乾隆五十年(1785)时再一次举办了千叟宴。

这一次千叟宴的日期定在了正月初六,乾隆下令全国文武大臣、退休官员、士农工商各业人士、蒙古西藏回疆朝鲜贺正人员凡60岁以上者都可以在乾清宫赴宴。



这一次赴宴人员达到了3000多人,乾清宫内显然不能容纳这么多人,所以当时的安排为殿廊下开50席,殿前台阶上开244席,甬道左右开124席,殿前台阶外左右382席,合计800席之多。

当时的时间是正月初六,在乾清宫内的乾隆和诸多大臣开怀痛饮。而且75岁的乾隆还和62岁的纪晓岚为一个141岁的老人做了一副对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里面的人暖暖的吃喝玩乐,而外面的人在寒风中吃着冰冷的饭菜,很多人也因此感染了风寒。也有很多人在饮宴中直接晕倒,当时的文人为了迎合乾隆,记载为乐倒、饱倒、醉倒。实际上很多人回家之后都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

乾隆在嘉庆元年退位做了太上皇,这年正月第二次重开千叟宴。这一次为了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和珅将千叟宴的菜品改为了火锅,这一次也没有了文人记载的乐倒、饱倒、醉倒的情况。但大部分人还是在寒风凛冽中吃着饭菜,实在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我是越关


赶道而来,奔波辛苦。

清规戒律,束手束脚。

忐忑不安,摒气息声。

礼节繁复,唯恐有失。

稍不留意,大祸临头。

颤颤微微,心惊肉跳。

寒风凛冽,张口进食。

年事已高,岂能抵挡。

稍不注意,病患入侵。

时仅数日,一命呜呼。

皇恩浩荡,民受遭殃。

独夫畅快,众人陪葬。

故,千叟宴,几成送命宴。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千叟宴”是乾隆为“粉饰太平”搞的面子工程,冻死老人这不奇怪。


螨清之祖是通古斯野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ef7372f4c23cece88a6530094132af3\

全家宝贝婴幼儿游泳馆


没有参加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如果有机会参加一下就知道了!


在角落里晒太阳


现代长途旅行就够累人了,更别说古代了,水路还好点,陆路马车连个悬挂都没有,那个颠的,更别说都是七老八十的


jsbhjys


废话。宋徽宗开创了瘦金体,属于开山鼻祖级别的。乾隆就是仗着自己是皇帝闹着玩的能比吗?再说宋徽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且年代久远价值当然更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